浅论跨国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学强 杜芳 时间:2010-06-25

 关键字:跨国公司并购;利益相关者;博弈论

 论文摘要:跨国并购是并购的高级阶段,引发了全球性企业并购浪潮。由于在跨国公司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协调与调整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须从各种理论角度,深刻地剖析跨国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并探讨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导潮流,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即跨越国界,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制度的并购。?
  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经济行为主体契约的规范以及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与调整,会直接导致企业组织形态的演变,这种动态变化过程中适应性效率的获得与当事人相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边界(杨瑞龙、周业安,2000)。本人认为公司购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并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是否实现有效均衡。?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各自的利益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
  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怎样界定,如果利益相关者本身都界定不清,那么就无从谈起对他们的利益保护了。?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出了一个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也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弗里曼的观点与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不谋而合,成为20世纪80年后期、90年代初期关于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一个标准范式。?
  90年代中期,“多维细分法”在利益相关者界定中逐渐成为了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例如,查克汉姆按照相关群体与企业是否存在交易性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型利益相关者。前者包括股东、雇员、顾客、分销商、供应商、贷款人;后者包括全体消费者、监管者、政府部门、压力集团、媒体、当地社区。?
  本文简单地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可称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及公司员工;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可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二)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分析?
  所谓“利益相关者权利”意味着利益相关者有运用其资源使一种事情发生或获得所期望的一种结果的能力。西方管家将利益相关者权利分为三种类型,即投票权利、经济权利和权利。?
  投票权利是指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的某些决策方面有左右的能力,有法定的投票权,这一权利显然会影响企业的政策决定;经济权利是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行为有经济方面的约束能力;所谓政治权利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定行政规章和立法对企业进行规制,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运用其资源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制定新的规章和法律去限制企业。?
  
  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契约理论?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提出了著名的“企业契约理论”,将企业的性质概括为“是生产要素的交易,确切地说是劳动与资本的长期的权威性的契约关系”。具体而言,企业实质上是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雇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契约各方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因此契约当事人就有权利从未来的交易活动中获取自己的产权权益,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的产权权益并不符合内生于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二)博弈论?
  当然,公司购并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如购并公司与被购并公司之间、购并公司与被购并公司的控股股东之间、购并公司与被购并公司经理层之间、被购并公司控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等。这不仅要求每一个参与者战略都是对另一个博弈者战略进行最优反应,而且要求这种最优性反应在博弈进行过程中不断加以重新评定。?

  在知识时代,的资产投入逐步无形化,知识资源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使企业契约各方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知识资源所有者为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力量增强。各方实力的消长变化,必然突破原有的均衡状态,重新博弈一番,而达到新的均衡。最终博弈的结果,各方只能相互妥协,共同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三、我国在跨国并购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措施?
  为推进跨国并购,实现购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推动国有股流通与转让,消除公司并购的股权障碍。国有股东持股的非流通性制约了利益均衡对上市公司购并有效性的解释能力,很难实现购并各方利益均衡。因此,上市公司并购市场化必须解决被并购公司股票的定价问题,消除公司并购的股权障碍。?
  2.建立公司经理人控制权损失的合理补偿机制。由于西方公司经理层具有相当比例的持股权,可以从并购溢价中获得一份高比例的超额报酬。而上市公司产权制度缺失,市场化公司购并必然造成公司经理层控制权收益损失,严重降低了公司购并效率。针对这种市场化购并障碍,有必要建立公司经理层控制权的补偿机制,鼓励国有控股公司推行MBO收购,增加经理层的剩余索取权收益。

  3.实行职工持股制?
  职工持股通过这种制度使其代表进入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并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不仅可以直接实施决策权、监督经营者和经营行为,同时,职工也会因直接参与行为而得到激励,进而有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与激励力度。?
  4.重塑银行和企业关系机制?
  重塑银行和企业关系机制可以考虑如下办法:(1)允许银行向企业投入股权资金。这样,银行就可以以股东的身份享有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并使债权控制与股权控制相互补充。(2)在企业董事会设置兼职债权人董事。债权人董事一般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与财务,但在监督企业财务决策、防范风险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跨国并购还要注意企业文化的整合,发挥被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用新的企业文化、新的管理理念去激活企业。同时在跨国企业中,保留被并购企业原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显得特别重要,他们不仅可以保证被并购企业持续不断地运行,而且可以帮助并购企业了解新市场、新文化和新环境,有利于处理好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及其所在国等几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处理好跨国公司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问题尤为重要。

  :?
  [1]董有德.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并购新趋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5),13-14。?
  [2]贾升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13-14。?
  [3]杨瑞龙.契约观于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J].山东社会,2003(3),9-11。?
  [4]韩世坤.全球企业并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