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观点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吕品 陈晓华 时间:2010-06-25
地方政府竞争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政区域地方政府之间提供公共物品、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时,在投资环境、制度、政府效率等方面开展的跨区域政府间的竞争。作为中央政府区域代理人的地方政府因其所代表的局部(或个体)利益而使相互竞争进一步扩张,甚至逾越彼此的边界。在许多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一方面成为地区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调。由于该领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政府行为,因此,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成为热门话题。
  
  一、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研究的源起及内涵
  
  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源起,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最早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的简要分析。而明确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是蒂布特,在《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从一个消费者对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布莱顿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使用“政府竞争”概念的学者,他主张政府在本质上是具有竞争性的。需要指出的是蒂布特的理论提出后,在欧美国家有关“辖区政府间竞争”的经济学讨论和跨学科讨论日益增多,尤其是有关辖区政府间竞争的演化论分析日益盛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经济学家在政府竞争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虽然国内外对地方竞争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对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仍未有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区域吸引力及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代表人物是布莱顿,他认为,各地方政府间关系总体上来看是竞争性的,政府之间、政府内部部门之间及政府与政府之外行为主体之间为供给合意的非市场供给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围绕居民和资源相互竞争。国内学者张飞、曲福田等从吸引力的角度来界定地方政府竞争,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为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围绕吸引具有流动性的要素而展开的跨地区政府间的竞争。
  第二种观点基于政府职能的角度界定地方政府竞争。其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和特里希,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本质上是为满足辖区内民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包括公共品提供方面的竞争。
  第三种观点根据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界定地方政府竞争。金碚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一般可根据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把地方政府分为横向地方政府和纵向地方政府竞争两种情况。樊纲、张曙光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兄弟竞争”关系后,认为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投资和货币发行领域的横向竞争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同一领域的纵向竞争。可见,从政府之间关系界定地方政府竞争的观点可以归结为,地方政府为处理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及为获得相应的资源(如权力、生产资料等)而展开的资源竞争。
  综观现有对地方政府竞争内涵的阐述,笔者认为至少存在如下不足:现有文献多从政府竞争的外延角度分析,鲜有具体阐明其内在规定性;在地方政府竞争内涵的阐述中,忽略了地方官员自身利益最大化及官员追求业绩的影响因素。虽然庞明礼考虑了以上两个不足,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界定了地方政府竞争,将其归纳为“地方政府竞争是指一国地方政府基于增进辖区以及个人福利的目的,为吸引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入以及产品的流出而在投资环境、法律制度、政府效率等方面开展的跨区域竞争”,但比较遗憾的是他在后续研究中并未进一步阐明该内涵的深层内容。
  
  二、地方政府竞争、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
  
  自蒂布特在1956年提出了第一个政府竞争经济学模型以来,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视野逐渐宽阔,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地方政府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竞争与公共品提供。该领域主要是从政府的职能出发,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品提供的影响。从文献来看,这一方面的研究最为普遍。由于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接近于民众,很多学者认为,地方政府的竞争对公共品提供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斯蒂格利茨认为,地方政府的竞争不仅确保了公共物品得以有效的供应,而且在公共物品的数量和种类上也更符合公众的需求。蒂布特认为,地方政府竞争可促进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如果居民能够在社区之间流动,他们通过选择社区显示出自身的偏好。哈耶克的研究认为,竞争不但可促使地方政府有效地供给地方性公共物品,而且会激励地方政府寻找、发现更有效的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也有些学者认为,地方政府竞争会给公共品提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岳书敬、曾召友研究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及累退效应,致使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分权后的地方政府把过多的资金作为生产性投资而忽视了地方公共品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基于现有的阅读,笔者认为,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品的提供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追求。如果政府是一个慈善的政府,追求选民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那么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品提供的影响一般是有效的(如蒂布特模型和奥茨模型),即政府竞争是“奔向顶层的”。如果地方政府是一个自私的追求收入最大化者,那么地方政府的竞争对公共品提供的影响一般是“扑向低层的”。
  (二)地方政府竞争与增长。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结合目前的相关研究,关于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1.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如凯莉艾·美斯顿等研究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使得更多的优质资源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
  2.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竞争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地方竞争将有可能使得地方政府会对本地区产业实行保护,导致产业趋同,从而产生微观扭曲,阻碍经济的增长。金碚指出,某些地方政府部分官员出于本部门利益或私人利益的考虑,在与其他地方政府进行竞争时,会想方设法设置相关市场进入障碍,甚至出现寻租行为,给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3.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确。关于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关系,理论界论述较多,而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的增长是否存在其他关系却很少注意。国内学者周业安和赵晓男根据我国的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在竞争层面上将地方政府竞争分为进取型地方政府、保护型地方政府和掠夺型地方政府三类,指出其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行为,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三)地方政府竞争与资本形成。陈彬彬基于对印度资本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政府在资本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王然假设政府信息是完全的,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资本形成的影响认为,对那些处于同一行政区内的同级地方政府来说,为争夺资本,每个地方政府都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导致“囚徒困境”的出现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刘大志认为,当前我国民营资本形成障碍的深层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的竞争是民营企业资本难以形成的直接原因。
  (四)地方政府竞争与竞争秩序。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具有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神奇作用,因此,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无需去干扰市场竞争秩序。关于地方政府竞争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良好竞争秩序的建立。张飞、曲福田研究认为,地方政府的不当竞争有碍市场秩序,地方政府间不当竞争是当前我国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的重要根源。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中有自身的利益,政府有强烈的动机来做出机会主义行为,最大化那些能够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人的租金,在某些情况下政府是一个“盗贼统治者”,此时政府将会顺从对有影响力的集团的利益。并且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政府还会设计和实施不利于生产活动的一套规则。
  也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竞争秩序的影响不全是负面的。如,胡颖廉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测量了中部六省从1996年到2005年间政治、市场维度、竞争绩效及公共服务水平后指出,虽然地方政府竞争在市场维度竞争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地方政府对竞争秩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中央政府,因为中央政府掌握着财政资源分配和官员升迁的决定权,中央的政策风向标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因此,通过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可改善地方政府竞争对竞争秩序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地方政府竞争的尴尬局面。
  (五)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由于发展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差距逐渐扩大的现象,区域差异性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研究的新焦点。很多经济学家试图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找出导致区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对策建议,以缩小发展的差异,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何恒远、周立群针对经济转型过程中日益拉大的区域差距,从国家战略到地方政府竞争来分析区域差异化,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实质上是一个异质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内生出了各地区域差异化的事实。谢晓波将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投资分为进取型投资和保护型投资,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分析后认为,当地方政府各自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时,其结果是进取型投资不足,而保护型投资过度,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区域经济不能协调发展。因此,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进取型投资而抑制保护型投资。
  从现有的文献看,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多为转型国家学者,西方国家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与转型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差异扩大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