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增强规划法制意识促进城市化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尚德来 时间:2010-06-25

  一、坚持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

  诺贝尔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下一个世纪,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影响人类的两件重要的大事。中国的城市化正在牵动着世界神经,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城市化的深刻意义不言而喻。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宏观规划的作用是城市化成败的关键。

  (一)强化科学规划意识,增强做好城市规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经验的

  《汉书·晁错传》中记录有: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短短几行字,概括了当时经营边疆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和过程。从城镇选址到土地规划、城市与房屋等等都要善加规划,作为整体的建设体系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迁去的人对他们所居住的新环境感到满意,有长远定居的打算,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不乏上述规划思想。千百年来,正是在这些大小不同的城镇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色城镇兴起,作为载体,孕育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包括建筑文化的发展,这是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部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西方国家在城市规划上的得与失,这些经验教训都是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的。科学的规划是对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导向。科学的规划是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序产生的,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政策,在引导城市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规划好才能保证城市化又好又快的发展,规划不好不仅影响当代,还会殃及子孙。”坚持规划的导向作用,维护其权威性,有利于保障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作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措施。今年1月1日,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调了其在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今后城镇发展建设的根本依据。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立足于“今天的规划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对城镇建设规划力求科学,一旦经过程序制定下来就不应再被随意改变,即使要改也要经过法定程序,由政府、专家、公众共同参与,严格程序、监督实施。

  (二)加强对规划的正确理解,用科学的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要贯彻统筹兼顾的思想

  统筹兼顾是城市规划的最本质的内核,是城市规划的精髓。国家公布施行《城乡规划法》,正是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体现。制定城市规划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人与、城市与乡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乡规划的一体化,有助于引导城乡建设的一体化。同时能够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扩散,使各方都能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突出人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建设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制定和协调城市规划是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充分考虑城市全体居民的需要。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城市文化的关注点。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入城市,第一需要就是要有就业、发展的机会,编制规划就要首先把完善就业功能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城市留出空间。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在和医疗方面的设施建设,把塑造城市形象和便民利民结合起来,注意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人的深度关怀,提高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舒适感。

  城市规划要突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首先要注意完善城市的功能。功能完善是城市品质的重要内涵,在规划中要注意城市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配套,使城市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相适应。其次,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来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规划要根据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合理的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规模,明确划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适宜建设的范围,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集聚积累发展要素,配置各类发展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要将加快公共事业发展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公共事业建设必须把规划放在首位,制定高质量的规划是决定公共事业建设成效与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从快速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总体上考量、制定、调整和完善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调整和完善具体规划时,坚持打破城乡分割、村与村分割的局面,在道路、、水系、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以新市镇为中心进行谋划;同时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规划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养老和城镇养老保障政策的衔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城乡衔接以及村落整体搬迁、村落撤并等诸多因素,防止由于规划不科学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二)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服务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在公共事业产品供给中的主导性作用。把加强公共事业服务和管理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事业服务、促进社会平等、保障社会安全的职能。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公共事业,满足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在城市大型公用设施建设上可采取BOT等形式,有的公用设施也可由国家投入,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制定有关政策支持民间兴办农村高中和幼儿园,允许合作经营乡镇卫生院,鼓励社会、个人投资兴办和医疗诊所,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制定和完善、团体和个人捐赠公用事业的政策,为加快公共事业发展筹集资金、设备,吸收志愿人员。但不论什么方式,政府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主体,这是由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公共权力决定的;民众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主体,只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公共事业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因此,政府一定要发挥好监管作用,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管理手段,以及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事业服务体制。

  (三)强化基层的作用

  合理划分各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适当减轻区、县级政府提供义务、城乡卫生医疗、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的财政责任,相应增强区、县以上政府的财政责任。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事业中的作用。随着乡镇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乡镇政府也要增加对本区域范围内公共事业的投入,同时充分调动村和社区的积极性,发展社区内的公共事业,协助上级部门搞好本社区的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

  三、制定有力措施,进一步解决好快速城市化中的问题

  (一)加快建设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特色城镇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城镇建设格局按照滨海新区的定位要求,坚持规划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原则,从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规划城镇建设体系。一是制定好区域城市规划。结合天津市城市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与滨海新区融为一体的规划思路。增强制定规划的前瞻性,按照法规、按照科学规划的程序办事,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防止一任领导一任规划的现象。二是合理布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结合天津市城市发展大格局,按照天津市城市发展目标———环城四区2010年力争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要求,积极盘活土地资产,推进“宅基地换房”建设的实施;以重点工程带动城镇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加快规划实施华明新市镇组团、军粮城新市镇组团、新立组团、大毕庄组团建设。力争到2010年,区域内114个村中绝大部分村都要实现迁村并点,进入新市镇,成为全市城市化进程最快地区之一。

  (二)坚持化与城市化互补发展

  我们的城市化发展思路是积极实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一是在规划四个新市镇组团的同时,按照规划的市镇面积和人口,因地制宜规划了与之相配套的功能区,努力建设“高效益、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区,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作为新市镇发展的经济基础,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二是制定了为失地农民建设经营性用房的相关政策,他们可以选择30平方米的小户型和15平方米的商业用房,由区政府统一建设,归农民所有,用城市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持续提高生活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最终形成农、工、贸一体化,具有一定规模而相对独立、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

  (三)提高人口素质和公共事业服务水平

  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城市化,关键是人的化。我们不仅要加快农民进城,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就业以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使村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平高低影响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强对人口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对城市化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长期重视和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化建设的成果,进而自觉参与、支持城市化建设,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东丽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事业发展水平,我们要实施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先导工程”,加强公路建设,建成功能结构合理、设施较为完善、具有较高服务水准的运输体系;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并对区域内河道水系进行治理。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结合中心城区改造,在张贵庄中心城区高标准地新建、改造提升学校、、文化场馆、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在每个新市镇新建一批符合城市标准要求、功能完善的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健身广场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对上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相适应互影响,对下带动各小区文教卫体服务站点的发展。

  (四)推进生态人居建设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努力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体系。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绿色生态指标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城镇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在东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强化生态建设。一是搞好绿化工程,努力形成“一线、一区、四纵、七横”覆盖全区的生态林带。二是实施水面空气净化工程,把东丽湖和二级河道作为水面净化的重点采取先进技术和环境监控措施不断提高水质;把海河下游工业区作为空气净化的重点,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三是加强环境建设管理,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污染整治,重点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构建城市建设生态保障。四是创造生态人居环境,以新市镇为生态人居建设重点,对居住区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使用安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推广低能耗住宅,回用再生水,分类处理垃圾,构建舒适、健康、安全、优美的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