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救灾资金的深层次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本新 时间:2010-06-25
  摘要:抗灾救灾的资金来自政府、民间组织和慈善机构,与此同时,雪灾、冰冻也给从紧的财政政策及物价带来压力。通过分析财富的来源,产权的应用,明确抗灾救灾主要靠我们人民大众。抗灾救灾资金深层次思考,就是要提高公众的财富创造能力,增强产权的意识,提高人民的危机应对能力。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富创造主体;产权
  
  一、雪灾、冰冻的负外部性与政府财政的思考
  
  2008年1月中下旬以来,雪灾、冰冻发生的强度、时间和范围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并且恰恰发生在春节客流高峰时期。中断、通讯中断、补给中断、停水、停电、缺衣少食给广大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财政部、民政部紧急拨款十几亿,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捐款捐物也是十几亿。各省、市政府也积极引动起来抗灾救灾。国际组织、海外同胞也伸出援助之手。此次灾情不同于旱灾、涝灾,也有别于SARS疫情。雪灾、冰冻严重阻碍的——对电力、煤炭、交通等相关产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人员和物质流动阻滞的连锁反应,直接推动物价高涨和其他社会不稳定因素出现。灾情的负外部性显露无遗。
  抗灾救灾是一种集体行动,公共部门应该提供公共产品,调动社会资源(包括财政资源)救助灾情。财政部门是一个公共部门,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社会产品的集中性分配和再分配,是体现以国家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在我国财政收入95%左右来自于税收。财政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民间部门、慈善机构等组织采取一定程度内的集体行为,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种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但却有限度的,政府主体所以适合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由于它能够凭借其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征税来解决所谓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问题,弥补提供公共的成本,从而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真正主体。
  需要政府提供抗灾救灾这种公共产品,就意味着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与支出,影响财政政策。灾情迫使政府采取应急手段,包括动用预备费,追加预算,拨出专项资金。税收已受到现实或潜在影响,表现形式为税收的被动性减少和政府主动退税这两个方面。政府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税收优惠措施,以促进相关行业和整个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这种应对方式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与从紧性的财政政策有相悖之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偏热,防止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是稳健或紧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全国两会上指出,今年实现CPI4.8%左右目标是很不容易的;今年头两个月遇到上罕见的冰冻、雪灾给物价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创造财富主体的思考
  
  公共产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财富,有一种误解:政府是财富的主体,只要政府拨款,什么问题都好办。忽略我们自身而过多地依赖政府,是不足取的抗灾救灾态度。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在此,我们必须突破三个不合时宜的观念:
  第一,突破只有国家投资,政府花钱才是搞建设的观念,树立人民,只能有人民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的观念,国家各级政府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或进行的投资是必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政府只是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整治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规则,也就是搭好各种各样的舞台,唱戏的主角还是人民大众。如果我们承认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那么也应该承认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人民自己创业,自己造福自己。政府造福于人民也是对的,但本质是人民自己创造财富。
  第二,突破国强才能民富的观念,树立民富才能国强的观念。在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强调的是:“藏富于国”,即少数统治者对人民大众横征暴敛,把财富集中于国家,其实供少数统治者挥霍浪费而已。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中,强调的是“藏富于民”,即让广大民众富裕起来,国家才强盛。这种财富在“国”与“民”之间的变化,反映了产权的变化,“国强与民富”的关系好比“大河与小河”的关系,过去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强调的是大河。现在应当看到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
  第三,突破单一的财产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财富观念。现在我们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比重的不断提高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的目光不仅仅只看国有财产的保值、增值,而应该注意全社会民众的财富的增长。政府要创造环境,搭好舞台,维护全社会民众财富的增长。
  上述所讲的财富是专指物质财富,即指某个社会或国家在特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一个社会或国家所拥有的理论(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艺作品、文化遗产等构成该社会或国家的精神财富。可以这样认为,物质财富指的是财产所有权,精神财富指的是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或著作权),统一构成产权。
  
  三、产权的含义、意义及其应用的思考
  
  对于产权的含义,《牛津法律大辞典》提到“产权亦称财产所有权,是指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
  根据享有主体在数量上的差别,产权经济学将产权划分为私人产权和公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享有主体一人,该产权便是私人产权;如果产权的享有的主体多于一人,该产权就是公有产权。在现实经济世界中,私人产权和公有产权是两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产权。   第一,私人产权不能脱离相应的公有产权而独立存在。假如有一个两人的市场,张三是货币持有者,李四是苹果拥有者,张三手中的货币只能购买李四的苹果。就货币私人财产权来说,张三的货币不但能为张三所用,同时也为李四所用。因为李四销售苹果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货币私人产权,这正好就是公有产权的内涵所在。如是货币私人财产权脱离公有产权而独立存在,仅为张三所用,将会导出“张三货币不可能用”这一悖论。
  第二,公有产权不能脱离相应的私人产权而独立存在。在上述案例中,张三并不拥有货币私人产权,李四并不拥有苹果私人产权,就不可能存在关于货币和苹果的公有产权。私人产权等于零时,公有产权一定为零;私人产权为正时,公有产权也一定为正。排斥了相应的私人产权,现实世界中就无所谓公有产权。
  此次冰冻、雪灾的政府拨款;民间捐资、捐物等的表现都是公有产权。落实到灾民手中转化为私有产权,公共财富转为私人财富。用税收的专业术语讲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广大纳税人把钱上交到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统一分配和管理。这其中的财产所有权与财产处分权就很难具体到每个人,政府是人民利益的协调管理机构。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只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才能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才能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才能有利于增强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古今中外产权应用的案例很多。古代“野兔奔于闹市的故事”十分明白告诉人们公有产权转化私人产权。一只野兔不知从哪里钻出,奔跑于闹市中,大家共同追逐,都想得到它。但只要有一人抓住它,其他人就不再追逐、争抢,因为这时公有产权转化为私人产权。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学者、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教授所举事例较清楚地说明产权应用:一家工人的烟囱每天排出黑烟使附近的5户居民晒在外面的衣服又黑又臭,按照最低损失每户起码损失75元,5户居民总共起码损失375元,他们呼吁政府出面干预。政府可以对工厂征收375元的税款用以补偿居民们的损失。然而,科斯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还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给5户居民各提供一台价值50元的烘干机,总费用250元;二是在工厂烟囱上面安装一台除尘器,费用150元。按照成本,安装除尘器是最有效率的方案。问题是如何去实施呢?如果工厂主不积极,就应由政府来操作。应由政府哪个部门去操作?诚然,环境保护和监测部门可以搞,工商城管也可操作。但政府之间扯皮之事所见诸多,行政效率之低众所周知。科斯认为,政府不必亲自动手,也不必去硬性要求当事人。“只要在上把经济物品的产权,即物品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界定清楚,并使通讯、磋商、谈判、签约、公证等交易费用为零,然后听任有关各方在市场上自由地进行交易或协商,自由的市场机制能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这便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在此事例中,根据科斯定理,事情就好办。如果想把排放烟尘的产权给予工厂主,他有权排放烟尘,居民无权干预。5户居民联合起来给工厂烟囱安装一台除尘器,费用也仅150元;如果把晒衣服不受烟尘之害的产权给予5户居民,工厂主便会自动安装除尘器,费用也是100元,这是他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科斯定理在本质上是使产权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通讯、磋商、谈判、签约、公证等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由于所有制问题、管理问题、各自的利益问题等等,科斯定理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产权应用的指导意义是明显的。
  如果把工厂的烟囱排出的黑烟比作冰冻、雪灾,那么附近的居民就是广大的受害者。抗灾救灾的资金——要么来自政府的税收,要么来自工厂或居民,也就是来自广大人民大众。政府或民间组织、团体是自身不可能产生财富。
  
  四、结束语
  
  持续十余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已告结束,从2007年年度开始从紧性的财政政策。此次冰冻、雪灾不仅造成10年或20年都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考验了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在考验着我们国民的精神和素质、民众的自护。全民受灾,就要全民救灾抗灾,。外国突发的天灾或事故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9·11”中美国人表现出了勇敢、镇定和凝聚力,事发两天,美国就重开航班;日本如遇车祸,不会有车辆投机取巧加塞,道路的顺畅也不是靠警察来指挥,而是开车人的自觉行为。此次雪灾,提高公众危机应对能力,提高公众的财富意识,加强产权意识,这就是笔者从抗灾救灾的资金中思考的根本所在。
  
  :
  [1]孙开.SARS疫情的财政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3,(12).
  [2]蔺志强,毛玉雨.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N].广州日报,2003-02-25.
  [3]陈颂喻.略论财富形式、使用和创造问题[J].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4]杨晓达.西方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JohnMikesell:FiscalAdministration,5thedition,HarcourtBraceCollegePublisher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