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方向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踪家峰 时间:2010-06-2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学教学获得了很大,正成为高校经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和一朵奇葩。但是,我国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存在的对学科的快速发展准备不足、学科的多重血统带来课程设置的参差不齐、课程体系等没有和国际接轨以及教学落后于实践等问题。区域经济学教学应该按照顶天立地的要求全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和适应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学的需求。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方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及相关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已经有103所高校设置了区域经济学硕士点,近30所高校开设了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开、厦大等著名高校都发展了区域经济学博士点或硕士点,其中,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有南开大学、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院校,区域经济学正成为高校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重要领域,区域经济研究正为国家的发展和区域协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学教学现状
  
  若想全面认识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必须搞清楚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来龙去脉,这是因为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的设置不仅在经济学院(系),而且存在于公共管院(系),地理学院(系)。总的来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队伍主要有三大部分:
  1.经济学院系统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主要存在于经济学院系,如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厦门大学区域经济学、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另外,在经济学院系统里面,有些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在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等。这一方面说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科之间越来越交叉。
  2.地理学院系统
  这类区域经济学主要是由经济地理学演化而来,与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类学校有南京大学的区域经济学,设置在南京大学地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也是如此,也将区域经济学设置在地理学系。我们发现,中科院地理所也在开设区域经济学的有关学位点。
  3.公共管理学院系统
  这类院校包括东北财经大学,其区域经济学设置在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设置在政府管理学院、人民大学设置在公共管理学院。应该指出,设置在公共管理学院的区域经济学多是新近迁入,如北大的区域经济学原来在城市与环境学系即地理系,而人民大学的区域经济学也是从经济地理和生产力布局学转化而来,他们的课程设置多少留有原来的痕迹。
  大量教科书的出版也显示了区域经济学的繁荣景象,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学教学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区域经济学类的教课书有数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教学书有南开大学翻译出版的《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手册》3卷,人民大学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系列教材等。
  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有两个学术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二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两个委员会自新世纪成立以来每年均召开一次或多次学科建设的发展工作,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相互交流切磋教学,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提升,有两个著名的网站中国经济学科研网和人大经济评论网均作出了贡献。
  
  三、存在问题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类:其一,学科的快速发展准备不足;其二,学科的多重血统带来课程设置的参差不齐;其三,课程体系等没有和国际接轨;其四,学科教学落后于实践发展。
  1.学科的快速发展准备不足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尤其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数量激增,教师资源紧张,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存在下降的趋势,加之部分高校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往往是第一年应付理论上学习,第二年忙于找工作,必要的研究性教学大量缺失。另外,由于部分高校盲目上马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导致教材建设和课程大纲建设滞后,有55%的被调查院校认为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是目前区域经济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学科的多重血统带来课程设置的参差不齐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区域学教学点分布于不同的单位,与其他经济学科的显著不同点是,区域经济学课程设置差异很大,如地系的区域经济学设置都是区域经济规划之类,经济学系的设置缺乏空间分析的基本课程,公共管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公管特点。这一特点突出的表现在区域经济学的教材建设上,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体系,人人都想自己建个区域经济学的大厦,这样的后果导致了众多大厦没有建成,反而影响全国区域经济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3.课程体系等没有和国际接轨
  我国的区域经济学课程体系远远没有和国际接轨,很多高校处于自我、自我欣赏阶段。国际上著名的区域经济学著作很少被国内采纳,如藤田昌久的《城市经济学》是研究生的极佳教材,但是,我们的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几乎对此漠视。这种课程体系的自我封闭性质很大原因是来源于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的偏差。国际上,往往将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并列,因为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JEL分类将此称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我国地区则称之为都市与区域经济学,而我国学位评定时则将城市经济学去掉并变成了区域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这种舍弃城市经济学的做法无疑对区域经济学的教学造成影响,因为作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最为核心的部分,城市经济学的作用没有被正确的认识。
  4.学科教学落后于实践的发展
  学科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的深入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很好的案例教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了本专业学生对于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认识不清。
  
  四、改革方向
  
  区域经济学教学应该按照顶天立地的要求全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和适应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学的需求。顶天就是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立地就是发挥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区域问题的特有优势,研究的区域经济现实问题,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努力。
  1.区域经济学教学要面向国际化与化
  国际化和现代化就是要求全面与国际接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优秀教材。一是系统引进并翻译国外的区域经济学优秀教材,如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新经济地理、空间计量等;二是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国外著名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大家来国内讲学,并且大规模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人员到国外进修或攻读相应的博士学位;三是建议将二级学科区域经济学改成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并相对重视城市经济学的教学工作。
  2.构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合适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系
  区域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它的发展又和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现代空间分析技术与GIS大规模在空间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使得这些更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认为,一个合适的区域经济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经济学基础,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第二部分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空间经济分析、城市经济学、地方政府经济、空间计量与GIS技术等;第三部分内容则为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教学。
  3.撰写丰富多彩的案例
  区域经济学的特点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都为我国区域经济学教学案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撰写区域经济学的案例,利用案例教学应该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学教学的一个方向。
  
  :
  [1]黄楠.区域学科建设发展迅速,仍亟待开拓创新[D].经济中国网,2007-10-13 http://www.econchina.org.cn/xueshudongtai/view.jsp.newsId=3113
  [2]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J].经济研究,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