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莆田城市化道路问题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辉明 时间:2010-06-25

  摘要:莆田市作为海峡西岸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在日益提升。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型港口城市,莆田市围绕建设湄州湾港口城市的目标,实施“以港兴市,港城互动”的城市战略,加快其城市化进程。改善莆田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推动城市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莆田城市定位、形象、文化和经济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新时期莆田城市化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莆田市;城市化;体系构建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一直保持着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带动着整个亚太经济圈乃至全球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活跃,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为龙头的三大区域经济圈,推动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以发展观为主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成为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处于省会福州和闽南“金三角”之间的莆田,在其区位上凸显重要的战略价值。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完善铁路系统给莆田带来了发展契机。
  在近些年来的城市建设中,莆田市展现出其前所未有的潜力和空间。面对着新时期的形势,莆田抓住和用好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重心往滨海地区转移。妈祖城的动工和市政各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建设,这说明莆田凭借着独特优势和后发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并实行“以港兴市,港城互动”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要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其城市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莆田城市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莆田市自改革开放建市以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当前新时期形势下,莆田发挥后发优势资源,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城市化进程。但由于城市发展思路不清晰,莆田市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城市定位建设。莆田城市定位不明确,规划建设进程缓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莆田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但是,由于当时莆田城市规划向海边发展的决心不够,过多的依赖于旧县城为市中心建设。这样一来,一方面,城市建设每走一步,都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破坏了木兰溪平原孕育起来的文化和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莆田没有很好利用湄州湾港口群腹地和妈祖文化这两大优势资源。虽然过去曾定位为港口城市,但是,在以旧县城为主体中心建设起的城市布局并没有那样的鲜明突出。如今,在中国经济繁荣增长的时期,莆田城市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目标。
  2.城市形象建设。莆田市的城市总体形象与其他发达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特色不够突出。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其自身发展的核心和本质的表现,从建筑学的角度上讲,以往的莆田城市公路、街道路景建设显得单调呆板,人们往往沿着道路两旁盖房子开张店面。莆田城市规划缺乏公共空间,包括公园、绿化建设、城市广场和公共场所用地等。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显得重视不够,住宅区的建筑风格落伍,拆迁旧城建新城,对历史文化名城缺乏整体性保护的观念。人文环境比较薄弱,高等学校数量较少,缺乏著名学府,没有足够的后备人才力量。加上现有的莆田城市化进程,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毕业生和国内外人才资源来莆建设。城市整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健康发展。
  3.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体现一个城市的内涵象征。对于莆田在过去几年的建设中,大兴土木,拆旧建新,城市旧貌换新颜,高楼拔地而起,城市文化似乎增添了几分饱满。但实际上缺乏文化底蕴,没有形成特色,只是一味去模仿外来文化和西方建筑风格。对于莆田来说,城市建设不应该只重视物质环境改善,却忽略了文化建设。木兰溪两岸所孕育起来的莆田文化和妈祖文化精神激励着多少莆田人的梦想,应该对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有信心,结合莆田自己的传统文化并有条件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打造新时期莆田特色文化。
  4.城市经济建设。莆田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自1983年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例,不仅实现了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居民收入也普遍提高。在近十年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提速增长,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回归工程,壮大产业集群等。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却是以牺牲大量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全市的经济建设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城市经济建设以轻工纺织业为主,辅以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城市。城市结构松散,散落分布,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2007年莆田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39.38亿元,居省内第五。但是同比情况下,莆田具备强大的后发资源和区位优势,完全有足够的条件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二、构建新时期莆田城市化体系的建议
  
  新时期国家政策的投入,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促进海峡西岸区全面,这为莆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莆田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现就新时期莆田在构建城市化体系道路上的工作,提些建议和看法。
  1.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定位品牌。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定位战略对城市化的推动力量是巨大的。以厦门为例,厦门提出了“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城市”的口号,大大地提高了城市形象,在短短的20年发展,厦门的建设发展也体现出其特区城市的魅力。莆田市单调呆板和陈旧的城市形象需要在本质上做个转变,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定位品牌。这就需要政府重视城市形象建设、调整城市布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布局的设计,将市中心移向海边发展,依傍湄州湾港口群腹地,建设滨海新城,结合妈祖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内陆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好莆田其占据诸多地理格局正中联结点和拥有着诸多后发优势的资源,吸引外资和推动民资回归工程,将莆田建设成“化港口绿色旅游生态城市”。这不仅有利于改变莆田的城市形象,还可以提高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
  2.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引入。新公共管理思想塑造的是一个“具有家精神的政府”。它强调的是政府绩效,即用企业精神再造政府,引进市场化机制,权力下放,社会化,鼓励第三部门组织的发展,提高其效率和服务质量,向社会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建成一个“做得更好和花钱更少的政府”。为了实现政府绩效,莆田需要对公共行政进行改革,让政务更加公开透明化,关注民生,鼓励和扶持第三部门的发展,从社区服务改革做起,让公民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行政绩效,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共秩序的稳定发展,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城市化进程。
  3.区域经济合作。莆田应该充分施展好其区位优势,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福厦铁路和向莆铁路的建成将为莆田的发展注入活力,构成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快捷通道。莆田就此机遇,应该主动吸纳福厦泉、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的辐射,融入各种层面区域经济技术的分工、协作与竞争,融进东南沿海经济圈。以妈祖城发展为龙头,带动忠门半岛经济的崛起,利用湄州湾港口群腹地,可以承接来自国际和的产业转移,向内可以开拓内陆中部崛起的纵深腹地,加速自身城市化进程,从而转换吸纳为溢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大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4.人才队伍建设。莆田市素有“之邦”、“海滨邹鲁”之誉,人才荟萃,名人辈出。人才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但莆田人才流失严重,少有归乡建设。莆田需要有决心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制定相关的人才优惠政策,增加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来莆面向基层就业,招收高级技术型人才来莆田工作。湄州湾港口城市集群的建设,人才需求量大增,无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是巨大的。莆田市应该着力于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完善的人事机制,把莆田建设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并有效地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人才市场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竞争力。
  5.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世界各国、区域之间的贸易日益密切。以传统轻和农业生产为主的莆田,高科技新兴产业相对薄弱,项目引进和外资投入有限。妈祖城的建起,莆田产业结构需要配合空间结构而做调整。新城区应以高新技术产业、港口贸易业、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发展为主,旧市区辅以、文化和相关第三服务产业发展为主,广阔的木兰溪平原和仙游山丘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地区产业的充分开发,利用各县区的区位特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集群,推动莆田城市化进程。
  
  文献:
  [1]林宇峰.试论莆田城市特色的构建[J].福建建筑,2006,(5).
  [2]康筱丹.莆田市城市形象问题与策略研究[J].福建建筑,2003,(1).
  [3]戚曼曼.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J].沈阳大学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