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几点思考
摘要:从绿色壁垒和绿色物流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在绿色壁垒下绿色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绿色物流思想相对落后,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技术和理论研究不足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完善政府管理机制,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物流整体技术含量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绿色物流;对策
1 引言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控制和影响环境的能力逐步加强,这有利于人类利用世界资源与能源,但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也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WTO有关规则,加入WTO意味着消除关税壁垒,将逐步形成市场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但是,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我国却受到绿色壁垒不公平待遇。如何在绿色壁垒存在的条件下发展绿色物流成为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绿色壁垒及绿色物流的含义
2.1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发达国家与发展家间国内经济和技术的差异为基础的,而现在南北经济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因此,发达国家实施的绿色技术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便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1]。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制定的环境标准过低,有碍于环境保护,所以,在对外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本国资源环境为名,通过立法或制定有关标准,限制商品进口,形成了非关税贸易壁垒,也就是“绿色壁垒”。然而,值得重视的是,绿色贸易壁垒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着我国的生态环境。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包装制度。从目前的国际形式来看,“绿色壁垒”将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经济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趋势。
2.2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2]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态势,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的发展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改进物流体系,即需要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的理念提高,绿色物流在受到日益广泛的高度重视,初步搭建起绿色物流的平台[3]。同时,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同。
3 在绿色壁垒下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不长,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还不够,而且我国还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在目前乃至今后发展绿色物流则需要一个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革甚至变革的过程,尤其在应对来自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绿色壁垒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宏观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绿色物流思想相对落后
首先,领导和政府的观念没有在根本上转变,系统的绿色物流思想还没有确立,与国际贸易联系不紧密。由于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体制的原因,部分政府领导没有从根本上推进物流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发展绿色物流的工作没有深入开展。目前,我国没有将物流与绿色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虽然略有进步,但仍很淡薄,系统的绿色物流思想不健全。而多数具有出口经营项目的企业目前尚未明确绿色物流的概念,也没有建立完整的绿色物流体系。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要尽快让企业提高认识,把绿色物流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认识绿色物流方向的未来。
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
3.2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
(1)缺乏针对性法规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清洁燃料的使用予以税收优惠,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量和控制交通流,在政策上进行物流绿色化的引导,同时对物流包装废弃物和产品废弃物的回收重用也进行了规定。这些法规对企业物流和绿色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完善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现存的一些法律法规也很不完善。虽然有些大城市已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的时间和路线进行限制,并且对清洁能源的使用保持鼓励态度,但总体上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
(2)管理不统一
在建立绿色壁垒方面做些工作的同时,也会面临着统一管理的困难。比如,要对各种产品制定涉及环境方面的技术指标,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类指标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还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再如,绿色壁垒涉及和影响的行业众多,范围广泛,由此可以形成各种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对这些标准进行分类管理或者合理统一是一个繁冗的问题。另外,由于部门间的独立运作,缺乏沟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重复利用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进一步加重了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压力。可见,目前我国管理体制不完善,自身发展尚存在许多不足,与国际接轨更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3.3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
我国自1998年到加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后,只有近百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一些企业在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方面,尚未完全建立最基本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外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供,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食品质量安全体系(SQF)、田间食品安全体系(On-Farm)等生产管理和控制体系及相应的体系认证[4]。
3.4技术上存在很大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定,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发达国家所建立的严格而广泛的绿色壁垒体系,是以其发达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为后盾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有符合国际要求的绿色产品技术指标以及绿色标准,以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是否存在相应的检验评估能力还是一个问题。比如,物流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以及回收利用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限制也阻碍了物流路径的合理化发展。
3.5理论研究工作不足
一个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科学并且长期的基础性研究。发达国家设立绿色壁垒的时间比较长,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在适应乃至建立绿色壁垒上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远远不够。而且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方面还比较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较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另外,我国对WTO中与环境相关的规则不够熟悉,对国际上其他环境规则理解也不够透彻,这些情况使得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绿色壁垒技术指标体系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存在很大的障碍。
由于“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对绿色物流在绿色壁垒中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对称性以及公平性。目前,我国正逐步发展跨国,更应该从高处着手,掌握准确、对称的市场信息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外部不性所引起的绿色物流问题以及绿色物流上存在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问题也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上问题说明,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绿色壁垒的出现,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4.1强化绿色物流意识
保护环境是一项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事业。绿色物流发展除了要完善政府政策法规的管理性和强制性,还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必须重视绿色理念的推广,以及对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绿色物流理念的宣传。
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5]。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政府要有前瞻性的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将物流与绿色化进行有机的结合;政府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绿色物流意识,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政府要倡导绿色物流,鼓励、引导工商企业集中于主业,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防止重复投资建设,消除或者避免多余物流活动。
4.2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主要包括: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绿色物流标准等方面。将物流对环境的影响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对排气标准、噪音标准、固体废物标准、速度标准等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
政府要开展绿色物流评估审计的工作。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企业绿色物流实施情况的过程和方法,确保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不利于环境或者不符合立法标准的做法和问题。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无烟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进行管理控制,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运输,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6]。
政府要加强对有毒有害废物转嫁的法律控制,这需要视不同的危害程度采取“禁止”或“限制”进出口或流通的措施,严格规定限制许可流通的条件和控制程序,同时,细化我国相应的措施与法律责任制度。还要通过转移污染行业、污染项目,转让落后设备以及技术等形式,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在项目立项后、运行前,要求转让方提供一定量的环境污染担保金;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执行严格的环境监察与管理,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定比较完善的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强化规范的约束力,调整产业结构,在源头上解决结构性污染转嫁问题。
4.3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物流整体技术含量
科技进步对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要在传统的绿色物流手段如绿色采购、绿色流通加工、绿色包装以及绿色运输策略等基础上,实施绿色物流的科技进步,这包括:
(1)企业进行逆向物流渠道设计,采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对废旧物品进行再利用;
(2)进行绿色物流系统设备与工具决策,采取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
(3)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控制物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减轻或避免其对公众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
(4)以信息技术CPS、CIS、技术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能帮助制定最佳运输路线、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减少无效物流量,进而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4加强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绿色物流需要知识面广并且具备一定深度的企业营运筹划人员,只有进行整体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现代物流才能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首先,开展长短期专业培训。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并开设现代物流专业或学校,设置大专、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相关部委则可委托相关协会负责物流企业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短期或者阶段性培训。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广泛吸收国外现代物流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国情和现代物流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成功案例等,编制出一套统一、分层次、按类别的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教材。
4.5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国际立法合作
解决机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开放性,该机制可以成功的解决许多由于绿色壁垒所引发的贸易争端。WTO争端解决机制将方法与法律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磋商、斡旋、和解、调节为主的政治方法使争端当事国可通过自愿的方式和平解决争议;以专家组评议、上诉机构审理以及仲裁机构裁决为主的法律方法,可以弥补政治方法的不足,为有效、合理的解决争端提供制度保障。[7]
国家要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环保和贸易关系的讨论和谈判,不懈努力促成国际社会尽快达成共识,推动制定和修订相关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5 结论
进入WTO 后,我国将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限制,发达国家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及我国产品,而在物流服务方面,经过合理的过渡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国外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要想适应并且应对国际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一席之地,采用绿色物流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发展绿色物流将是理性选择,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
[1]阚宏,朱运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J].科技与管理,2007.
[2]李红霞,雷丙寅.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科技资讯,2007,(3).
[3]何枭吟.WTO时代我国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向剖析[J].产业与企业,2007.
[4]金美.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J].国际经贸,2007,(2).
[5]李爱霞,刘颖.当前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物流工程,2007,(1).
[6]栾秀云.绿色物流在我国发展问题的探讨[J].物流管理,2007.
[7]冯伟安.浅谈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