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知识服务业;装备制造业;互动;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知识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技术支持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沈阳是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重城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沈阳的产业提升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沈阳装备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完善的知识服务业做支撑;同时知识服务业在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中,也拓宽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水平。但由于知识服务业是新兴行业,而装备制造业还处于其原有的发展轨迹中,因此,怎样将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更有效的互动起来成为当前相关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充分认识两者互动的重要性对如何更好的拉动沈阳市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沈阳市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优势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南部,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枢纽。沈阳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可为当地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和科研成果。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沈阳更是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所有这些都将为沈阳装备制造业和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地位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南部,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沈阳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是东北地区出关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联系东北经济腹地与沿海经济带的黄金通道。沈阳无论是作为东北的经济中心,还是作为东北的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枢纽,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使沈阳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核心,其自身的加速发展有望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沈阳吸纳东北地区的资金、高素质人才等生产要素走循环发展的道路。正是区位优势才给沈阳的知识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相互促进提供了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强大的与技术力量
沈阳在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方面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0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拥有两院院士26人(1人为双院士),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6个。拥有众多的博士点及硕士点,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截止到2006年,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已达69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 500亿元。省部级以上科研中心8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7个。这些有助于沈阳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使软件开发、生物制药业、装备制造业等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
(三)获得优秀人才和信息的便利性
由于沈阳地处核心地位,大都市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渠道及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一直吸引着众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用较低成本找到高素质的员工并能够时刻关注变化的市场。沈阳装备制造业是传统的重工业,产业包袱较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显现出了弱势,而快速发展的沈阳市知识服务业正好为装备制造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重要的科技信息,对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国家自主创新导向的产业扶持政策
中央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五类先进制造业,提出大城市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沈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业和文化等产业提供了机遇。在各产业自身得到加强的同时更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各产业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相互渗透,从而能够产生良性的互动循环效应。
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服务业的行业信息统计不完善
目前,沈阳大多数行业协会往往带有政府背景,或本身就是政府行政职能的一部分,不能按照企业自发的市场机制构建,无法发挥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在提供相关行业信息过程中。大多实行高价有偿服务,使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费用原因得不到这些行业信息,或根本不知道行业协会能够提供相关信息。因此,阻碍了知识服务业创新的信息来源渠道,使知识服务业的自身发展及怎样更好的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失去了正确方向的指引。
(二)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偏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率。高交易成本的原因是知识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人才流动的障碍、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现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使企业不得不在内部提供大量的技术服务,使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知识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通过企业活动外包而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适当合理地利用。而在企业内部,企业不但要增加培训员工的额外费用支出及时间成本,而且员工缺少完备的专业化的先进技术知识,影响了整个装备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三)税收体制不健全
沈阳市的知识服务业在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时,大多作为服务业来纳税。这种税收制度针对性不强,从业人员操作困难。如,沈阳目前收取经营费0.3%,这对建筑施工、房产开发企业是富裕的,而对设计、工程咨询机构经营费5%则根本不够。同时,在对传统服务业与新兴的知识服务业收取同样的营业税税率也有不合理之处。因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知识服务业从业者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知识服务业发展规模,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限制了知识服务为装备制造业的知识服务活动。
(四)装备制造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其原因在于大部分装备制造业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上仍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所需要的大量先进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五)知识服务业水平较低
沈阳市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好的行业主要是运输、邮电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而知识密集型行业,如研究、技术服务、中介等发展缓慢。虽然知识型服务业机构数量普遍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不明显。其他行业机构数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而从事知识型服务的人才不仅少,且沈阳仍处于社会中后期,知识型服务业赖以生存的技术和知识基础也不够雄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沈阳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水平不高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促进沈阳市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沈阳市应更好的利用装备制造业形成的集群优势为知识服务业的快速成长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知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有力地推进整个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沈阳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加速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扩大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扩大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研发服务业的联合,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围绕其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的研发模式,这必然会增加对知识服务业的需求,扩大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这种良性循环模式也会为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加快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加快知识服务业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服务业产业群,发挥集群的优势效应,将技术支持和研发类的服务机构与特定的装备制造业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样研究机构便可获得自身研究所需要的更好的硬件环境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这种互动方式也有利于特定的装备制造业群获取其专业领域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制造技术,增加关联企业的合作机会,在其特定领域率先引入新技术,增加其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率先占领本领域市场份额。
(三)确定知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地区
根据沈阳市的实际,可把和平、沈河、浑南等区作为知识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知识服务业,如保险、综合物流、科学研究、信息和咨询等应加强综合研究和规划并依托高校、科研单位、中介组织、研发中心来更好的为装备制造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纽带作用,由政府出面建立起知识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从新的层面促进传统产业振兴,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四)完善税收体制建设
适当调整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与知识服务业的税收分配比例。对知识服务业这种几乎零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适当降低其营业税率等税收比例。可采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策略,除继续对“三废”综合利用和狭义环保产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外,还应将优惠范围扩大到环保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业领域和从事、测试、试验、化验、设计、制图、测绘、咨询等知识服务业领域。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研发交流平台
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和工作平台,利用信息化、化新技术,积极促进知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建立技术联盟,扩大知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交流和技术研发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平台成员之间的技术衔接和沟通,也有利于技术科研成果的推广,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制定自身的技术创新战略和研发措施,减少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这样,整个平台的信息服务作为一个公共的资源为成员所享用,从而提高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间的互动效率。
四、结论
知识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已逐步成为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企业要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更有效的利用知识服务业,建立市场化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官、产、学、研一体化、社会化、多元化研发机制,使企业资源配置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当前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制约,因此,要扩大知识服务业的增长动力,在装备型制造企业融入更多的知识支撑,促进知识服务业的价值增值。
上一篇: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