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上市公司作用 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爱先 何贵香 时间:2010-06-25
  摘要 上市公司可以促进制度变革和产品更新。带动区域发展。然而广西与周边省区相比,上市公司在实力上有较大差距。我们要认清当前证券市场形势,抓机遇促发展,选准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拟上市公司,依托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带动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现有上市公司业绩,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广西;区域经济;上市公司;发展对策
  
  在经济中,上市公司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已与区域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广西上市公司的发展,对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广西上市公司发展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意义及与周边省份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广西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17年前北海市基础十分薄弱,根本谈不上高科技,而如今,高科技产业开始成为北海市的支柱产业。北海银河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改制上市后,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电阻生产基地,同时涉足电力自动化产品、商务等高科技领域,2006年公司总资产达33亿元。北海国发原来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正是在高科技企业优先上市的政策引导下,公司立足北部湾丰富的海藻、虾蟹壳等海洋生物资源,依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中科院海洋所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生物农药和生物农肥为研发重点,现已开发出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其中氨基寡糖素(净土灵)、海藻叶面肥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产品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二)聚集高层次人才。带动企业技术创新
  贵糖股份和北海银河是全国第一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上市公司。1998年广西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贵糖股份成立,引起国际制糖界关注,这也是我国制糖企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第二年,美国国际糖业研究院便吸纳贵糖股份为合作研究会员单位,大大提高了贵糖股份在世界制糖界的地位,也使贵糖股份的研发方向与国际接轨。1998年银河科技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当年有3名博士后进站工作,近几年,已开发出YH-P2000配网自动化软件和CR-21B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这些技术的成功开发。使银河科技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北海国发申报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该站以海洋生物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为主导研发方向,对加强和推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桂柳工也建立了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内的一流研发队伍,每年用产品销售额的4%左右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保证了产品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截至2006年,广西共有11家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其中上市公司占6家(贵糖股份、银河科技、桂林集琦、南宁化工、桂柳工、北海国发)。
  
  (三)促进企业制度变革和产品更新
  因为上市公司所体现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好形式,它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转机”提供了良好的资本组织形式和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南化股份成为我国第一家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筹资1.5亿元。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排头兵”的桂柳工,上市14年来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高原型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大马力装载机;2002年自主研发的ZLG50G轮式装载机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技术一等奖;2004年GL50G高原型装载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研发的装载机智能控制集成电路,使每辆装载机的销售价格提升10万元以上;每年推出近20个新产品;2006年销售收入66.83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四)造就区域经济的龙头企业
  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展开,广西通过改制或新设的股份制企业已有一千多家,但至今能够上市的公司仅有23家。这些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多数已成为龙头企业。在2006年度广西企业50强名单中,上市公司共有11家进入50强行列,其中柳钢股份排名第一,它是广西唯一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在营收入超55亿元的前10强中,有2家为上市公司(柳钢股份、桂柳工)。
  
  (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上市公司往往是区域内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规模大、业绩优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区域行业的龙头,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腾飞。贵糖股份和南宁糖业于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上市,2001年和2004年南宁糖业又两次配股成功,这2家公司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8.76亿元,这笔资金对发展广西糖业和制糖综合利用起到了重大作用,并带动蔗区1200多万人口脱贫致富。广西23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北海港、桂冠电力、桂东电力、五洲)的主营业务分别是港口、电力、交通等,这4家公司共募集资金15.12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总之,上市公司具有股权直接融资功能,它与债权融资或银行贷款相比,具有融资面广、融资数量大、无需支付利息等优点,从而成为现代企业融资渠道的首选。通过融资可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然而,广西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并不乐观,它与周边省区上市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与周边省区相比。广西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较弱
  
  截至2007年8月17日统计,在深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共有1463家,其中在广西境内注册的上市公司23家,占1.57%。从1990年到2006年,17年来全国上市公司累计筹资额(含发行新股、配股、增发、可转债)为11365,36亿元,其中广西上市公司筹资109.61亿元,占0.96%;而同期广东省(包含深圳市)有上市公司172家,筹资2087.54亿元,分别占11.76%和18.37%。从上市公司数量、流通总股本、筹资总额、资产总额、总市值等指标的比较看,广西与周边省区对比后的排序为:广东、四川、湖南、重庆、云南、海南、广西、贵州。广西明显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从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六次公布“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年度排行榜情况看:2006年第六次广西周边省区广东有14家(中国平安、TCL集团、南方航空、中兴通讯、美的电器、格力电器、长城电脑、康佳集团、深万科等)、四川3家(四川长虹、五粮液、攀钢钢钒)、重庆1家(长安汽车)、湖南1家(华菱管线)、贵州1家(贵州茅台)、云南1家(云南铜业),另外西部地区内蒙古2家(伊利股份、包钢股份)、甘肃1家(酒钢宏兴)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六次都与广西无缘。
  再从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看:广西上市公司总体业绩较差:(1)每股收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2006年全国1434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27元,有216家公司的每股收益达0.50元以上(绩优股标准),绩优股比重达15.06%。而同期广西22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0元,仅有3家(桂柳工、南宁糖业、柳化股份)的每股收益达到0.50元,绩优股比重仅13.64%。广西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桂柳工每股收益0.75元)也只在全国排第103位,与全国排名第一的驰宏锌锗的每股收益5.32元相差4.57元。而业绩亏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戴上特别处理ST帽的广西上市公司有3家(ST集琦、ST南控、ST北生),绩差股比重高达13.64%,比全国平均12.00%高出1.04个百分点。与西部其他省区相比,广西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排在第7位。(2)业绩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多以糖、化肥、农药等传统产品的制造为主,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业绩提升不快,甚至下降:广西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由2004年0.19元降到2006年0.10元,而同期沪深两市平均由0.24元上升到0.27元。2006年广西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由2005年的0.09元提升到0.10元,年增长率仅为11.11%;而沪深两市年增长率达22.73%。
  以上数字显示,广西上市公司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业绩差、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2006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也表明广西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排名是较落后的,位于倒数第4位,仅高于青海、甘肃、西藏。同时,这也表明广西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后发展优势。   三、加快广西上市公司的对策
  
  在西部大开发、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合作等各项举措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并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和布局的背景下,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发挥上市公司作用,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认清当前证券市场形势,抓机遇促发展
  过去的一年里,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清理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实现阶段性目标,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壮大,“两法”的修订实施,证券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证券市场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迎来了一个最佳发展机遇期,影响发行上市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已消除,发行上市的成本大大降低,发行上市的效率大大提高,企业通过上市快速做优做强正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机遇是流动的资源,如果不抓紧,机遇就会消失。广西应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北部湾经济的发展,舞起广西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齐抓共管。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步伐
  目前,广西上市公司无论是家数、股本、市值、融资额都只占全国的1%左右,广西经济证券化率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发展滞后,基础薄弱,企业对资本市场利用程度远远不够,处于落后状态,但这也说明了广西上市公司后发优势强,发展潜力和空间大。广西区政府提出资本市场2007年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5~6家企业发行上市,5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规模要达到50亿元以上。南宁市政府提出力争3~5年内上市公司数量、募集资金总额实现翻番,为此出台激励政策:对实现境内外上市的企业以及上市后实现再融资的企业,政府对企业领导、有关上市经办人员一次性奖励50万元,奖励资金由市级财政负担。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企业要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进入资本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行动到位。政府要确定目标,积极行动,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引导和推动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产业优势的各类型企业上市融资。三是服务到位。广西证监局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应把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协调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三)选准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拟上市公司
  没有优势产业的带动,就没有的发展。根据现在的发展阶段,广西应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工业存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优势资源,着力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拟上市公司,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具体做法是:利用铝土矿资源和水电资源发展氧化铝、电解铝以及铝材加工工业,拉长产业链,培育平果铝业公司从中国铝业中独立出来改制上市或培育(德保县)华银铝业公司上市;充分利用锡、锰矿储量大的资源优势发展锡锰工业,培育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八一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改制上市;利用得天独厚的速生丰产原料林(竹)资源优势,逐步建成我国重要的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基地,培育广西华劲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改制上市;充分利用中草药资源物种丰富、资源优势突出的特点以及现有的研发生产基础,建设广西中草药产业基地,培育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改制上市;依托现有基础,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发动机与工程机械产业,培育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柳州机车车辆厂改制上市。通过这些优势产业中的优势企业发展和改制上市,迅速增大广西上市公司规模和广西工业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广西上市公司和广西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四)依托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扩张性,它们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迅速,对技术的发展方向把握较好。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归根到底是通过各产业中的优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扩张或重组转产来实现的。广西可以以上市公司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大力扶持一批优势企业,通过优势企业的扩张,带动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操作上,可以在遵循市场的原则下,以资产为纽带,核心企业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产权整合、产业整合,使之形成合力,达到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目的。着重抓好最具亮点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已上市的柳钢股份、桂柳工、贵糖股份、桂林以及未上市的平果铝业公司、柳州华锡集团、广西大锰公司、广西八一铁合金公司、桂林三金、柳州花红、玉林药业、广西金嗓子、柳州五菱、玉柴机器等优势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五)提高现有上市公司业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上市公司往往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应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上市公司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上市公司应该成为本地区、本行业的龙头,带动区域经济腾飞。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是其在证券市场上不断实现自我良性滚动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上海汽车、四川长虹、青岛海尔等公司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如上海汽车、四川长虹历年来在证券市场筹资总额分别达54.66亿元、45.37亿元,两家公司合计相当广西23家上市公司的筹资总额。而从广西现有上市公司的素质看,除柳钢股份、贵糖股份等少数几个外,多数还不能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在推荐企业上市时,要严把质量关,要注意选拔经营业绩优良,并具有联动效应的公司上市。对已上市的公司要练好“内功”,充分利用“再融资”功能,把自身做优做大做强。对“壳”公司,要通过资产重组、资产置换、不良资产剥离等手段,重塑形象,尽快恢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