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丽平 孙伟东 时间:2010-06-25

  摘要: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传统产业。同时,对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从辽宁省北迁的一部分和“一五”、“二五”期间在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黑龙江省必须制定和调整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Abstract: From the 20th centur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th great depth and breadth has infiltrated traditional domain. Meanwhile, it has mad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With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constitute and regul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articipating actively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Key word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opment strategic
  
  
  引 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发展观,走新型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部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今面临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促进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从辽宁省北迁的一部分企业和“一五”、“二五”期间在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8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为235.95亿元,占当年全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4 991.86亿元的1.57%;2005年,装备工业产值为6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5.0%,2005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0.3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62.44%;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增长192.96%;销售收入632.6亿元,增长182.65%;利润总额42.6亿元,增长438.8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14.9%、13.3%和2.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3%、24%、23%和40.05%。虽然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保持了持续发展,但据2000—2003年可统计数据分析,反映装备制造业规模的经济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67、1.50和6.29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中位居20位左右;而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如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工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则在全国处于21~26位,2005年全行业盈利17亿元。2006年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问题分析
  
  (一)比较优势
  1.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较好。黑龙江省优势和特色装备制造业的依托企业,许多是国家“一五”时期的156工程、国家特大型企业,还有许多企业是国家级专业研究所的依托企业,另有一些企业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企业均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特色产品及较好的基础。经过50年建设,黑龙江省已发展成为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200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12 417.56亿元,出口额为14 210. 45亿元,就业人数为1 582.35万人,分别占同年我国制造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创造的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9.5%;出口额的28.38%;就业人数的27.5%。装备制造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黑龙江省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装备制造行业。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在全国排名前5位的优势行业有:货车微型汽车、飞机制造业,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发电机制造业,汽轮机制造业,锅炉制造业,机械化农机具制造业,切削工具制造业等。在十几个行业中,数十种装备产品生产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黑龙江省已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如哈电站、哈东安发动机、哈飞集团、齐齐哈尔铁路集团、一重机械集团等。
  黑龙江省的锅炉、汽轮机及发电机制造业的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均居第一位,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具备为冶金行业配套生产大型高炉、混铁炉、顶养转炉、扎炉、连铸机的设计制造能力在全国居领先水平;货运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修理业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微型汽车名列全国同行业第六位,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在焊接技术研究和开发领域方面,哈尔滨市几乎包罗所有焊接工艺和方法,研究和开发水平处于国内和国际领先地位;在切割产品生产方面,数控切割机的主要技术达到国外同类设备先进水平;大型机械化农机具居全国第一位,具有行业优势。总的来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在全国都占一定优势,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传统产品优势在相对减弱,一些规模经济装备产品发展缓慢,失掉了发展机遇。黑龙江省主要装备产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由于企业技改投入少,产品开发慢,致使部分传统优势产品未能提档升级,技术水平等级低,不适应市场需求,失掉或部分失掉了原有产品优势。如黑龙江省的机械压力机、大中型交直流电机、防爆电机、绝缘材料、机电器、电站除尘器、工量具、刃具等产品过去均是黑龙江省优势产品,而现在优势在减弱,有的甚至已经失掉优势。齐齐哈尔二机床的机械压力机在国内起步较早,原本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企业技改不到位,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失去了优势,产品市场被济南二机床挤占,致使原有产品优势在逐渐减弱。
  2.一些新兴装备产品未能形成产业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是较早开发工业机器人的,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至今未能形成产业化。环保设备、农副产品深加工设备也是黑龙江省较早开发的新兴装备,但是,由于产品单机多、成套性差,有的仍然停留在研制生产阶段,因此,也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上下游分割管理。装备制造业本身就涉及到许多相关配套行业。装备制造能力不仅包括加工能力,还包括技术引进、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全过程。目前,条块分割的企业和管理体制把装备工业的各个环节分割开,影响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缺乏具有较强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因而尽管黑龙江省具有较强的装备成套的生产基础,却没有形成相应的装备成套的市场竞争优势。
  4.企业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不足。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目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大部分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而设计和研究开发机构又独立于企业之外,造成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脱节。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物质技术手段,许多重要产品技术来源依赖国外,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产品更新周期长,响应市场的速度慢、时间长,整体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研究开发费用不足也是制约设计和开发能力的一个因素。国家经贸委委托科学院评估研究中心对28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1年度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价,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在289家企业中排名125位,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9 900万元,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为2.86%。
  
  5.资金投入不足。2004年全国R&D投入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23%,黑龙江省仅为0.75%,比全国平均值低0.48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R&D支出平均增长率为27.2%,黑龙江省仅为8.1%,比全国平均值低19.1个百分点。从横向看,黑龙江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大,保持在20—30亿元,明显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速度;从纵向看,黑龙江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不但远远低于上海、广东,也低于辽宁和吉林。投资额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上海、广东的制造业飞速发展,而黑龙江却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6.配套能力不强,成套生产能力薄弱。黑龙江省企业大都门类齐全,铸造、锻压、车、铣、焊样样都有,这些附属部门至少占了企业30%的资产,带给企业的利润却不足10%,而且配件价格高,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发挥。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优势不明显,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行业生产集中度低。
  
  三、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扩张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地位基础化。许多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成熟阶段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全球化进程加快。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同时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即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制造出最终产品。
  3.竞争与合作共存。发达国家制造业之间围绕高端产品、尖端技术研发、及全球市场战略布局既竞争又合作;制造业产业内在的上下游产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与合作共存;同时世界主要制造业中心也出现了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局面。
  4.结构调整继续深化。目前全球装备制造产业结构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加大了产业转移的力度,在控制核心技术、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也以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5.集群化的趋势。朝着产业链分工细化发展的同时,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也不断发展,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地方有机集聚在一起,通过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6.各产业的技术升级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绿色化即所提供的产品必须在全寿命周期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及可回收、可重用;生产过程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需求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上升。

  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及黑龙江省发展战略和重点的调整,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外环境与形势
  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朗,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跨国公司的作用日渐突出。这就要求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不仅要抢占巨大的国内市场,还要着眼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产业结构面临大的调整。发达国家处于扩张市场的考虑,在控制核心技术、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也以多种方式向发展家转移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共识。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已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因而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大会上,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4.需求的个性化日益凸出。需求的个性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产品是为特定顾客、特定目标和特定环境下使用而生产;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将是前所未有的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这将导致单一的同类规格的大量消费市场裂变为一系列满足不同需求的细分市场。
  5.技术创新成为装备制造业竞争的焦点。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技术创新。
  (二)国内环境形势
  1.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的形成,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这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2.制造业的较快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不容动摇。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比较大,未来三四十年,制造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发动机,其作为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不容动摇。
  3.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技术水平更高、品种和数量更大的需求。一是在产品的品种上,要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二是在产品的档次上,要更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
  4.加入WTO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新的机遇。一方面为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参与较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得省内企业不得不承受直接来自国际上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特殊要求
  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把本省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石化生产基地和基地。从而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本省能源资源的优势,构建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和依兰煤化工基地,为此要求装备制造业提供高效、高技术含量、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化工成套装备。
  
  五、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一)组建大企业集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逐渐演化成为各国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在黑龙江省目前55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数量少,而且规模也小,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2.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从规模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行业的发展是需要规模的,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利润。扩大企业规模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兼并收购,走外延扩张式道路。一种是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滚动发展,走内涵增长之路。在黑龙江省目前财力有限、难以大规模注入资金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企业集团的主要途径应该是通过资本的流动和重组,逐步解决国有经济布局过散、战线过长的状况,使国有资产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和特大企业集团集中,从低效的弱势企业向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力争在重组中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公司、大集团。
  (二)区别对待,推进多元化经营
  装备制造业既有共同的特点,又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可供选择的多元化战略主要有:一是垂直一体化战略。从理论上说,假如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集团,由于消除了双重的成本加价,产量将会上升,价格将会下降,企业集团利润也大于两家单独企业利润之和。另一个是相关和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由于一些装备制造业如今已不再是高利润的产业,多元化经营是21世纪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一种值得重视的发展战略,其目的是适应市场、资产增值和提高经济效益。
  
  (三)应对WTO,加快国际化经营
  1.20世纪80—90年代期间,中国对外开放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引进来”的道路,黑龙江省今后要特别强调“走出去”,使“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在数量上保持一个“适度”的比例关系。所谓国际化就是企业从事跨国经营,从间接出口到直接出口,再到在境外建立公司,直到完全跨国经营,这是企业国际化的四种典型方式,这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国际化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
  2.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对外开放进程中“引进来”的比较多,“走出去”的很少。严格来说,装备制造业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道路应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出口产品的实践,逐渐熟悉国际商务活动的情况和规则,然后在目标国家中建立办事处,进一步加深对当地环境、文化及的了解,并建立起较好的公共关系。注意寻求投资广、建立联盟或并购的机会,以便为采取后续的行动做好准备。当情况已经熟悉且条件基本成热时,就应果断地采取行动,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四)利用资本市场,推动资本经营
  1.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采取公司上市的审批制度,尽管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是政府贯彻国家意志的手段。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上市或发行公司债券,壮大自己。
  2.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对装备制造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就是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结构调整,通过允许一些国有上市公司的部分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出让部分国有股权,实现国有资本金的战略转移,达到调整国有企业股权的目的。此外,上市公司必须要同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结合起来,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改善经济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
  3.利用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有一定规模、有技术、有良好的盈利前景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应鼓励其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上市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即将建立的“一板市场”的机会,争取上市直接融资,吸引风险投资基金的进入。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允许、鼓励非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利用各种资源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五)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树立技术创新意识,使“科技兴业”的观念深入人心。要使装备制造业企业领导人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时刻想到科技是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在思想深处真正重视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黑龙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促进与企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营销、生产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充分的双向交流和多层次合作,形成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达到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也证明,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是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现实选择。
  3.广开投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可采取“银企结合”、“银技结合”、合作筹资、抵押贷款、向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寻求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等多种有效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领域。同时,政府必须保证对基础性、长远性和公益性研究项目的支持,从供给上保证技术创新所需技术知识来源。
  4.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要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使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而不是其他因素获取竞争的优势。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来推动技术创新,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成为创新利益的获益主体。
  
  六、结论
  
  在当今装备制造业全球化的形势下,黑龙江省要走现代化之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必然选择。应当从本省当前的实际出发,制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通过实施大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经营、资本经营、产业结构升级等主要发展战略,加快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其为各个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
  [1]中国统计年鉴编写组.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4[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潘智勇,朱怀意.浅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J].企业经济,2004,(2):126-128.
  [3]吴庆庆.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及振兴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大学,2006.
  [4]张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J].中国工业经济,(3):58-60.
  [5]孙伟,王雅林.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应用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1):76-80.
  [6]郑明府.黑龙江省装备制造工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7]李悦,等.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经之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财经问题研究,200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