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边境地区和谐发展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彩云 时间:2010-06-25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边境地区因受条件及国际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严重滞后,影响了边境地区的和谐发展。虽然近年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研究如何针对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一、我国边境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
  
  边境地区泛指国界线附近的区域,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包括沿线的各省、区、市、县和乡村。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以陆地边境县一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我国陆地边境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仑河口,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十几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总长约2.2万公里,沿边境分布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9个省、自治区的139个县(市、区),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8%,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就有30多个跨境居住。2006年,边境地区总人口为2332.48万多人,占全国人口的1.9%,少数民族人口约占边境地区总人口的46%左右;地区生产总值为1596.43亿元,财政收入146.75亿元。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地区的落后面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社会、自然、战争等原因,我国边境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较全国水平来说仍较为落后。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边境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与全国及其所在省、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006年,我国边境地区139个县(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596.4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1%,与其占国土面积的18.8%、全国人口的1.9%相比,边境地区的GDP总量则较小。从边境地区的GDP增长速度来看,各地差异较大。2000—2006年,新疆和内蒙古边境地区的GDP年均增长分别为12.07%和16.92%,分别比各自省份GDP的同期增速快了0.7和1.3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同期GDP增速分别高了2.03和6.79个百分点。2006年云南边境地区的GDP比上年增长12.31%,比本省GDP增速快了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了3.2个百分点。吉林边境地区2006年仅比上年增长4.6%,低于全省5.4个百分点,也较全国慢了4.5个百分点。2006年,边境地区人均GDP为5873元,与全国人均GDP相差3584元,仅为全国人均GDP的62.8%,其中,最低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均GDP为3647元,为云南省人均的64.12%,为全国水平的40.6%,最高的为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人均GDP达到了13158元,高于自治区和全国的人均GDP水平。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他各省、自治区边境地区的人均GDP均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边境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22:30.16:39.62,与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结构相比,第一产业高了15.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了22.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了6.42个百分点。这说明边境地区的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2006年,全国的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8%,而边境地区的工业化率仅为22%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配套,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建设滞后,口岸通关管理模式落后,口岸通而不畅等问题,不能满足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新口岸,连供水、通电和通讯等最起码的基础设施都没有。口岸建设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口岸客货流量的增长,影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边境地区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国家对边贸管理和边境管理措施趋严,一方面许多原有的边贸优惠政策不断弱化,另一方面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不适应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边境地区长期依靠小额贸易支撑,正规的一般贸易发展徘徊不前,难以形成大进大出的格局。
  
  三、促进边境地区和谐发展的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离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较大。因此,必须针对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大力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边境地区经济落后,说到底是工业化程度低,因此,要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工业上来。调动必要的财政资源,积极支持和引导中小的发展,加快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特有的机制和活力使它在改善经济结构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边境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突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在产业准入政策上解除对非公经济的限制、降低非公企业经营门槛外,在财税扶持政策上也应对非公企业一视同仁,切实保护非公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经济加快成长,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的所有制结构,激励一切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改善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要加大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投入建设,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总的来说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仍然较为落后,尤其是在电力、、通信等方面,已严重制约了边境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加大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有计划地在边境地区建设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林业、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解决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培育其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要扩大边境地区招商引资的能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不快,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滞后有关。因此,要大力帮助边境地区优化投资软环境,要让外来投资“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首先,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精简、下放、规范的要求,精简一切可以精简的审批事项,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审批权限,将一些审批权限下放给边境县(市),增强其经济自主权。规范一切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建立简便高效、公开透明、协调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提高边境县(市)的行政审批效率。其次,要清理和规范收费事项。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其他收费项目要依照有关程序予以取消,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违者要严肃查处。最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外来投资者在边境地区获得优于其他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环境,进而激发他们在边境地区的投资热情,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四是要大力支持边境地区农牧业的发展。要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调整支农的范围和重点,要将支持重点放在支持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推进农牧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等方面,促进边境地区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要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体制。要拓宽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二)加快边境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对边境地区事业的投入。边境地区要发展经济,除了要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内引外联、把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发展才有潜力,才具有可持续性。要优先发展边境地区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进行其他后续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如果没有基础教育,人们就会缺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基本能力,从而严重阻碍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要确保对边境地区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大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要全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确保教师工资的发放。要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切实保障培训经费的投入。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积极推进对扶贫家庭子女免收基础教育学杂费、书本费的制度以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制度。对于非常困难的家庭还应提供学生入学必需的现金支出补助。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维持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农村。要帮助边境地区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先以五保户、特困户为重点,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最终建立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积极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做好制度的建设工作,将农村合作医疗首先覆盖到边境地区广大农村。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在预算安排上,保证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开支。
  三是加强边境地区卫生医疗体系尤其是农村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要逐步增加对卫生医疗机构的投入,逐步改善卫生医疗设施尤其是边境地区农村的状况,提高医疗水平,平抑药价,解决边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困难。同时要宣传普及各种基本医疗和卫生知识,搞好环境卫生建设,健全卫生监管体系和公共卫生危机处理机制。
  
  (三)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财政政策倾斜力度
  一是适当调整现行财政体制。应当根据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边境地区可以享受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税收分享比例、税收返还比例,鼓励和促进边境地区发展经济,维护边境稳定,逐步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上级政府应多承担一些边境地区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边境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的边境县乡,其财政维持基本政权运转都困难,更无力挤出财力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因此,上级财政应多承担一些边境地区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如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以确保边境地区的公共服务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是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对边境地区的一般转移支付规模,要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将面积、人口、民族、水平、艰苦的环境以及边防等因素一并进行考虑。要积极探索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边境落后地区的对口帮扶力度,明确帮扶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调整专项资金的结构和投向,使其向边境落后地区倾斜,对边境地区的专项补助予以优先安排,增强其造血功能。
  四是赋予边境县(市)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使其能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符合于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边境县(市)直接与邻国接壤,其所面临的情况与内地其他县(市)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许多问题牵涉到两国关系问题,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要赋予边境县(市)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边境地区以及邻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财政政策,积极发展与邻国的经济交往,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五是要支持边境口岸的建设。多年来,由于国家对口岸建设的投资较少,边境口岸存在着功能不完备、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已经不适应日益增加的贸易往来,因此,加强口岸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应当增加对边境口岸建设的投入,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边境口岸的建设。提高关税返还比例,用于国家口岸和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下放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配额指标的管理权限,适当放宽对边境贸易的出口退税条件的限制和适当降低边民日常互市及小额贸易所征税费,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二)财政困难突出
  2006年,边境地区财政收入为146.75亿元,人均财政收入629元,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25.6%,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从各省来看,最高的为内蒙古,人均869元;最低的为西藏,人均176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边境地区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来看,增速较慢。2000~2006年,新疆、内蒙古和广西边境地区的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96%、7.68%和9.43%,分别此各自省份一般预算收入的同期增长慢了4.8、7.2和5.6个百分点。2006年吉林边境地区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4.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5个多百分点。2006年,边境地区财政总支出为326.86亿元,是财政收入的2.23倍,人均财政支出983.1元,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8.7%,人均支出水平较低。从各省来看,最高的为内蒙古,人均2314元,最低的为广西,人均736元,两者相差3.14倍。从边境地区财政支出的增长来看,2000-2006年,新疆、内蒙古和广西边境地区的财政支出年均增长分别为2_4.6%、28.7%和18.8%,快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速16.5%。
  
  (三)贫困人口多
  我国边境地区除少数地方因资源丰富边贸发达使得农民人均收入略高外,大多处于边远的山区、草原,土地贫瘠,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农民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大多数内陆边境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如2006年,云南边境县的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236元,只有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7%,相当于全国1995年的水平。25个边境县中有1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近62.16万人,占总人口的11.74%。2006年,广西8个边境县(市、区)中,有485个贫困村,占总村数的47.8%;未解决温饱的农户6.1万户、26.54万人,占总户数的11.78%,总人口的lO.78%(占农村人口的12.63%)。相当数量的绝对贫困人口已成为影响边境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影响到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四)、文化、交通落后
  我国边境地区大多处于边远的山区、草原,地广人稀,学校布局分散,设施简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素质总体不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较低。如2006年,广西边境地区平均每所小学有学生192人,远远低于全区平均316人的水平,每万人的小学生数为892人,比全区平均水平低了126人,普通中学每万人学生数516人,比全区平均水平632人相差117人。约有29%的教师为以工代教,教师素质较低。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投入不足,相关人员素质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推广,无法反映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风尚。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由于边境地区长期以来欠账过多,加之存在着山高路险、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等因素,使得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交通、能源、通信和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如2006年,云南各边境县通往州、市府所在地和通往口岸的公路,分别还有36%和23%的路面达不到三级油路的标准;县乡公路路面状况差、等级低,大部分还是四级以下砂石路面,晴通雨阻。据统计,2006年,广西边境地区还有101个行政村未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lO.26%。7645个自然屯之间未通村级路,已通的路大多标准低;1422个屯、41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占边境人口的16.2%;5658个自然屯没有通电,占边境自然屯的32.7%。
  
  (五)卫生医疗条件差。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我国边境地区除少数发达的边境县市外,大多数边境县(市)都存在医疗设施差、医务人员短缺、医疗水平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基本不能开展外科手术,很多卫生院不能进行X线、B超、常规化验等辅助检查。大部分乡村医生没有取得正规的中专学历,只经过短期的培训,卫生所设备简陋,全凭“老三件”和经验治病,群众看病难,地方病、传染病多发,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断发生。如2006年,广西边境地区每千人拥有、卫生院床位数为1.32,低于广西的平均水平每千人1.7;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6人,低于广西平均水平的每千人2.63人。边境地区社会保障的各种措施基本是围绕城镇居民来进行的,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就是自然灾害救助和扶贫救济,农民基本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主要的社会保障形式仍是以家庭保障为主。从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措施来看,扶贫救济主要是对“五保户”的救助和对一些特困群众的临时性救济,覆盖面也比较窄,没有覆盖到所有需要社会救助的贫困农民。
  
  二、边境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
  
  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与内陆地区有较大的区别。只有认真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对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自然条件差,发展难度大
  我国边境地区大多处于山区和草原戈壁,山高坡陡,地广人稀,2006年,边境地区每平方公里仅有13人,远远低于全国135人的平均水平,行政管理和各项设施建设等费用支出成本相对较高。一是行政管理费用高。虽然边境地区地广人稀,但也必须设置行政机构,配置一定数量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应地也需要配套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设施,这必然导致财政供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各项事业设施的利用水平也较低,而这些又是边境地区行政管理和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二是事业发展成本高。边境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各项设施建设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建设成本高,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广西2006年边境地区8县(市)等级公路里程461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公里,占0.99%;二级公路238.66公里,占5.17%;没有一级公路。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由于边境地区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为了实行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获得读书机会,需在一些区域内设置学校,山区学校布局分散,教育成本相对较高。如广西靖西县24个乡镇教学点约500个,学生人数77788人,其中,4~9位学生的教学点有39个,10~20位学生的教学点有58个,21~50位学生的教学点158个,51~99位学生的教学点有143个,100位学生以下的教学点占全县教学点43.64%。三是经济发展成本高,效益低。边境地区大多交通落后,科技发展滞后,人员素质较低,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其发展经济的成本较高。
  
  (二)受国际关系的变化影响大
  我国北部和西部边境地区与苏联接壤,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处于紧张状态,直到90年代才有所缓解;我国西藏与印度之间也长期存在着边境纠纷,云南和广西更是一直处于战争的前沿,1988年方才停战。边境地区的长年紧张和战争,严重影响了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导致边境地区无力也无法发展经济,致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同时,国家对边境地区各项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边境地区社会文化事业难以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广西的凭祥市1965年至1988年(停战),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累计只有949.5万元,平均每年不到30万元。境外敌对势力为达到分化、西化的目的,对边境地区的渗透一直没有停止,活动频繁,采取多种手段大力扩展势力,严重影响了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相邻国家的政策对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三)民族、宗教、毒品、文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一是一部分边境地区的群众由于贫困程度深,生活质量差,生活水平低,很容易受境外特殊政策的影响,边民外流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云南1995年以来,边境18个县、市外迁7091人,涉及80个乡镇、263个村、1841户。二是有些边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优于邻国,导致偷渡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边境的稳定。三是云南、广西距离“金三角”较近,特别是边境线上无任何天然屏障,山水相连、村寨相望,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人员往来十分频繁,一些地方历来就是毒品出入的主要通道和毒品渗透、消费的重灾区。毒品问题还加速了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这些情况如果不用发展经济、普及教育的方式加以遏制,势必影响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四是我国边境大部分县(市)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种类多、数量大,居住分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如云南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3~4年,比云南省平均6.3年低2~3年。多数县“普六”教育很难巩固,与“普九”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水平和科普程度的相对较低,边民特别是农民的文化知识比较匮乏,法制意识较弱,素质较低,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农村普遍存在赌博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国家对边境地区投入不足,区位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国家投入口岸建设的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沿边一线大部分的国家一、二级口岸中仍然存在联检楼、国门、查验货场、边贸市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