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殷文 时间:2010-06-25
  摘要:我国现行统计制度从满足政府计划管理需要逐步完善的,市场条件下,由于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原因影响着统计职能及政府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导致了统计资源的浪费,统计制度有待转型。从分析统计工作现状入手,通过剖析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统计制度方法改进完善的措施。 ?
  关键词:统计制度;现状;改革路径?
  
  1我国统计制度现状?
  1.1普查与抽查对象重叠,导致资源浪费?
  全面统计调查和地方各项普查工作以及抽样调查同时进行,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空耗。普查数据虽然准确,但历时时间长,动用人员太多,花费资金巨大,此种方法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迅速、快捷、方便的特点。抽样调查虽然具有迅速、快捷、方便的特点,但由于技术不能过关,加上实际环境的复杂多样,经常产生代表性差等缺陷因素,在统计实践中为了弥补二者的缺陷就有了一种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局面,但结果却产生了同一指标不同数据的现象。?
  1.2传统体制的束缚导致统计职能的缺失?
  统计部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政府行为及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计划,但受到传统体制方面的影响,统计部门无形中受到政府领导意志的束缚,独立开展工作时客观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左右。因此统计数据有待商榷,数据所代表的意义有双重身份,无形中造成社会对统计认同差,统计部门处于尴尬局面,削弱了统计的固有职能。?
  1.3统计指标体系适应性不强,部门间不平衡?
  目前工农业生产领域的统计指标较为完整,但流通、分配、消费、投资、价格等领域的统计指标不健全或不规范。统计指标仍以物质生产领域统计为主,服务业统计薄弱(有些省虽然建立了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也仅仅停留在搜集部分财务资料方面,但还不能完整地反映服务业的总体状况。)。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与专业统计之间,指标都难以配套使用。统计指标项目(内容)看似面面俱到,但统计数据专业矛盾、条块分割、信息资源浪费严重。一方面许多指标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许多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领域、新事物没有统一、、规范的指标项目和指标解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滞后,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
  2原因分析?
  2.1经济体制变化与统计制度方法的矛盾?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并统一盈亏的集权式机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型的经营机制。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己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另外,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
  2.2统计体制改革滞后?
  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受到统计体制的制约。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和层层上报的调查方法体系是与计划经济下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相匹配的。而在当前的统计体制下,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受到了制约,尤其是调查方法的实施没能得到预想的效果,抽样调查在现有统计体制下没能达到采集数据的科学性。2005年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但是要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统计数字准确性问题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继续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同时进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
  2.3抽样调查与政府分级管理的矛盾?
  抽样调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调查方案的设计到样本的选取、数据的处理都要求科学、系统。而目前抽样调查往往肩负着多极的指令,数据使用不合理。其根源在于它与我国现行政府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其症结就在于政府管理需要层层出统计数据,分行业统计数据,统计机构除了搞层层抽样,分行业抽样之外别无良策,结果造成耗费巨大,数据的相接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3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路径?
  3.1观念上应该以国民为基础?
  统计的作用在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查研究进而认识其本质和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各个行业的统计是按照国民经济的某一个方面做出的描述和,是国民经济总核算的资料来源。由此可见,国民经济核算在统计调查制度的中心地位是十分明确的。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时候,必须全面、准确、及时地调查、整理与上报全社会各行业的资料。最终的目的是反映并监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社会发展趋向。?
  3.2建立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
  目录抽样法是以随机抽样为原则,在基本单位中实行等距抽样。因其随机性强,将人为的干扰因素降到较低程度,因而具有较强的性和准确性。通过普查可以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而通过目录抽样方法,可以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目录抽样方法是在现有统计体制下实行抽样调查的较好的抽样方式,在实施原则上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确保规模以上的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确保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数的多数,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另外,要整合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
  3.3利用资源,健全统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作为统计的手段为统计制度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目前,信息化网络体系也己初步形成。但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要提高层次,必须做好二者的结合,将两者统一纳入到统计改革的大局中通盘考虑,系统设计。如企业的联网直报(、房地产)应作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改革规划中,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而不应独立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规划或信息化建设之外,仅作为专业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另外,可以尝试利用网络调查的方法。与传统的统计调查方式相比较,网上调查具有费用较为低廉、组织较为简单、传播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等特点,优势十分明显。在统计调查手段和方式、统计调查数据采集、处理、信息发布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3.4逐步改革薄弱专业的统计制度?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统计制度存在着产业间不平衡的问题:统计指标仍以物质生产领域统计为主,劳动、投资、服务业统计薄弱。应该扩大劳动动统计综合范围,由现在的国有与城镇集体扩大到全社会,主要增加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统计内容;改造投资统计制度,简化现行投资统计指标,调整原有统计分组,使其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规范投资统计范围和内容,使全社会投资统计趋于规范、合理。结合第三产业普查和劳动统计的扩大范围,改革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明确专业分工和部门职责,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着实的基础统计资料。?
  4结束语?
  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理想模式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容忽视的挑战。针对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薄弱环节,着眼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着眼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突破现有制度体系的束缚,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突出重点,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
  [1]?黄中.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必须结合实际[J].统计,2005,(9):11?12.?
  [2]?张继良.统计体制非改不可[J].中国统计,2004,(10):10?11.?
  [3]?李宝卿.关于架构统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3,(10):8?10.?
  [4]?王克臣.政府职能转变与统计改革[J] .中国统计,2003,(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