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编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钟淑萍 时间:2010-06-2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日臻完善,技术必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主导性的作用。科技竞争力是一国(区域)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对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应从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科技协调四个方面建立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作出明确、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
  
  一、背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的科技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竞争力作为一国(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因素,它在经济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确立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其中,远期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要达到70%~75%。政府科技拨款稳步增加,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2006年达716亿元,比2005年增加19.2%。
  本文根据科技竞争力的总体水平及各相关因素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结构研究的现状,给科技竞争力作了清晰的定义,建立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的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对同一年份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年份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与排序。
  
  二、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编制
  
  (一)科技竞争力内涵
  科技竞争力是一国(区域)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对科技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系统分析,可以认为一国(区域)的科技竞争力主要受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科技投入,科研与科技实践的优势;二是为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和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三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作用和推动能力。从其影响因素分析,科技竞争力是个动态、多维、综合的概念,因此必须选用多个指标,建立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的指标体系。
  (二)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根据其国情建立了本国的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国内也有一些部门和专家对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过研究,也提出了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1.国际对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日前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世界经济(WF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FCD)的科技统计指标。
  IMD在2002年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提出科技竞争力要素涉及到了R&D经费支出总额、人均R&D支出、R&D支出等22个指标来测度国家科技竞争力(见下页表1)。
  IMD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为各国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了一个可供的框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每年度IMD的评价结果并以此为参照来认识和本国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调整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政策和竞争策略。
  但是对于一国内部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规模、产业技术结构和统计制度与法规等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国家内部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国际上尚未建立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
  2.我国国内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000年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了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科技投入水平、科技产出水平、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和科技潜力以及制度因素等五大类共40项指标。
  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课题组提出了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体系,包括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大类共27个评价指标。
  (三)构建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指标体系应具有代表性,既能描述综合性目标又能全面反映目标各方面要求的特征,同时,指标体系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该项目标的评价。遵循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国内外对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对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了以下的框架结构。综合起来,科技活动过程具有以下四种基本能力: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活动能力、科技产出能力与科技协调能力。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科技活动提供物质性保障:科技活动的过程是对输入的加工和整合。科技活动是指在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科技产出则是科技活动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必须是促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科技协调是指具有促进科技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作用和推动能力。
  综上所述,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结构为:
  1.科技投入指标
  科技投入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核心作用。它的投入数量、投入强度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科技投入大小、进步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科技投入包括人员与资金投入。
  第一,人员投入。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丰富程度。这两个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科技人员投入的非常重要的可比性指标。

  
  第二,财力资源投入。科技财力资源作为科技资源的“燃料”,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科技经费是指全社会用于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技术活动管理的总经费。包括政府财政拨款、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科研活动收人、捐助和其他经费等。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和R&D经费是反映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的数量。
  2.科技活动指标
  科技活动指标体系可以从科技活动对象、科技活动载体来反映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能力。反映这方面指标如科技活动统计单位数、科技活动机构数,人才培养方面指标如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
  3.科技产出指标
  科技产出是科技投入经科技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反映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数量是科技知识产出的最主要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科学论文发表状况的总规模和水平。专利产出方面,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是衡量的主要指标。市场产出方面,包括技术市场成交额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由于在信息社会中,高新技术及产业对、社会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业指标是衡量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现状,又包含了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的内容。
  4.科技协调指标
  为体现科学观的思想,强调科技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协调发展,可以采用人均GDP、治理污染资金使用额、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指标。同时,指标要体现科技在对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增加科技对环境改善方面的指标,如治理污染资金使用额等。
  (四)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在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前,首先要从众多的指标中精选少量、内涵丰富且独立性强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指标间的相关程度越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越大。分别各三级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在0.9以上的指标视为重复指标并进行剔除,对小于0.9的指标进行保留。上述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包括22个指标,经过相关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同时结合指标数据的科技定义、内涵,剔除重复指标后,最后得到七大指标。
  
  在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中,目标层是区域科技竞争力大小,中间层为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和科技协调,最底层具体指标是I01~I07。
  
  
  总的来说,对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从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科技协调四个子系统入手。四者在科技发展中的功能不同,各自所涉及的因素也大相径庭,但是综合起来,却能很好的反映科技竞争力的面貌和水平。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实际上就是从系统出发,在制定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每项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把总体的各方面特征用一个综合值表示,通过数量评价对区域科技竞争力作出明确、全面的评定或判断。
  
  :
  [1] 徐伟红.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试研究[J].辩证法通讯,2005,(6).
  [2] 吴强.省际问题科技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及实证分析[J].预测,2005,(6).
  [3] 范柏乃.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6).
  [4] 许冰峰.绿色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5,(5).
  [5] 邱均平.科研系统投入产出方法及模型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6,(4).
  [6] 柯惠新.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01.
  [7] 孙岗.科技管[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