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民营经济 问题 对策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力量,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完善。事实证明,民营经济是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生力军。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民营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摆在民营经济面前的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课题。
二、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障碍分析
1、外部环境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很重视,但从我国传统观念来看,“民有”就是“私有”,是“万恶之源”,这是一种“所有制偏好”,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观念障碍。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还存在和政策两个方面。我国调整民营企业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没有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一些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民营企业仍处于受歧视的不对等状态。在政策上目前民营经济在很多产业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尤其是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行政性垄断使我国经济实际上被分割为两个相对隔离的不同部分,不能平等竞争,更不能相互促进。特别是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基本依靠民间借贷、集资、拆借等。这些外部障碍不破除,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就难以保证。
2、民营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制约其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家族式管理体制和产权关系不规范是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所有权、经营权由家族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化管理往往造成企业决策随意性强,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和制约,决策受情绪和亲属的影响较大,决策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很大,直接影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模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权结构单一化,往往导致把产权关系和血缘关系融为一体,不仅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难以形成,也切断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造成会管企业的人没有产权,有产权的人不会管企业。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严重的对立,要么企业继续“作茧自缚”,要么就是“人去楼空”。其他因素如企业职工的权益保护,环境、能耗的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缺乏长期战略思想等,都可能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环境,加强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来看,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要解决好产权、管理、企业凝聚力三个方面的问题;政府方则要创造讲求信用、公平竞争、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1、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解放思想,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人文环境
强化全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把培养市场经济精神、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作为目标,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进一步强化舆论、广造声势,让广大干部群众都认识到:民营业主是为国聚财的纳税人,是依法致富的带头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形成“人人重商、个个崇商、积极从商”的商业文化氛围;进一步形成“抓民营经济就是落实第一要务,就是培植财源、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的共识,逐步形成发展民营经济无上光荣的人文环境。 2、突破原有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从民营的现状看,目前,绝大多数民营采取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产权相对封闭,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强调的,家族制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发展,家族经营只能是一个过渡。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进行以企业委托代理制为方向的改革,所有权和经营权要分离,家族可以控股,但产权要开放,企业要接受外部的资产,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快。要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是产权明晰化、多元化和退出机制的运作方式,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产权结合起来,推动建立产权市场,鼓励产权的流动重组。民营企业自身可以通过推行职工持股、经理人持股等,理顺产权关系,使产权进一步明晰,实现产权的再分配和经营权的交接,构筑经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职工与业主的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倾向。
严格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营企业要引入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一是适当分权。实际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次不清的问题,沿袭家庭作坊制,大小事情由老板一人决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权利过于集中的管理模式必然成为发展的障碍。实行科学管理,就是要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结合起来,营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得其所的良好管理氛围,做到层次清晰、权责分明,尽量避免越级请示和越级指挥。二是严格计划管理。与现代管理方式比较,民营企业管理存在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的缺陷,科学管理是有计划的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三是重视规范与制度。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人员少、工作简单,大家齐心协力解决生存问题,此时管理的重点是“事”。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后,人员多了,管理也就复杂了,此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管理重点应以“人”为本,不能满足于经验管理,应及时转变思路,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产品开发、人事、财务、生产、营销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与控制。四是积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从企业经营者经历看,绝大多数业主是由个体工商户一步步做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规范,对企业家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企业家所具备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管理技能紧密相关。因此,民营企业的领导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责任的重大,加强学习,严以律己,诚实守信,作风踏实,加强道德修养。
3、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大部分民营企业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如统一的服装,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及宣传口号、广告语等。实质上,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和追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力量。现代企业文化追求共识,强调参与,团结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努力而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整体目标紧密相关,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真正成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事实证明,凡是组建了基层党组织的民营企业,其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比较强,企业发展也比较快。通过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可以从根本上弥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部门要改变观念,不断探索“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离的体制改革,使政府真正成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主角。切实做到“政企分开”,避免因执法管理失误给各类企业造成政策上、待遇上的不公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其次是要不断完善政策,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和企业扩张,加强科学管理的积极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实业的政策。把沉淀在银行里的民间资金的一部分吸引出来,对各地经济发展产生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应把启动内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对利用自有资金或借贷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参照招商引资的认定标准和奖励政策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二是鼓励建立民间担保公司的政策。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三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做大做强的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有利于产业聚集,形成特色园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外在知名度;有利于发挥园区设施的整体效能,节约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最佳投资环境;企业向园区聚集,人口向城镇流动,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四是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的政策。地方政府按照“抓好关键少数”的思路,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社会效益高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在项目申报、解决资金、协调关系、争取支持上进行重点倾斜。在各级选举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时,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比例;对思想政治觉悟高、贡献突出、社会影响大的,可吸收到党的队伍中;对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威望高、特别优秀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聘任或挂任地方领导干部。
【】
[1] 史晋川等:转型与发展:萧山民营经济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徐剑锋:民间创业与民营经济发展[J].浙江经济,2007(20).
上一篇:浅析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两极分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