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角度考察石油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志等 时间:2010-06-25
  摘要:当前,学理论分工日趋精细化,已有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已承载不了具有复杂内涵的石油问题,也承担不了揭示其的使命。石油固有的与社会交错运行的二重属性,要求从经济学与自然联盟的角度考察石油问题。同时,用各种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石油经济的复杂内涵要求当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跨学科的协作与综合。
  关键词:石油;复杂内涵;经济学二重性;石油经济学;石油基元
  
  一、引言
  
  自石油的先驱者艾德文·德雷克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开发了第一口油井后,石油成为工业社会中须臾不可或缺的血液和最具有国际价值的财富,石油问题也开始与世界各国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联。20世纪70年代后,“石油、金钱、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接连发生的石油危机中演绎得如火如荼。进入上世纪90年代,石油作为一种最能实现自我扩张的战略能源,不仅在当代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变迁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石油问题,经济学界却一直没有给予一个合理解释。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石油问题的困难,一方面在于石油问题自身的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的二重属性,另一方面则在于现代经济学日趋精细的分工承载不了石油问题的丰富内涵。前者要求经济学与自然科学联盟,后者要求现代经济学本身的综合与创新。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借助当代可拓学中的基元范畴来定义石油问题,并从石油基元出发逐渐演绎出一系列石油经济范畴,由此形成一个与所有经济学理论相互融通的理论枢纽,最终形成石油经济学的系统理论。
  
  二、“石油高价”及其影响
  
  (一)“石油高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65年石油在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第一次以39.4%的比重超过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从此,石油成为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上世纪70年代,欧佩克组织以石油价格为武器沉重地打击了严重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诱发了西方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上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节能和能源替代技术等措施以降低石油的消耗,使增产1美元产值所需要的石油仅为1973年的60%,世界石油市场由此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石油产出国受到重创,石油价格开始回落。上世纪90年代伊始,中东爆发的海湾战争不仅把争夺石油的战争引向激烈,而且也拉开了争夺世界最大石油储备资源控制权斗争的帷幕。目前的石油危机使石油问题再度成为世界各种力量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进一步恶化中东局势,影响世界石油供给,而和东亚经济持续发展则拉动石油需求迅速增长。
  一方面,石油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加剧了全世界对石油短缺的恐慌,引起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年均价超过66美元/桶,比2005年均价高出近10美元。2007年年初原油期货价格小幅下降后,便一路高企,继9月份冲破80美元/桶大关后,10月份盘中一度触及90美元/桶。2008年石油价格更是飙升至140美元/桶,各国纷纷启动能源应急预案。另一方面,伊朗的核危机愈演愈烈,如果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态势发生大的变化,国际油价将不断突破高位。石油再次成为影响和制约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当前,如何增加本国石油生产,如何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全力开拓国外油气资源,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建立和加强自己国家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石油供求矛盾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石油在一次性能源中与煤炭相比是优质能源,它不仅比煤炭折合标准煤的系数高,而且比煤炭用途广、污染排放物少。因此,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有较大比重。而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九五”期间石油只占17%,现在为21.4%。根据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承诺,特别是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率方面的任务艰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构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显然,加大石油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缓解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矛盾的重要思路。
  
  三、石油问题所承载的复杂内容给经济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一)石油问题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石油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中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石油问题的研究既涉及自然科学(包括地球物、地质勘探学、地震测矿学),又涉及技术科学(包括开发学、钻井学、测井学、油建学、采油学、储运学);既涉及运输学(海运、陆运即铁路和公路、空运、管道运输),又涉及运筹学;既涉及世界空间地理学,又涉及世界地缘政治学,还涉及世界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因此,对石油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是多视角的。值得注意的是,从理论经济学角度对石油问题进行研究却极其鲜见。
  (二)对国内外经济学家就石油问题缄口不谈现象的反思。享誉全球的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把经济学家比作教条主义的囚犯。如果说在面对石油问题上的经济学家“集体失语”的现实证明了德鲁克于1985年所说“经济学家们要到20年后才明白一点事理”的预言,那么这种状况同样证明了已故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孟氧在1985年主张的“经济学要走与自然科学联盟的道路”多么正确。的确,根植于自然与社会的交错运动之中,并与科学技术和管理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石油经济考验着经济学家自身的知识体系、分析问题和系统思维的能力。因为就自然科学而言,石油问题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广;而就科学技术而言,石油问题也涉及一系列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正如中银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所说:“石油是一个体系,不仅仅是勘探,而且包括开采、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步骤和环节”。实际上,当代经济学日趋精细的分工虽能够使理论分析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改变以前那种“小而全”或“大而全”、“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缺陷,但它却愈发失去对具有复杂性实体进行全方位分析的能力,其精细化的分析框架过于狭窄以至于无法承担对石油问题等复杂客体的内在本质、中介特征及外化形态的分析,更谈不上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对当前经济学理论功能之争的看法。当前,经济学界就“经济学是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分析工具”的争论很多。对此,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实质都是经济学人以经济问题为载体来表述的对经济活动运动中的利益交换与分配、运行规则与机制、制度基础与形式的系统观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所有的经济学都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文化形态,因为他们都必须对现实经济状况发表意见,而任何意见都要受意见提出者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制约。由于现代经济特别是世界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或系统,而现代世界经济的技术基础、运行规则和产业的组织管理制度,都越来越具有相对客观的规制。从这个意义上看,所有的经济学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分析工具。经济学本身的二重属性,要求我们对经济学的价值判断服从“做正确的事”决定“正确地去做事”的原则。“做正确的事”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就是解决研究经济问题的目标和方向问题,即“为谁而生产”、“为谁的利益而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正确地做事”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问题,即“如何生产”、“如何科研”的问题。显然,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从前者。在石油问题的研究上,理论经济学的功能是在揭示石油经济活动的运动规律基础上,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整体思路。整体思路是一种整体性的、历史性的、决策性的、非线性的、非程序性的具有极高智慧的思想或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绝不是那种用准则或公式套出来的模式或模型,也不是干巴巴的教条。
  (四)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用各种经济学分析工具处理石油经济问题。用“做正确的事”决定“正确地去做事”的思路处理石油的经济学研究尤为重要。首先,由石油承载的经济活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承载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活动,另一方面它承载的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的交换和配置活动。其次,石油经济活动的功能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在石油资源上的互动与和谐,另一方面它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石油利益上均衡与和谐。处理如此宏大的问题,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辅之以当代经济学各流派的分析工具。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动的复合系统为研究框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早日实现全人类的福祉为研究目的,它既涵盖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又涵盖了市场经济的全部经济关系。西方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前提,以微观层面研究资源有效配置为核心,以宏观层面研究各种调控对策为特色。值得重视的是,其数学化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处理已信息化的石油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在世界经济的框架中研究石油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供求和价格关系。这种研究既涉及到技术经济、政治经济、国民经济、社会经济,也涉及到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还涉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关系。对石油经济如此复杂性的研究,不仅需要经济范式的变革,而且需要经济学人的大协作,需要更多跨学科理论工作者的大协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经济学都是处理石油经济问题的工具。   四、对石油问题学研究范围的设想
  
  (一)与研究石油问题方法论相关的观。石油作为载有地球信息、生命信息、科技信息、人文信息的碳氢化合物,作为社会的最有效用能源,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自从石油被人类发现的那天起,更确切地说自从它被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那天起,它就与充满复杂性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二战后,石油武器、石油危机、石油战争、石油、石油外交、石油文化等相继出现,石油问题已经与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自己的复杂性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然而,石油作为学术或理论研究的范畴,它既可以表征石油经济也可以表征石油权力,既可以表征石油战略也可以表征石油文化。因此,对石油问题的研究需要由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需着重指出的是,科学发展观绝不能用技术发展观或模式、模型发展观来取代,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应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惟有对科学发展观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创新一整套研究石油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二)石油问题研究的现实状态。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石油范畴的理论表述还是一个混沌的表象。“石油”两个字,既可以代表资源,也可以代表储量,既可以代表原油,也可以代表成品油,既可以表征实物,也可以表征衍生工具。总之,石油作为一个“混沌的表象”具有二重含义:其一,作为一个范畴,它什么都是,或者说它把什么都可以包涵在内,它的外延很广大。其二,作为一个范畴,它什么都不是,或者说它的内涵还很不清晰,它对什么都没表征明白。同时也没有人揭示“石油问题”作为一系列范畴与范畴联系起来的复杂命题,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什么及它们相互联系的依据和机制又是什么,并没有人能回答清楚,我们对石油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现象描述阶段。
  (三)石油基元应成为石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当某一学科中没有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生活中新事物的时候,从其他学科中引进某种范畴并进行类比,这是创新该学科范畴及构建该学科体系的一种既简单也可操作的方法。如,马克思在构建《资本论》体系的时候,就从生物学和人类学中借鉴诸如“劳动力”这样的范畴,并用经济学独有的方法对其进行改造,使之既能表征力也能表征社会力。再如,英国新古典经济学派大师马歇尔不仅把数学、物、心理学等范畴引进经济学研究中,而且公开声称各门学科的范畴与经济学范畴没有什么严格界限,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有利于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在这里,我们把可拓学中的基元范畴引人石油经济学的研究中。基元本来指生物学那些构成细胞原生质所必须的元素。基元作为“基本元素”是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对应的。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创新的可拓学及其理论基础的基元论中,基元则是一个由“物元”、“事元”、“关系元”三个基本元构成的复合元素(可拓学的创始人是广东工学院的蔡文教授,2006年1月3日由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办的《科学时报》发表题为《可拓学:智能化处理矛盾问题》的文章对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以及发展前景给予高度的评价)。这个复合元素本身具有向外延伸的属性。在笔者看来,借助基元分析方法来界定石油范畴是可行的。因为从经济学的特定视角看,在一个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石油是一个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还具有交换价值的元素。因此,它很符合关于经济基元要具有“物元”、“事元”、“关系元”三元素的规定。同时,关于石油复杂多样的描述,恰好说明石油本身既具有差异性和同一性的二重品质,也具有可拓性与共轭性相和谐的二重特征。所以,借助基元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一片“混沌表象”中抽象出一系列范畴(群、簇),以表达“石油范畴”应包含的关于石油的抽象本质、中介特征及多重现实形态。
  (四)重视研究与石油工业发展相关联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石油产品的生产、贸易与消费从来都是国际性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既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世界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石油工业不仅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份额。研究石油与世界经济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必须把国际分工体系与国际贸易纳入研究范围之中。
  (五)重视研究石油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国际间石油经济是在世界市场的框架规则下运行的。石油现货市场与石油期货市场既是世界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石油问题必须要研究国际石油市场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间的内在联系,必须研究国际金融运行规则及金融衍生工具创新。
  (六)要拓宽石油经济学研究的外延。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对其他行业和区域的发展能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同时,由于石油自身固有的国际性,伴随它的国际化经营也很容易产生“产业本地化”效应。因此,石油经济学的研究外延相当广阔。除涉及上述提及的研究范围外,还涉及新能源替代、石油运输通道的选择、地缘政治战略等一系列经济政治空间范围及与国家经济政策倾向等相关的复杂问题。此外,石油经济问题还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研究密切相关。
  
  五、结论
  
  无论从实践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对石油问题进行经济学创新研究都势在必行。从实现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体系本身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约束我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承诺的重要因素。从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看,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实施节能和用清洁的石油能源代替煤炭的战略,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依据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的系壳分析观点,笔者认为,可以把石油基元作为石油经济学的理论起点甚至是理论枢纽。因为石油基元作为以碳氢化合物为物质载体的价值实体,它器载着自然时间、科技时间和生产时间及流通时间的生成;作为以国际市场价格为计量尺度的价值量,它集“物元”、“事元”、“关系元”于一体,能充当世界经济财富中基本构成元素;作为具有自然与社会二重属性的基元,它不仅可以外延出庞大的石油产业和产品链,而且还可以与所有经济学理论相互融通。由于它具有“中枢”的作用或“节点”的功能,因此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角度,还是从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公共选择经济学及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经济学的角度,石油所承载的多重层面的问题都可以纳入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之中。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具备系统思维,坚持在石油经济的不同层面运用具有不同理论功能的经济理论,才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