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民间经济组织与农村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
摘要:民主是我国农村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民间组织也在农村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我国农村地区,各类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活动,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活动一起,构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农村组织运行格局,同时形成双方互动的趋势,共同推动着整个农村社会的。
关键词: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民主政治;互动关系
一、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概况
农村民间经济组织,也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等,是以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参与、互惠合作等方式进行互助活动的农村互益性经济组织。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协会、研究会、联合体,以及农村民间组织等。
我国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90年代,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加入WTO的国际化大趋势而兴旺起来的。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在农村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立足本地,联结全国,以集体力量闯荡大市场,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开发和推广;起到维护当地市场秩序的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起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改善了政府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手段;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显而易见,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所起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二、我国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对农村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有效培养了农民的现代合作精神和民主政治素质
历来是个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度,相互之间的封闭性造成了中国农民合作精神的缺失,尤其是不擅长运用现代意义上的合作方法来解决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因此,中国农民虽然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却无法摆脱经济落后、社会地位低下的处境,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弱势阶层,也成为中国民主化、现代化的最大障碍。由此看来,中国农民需要某种现代化的启蒙。而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正是一种培养农民现代合作精神的学校:农民通过合作过程的锻炼,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会了怎样进行合作,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最终有助于消除传统小农意识,培养现代公民的合作精神。公民的合作意识正是现代民主生活必不可缺的基本素质之一。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塑造了中国农民的“顺民”、“臣民”性格,使他们缺乏主动争取自身权利的参政意识,或者就是相反,发展到“官逼民反”的另一种极端,而少有西方公民的理性精神。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则可以通过现代组织生活锻炼农民的管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参政热情,拓宽他们的生活视野,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其中包括提高他们的现代民主素质。
具体来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可以通过学者冯开文对深圳市横岗镇的调查研究加以证明。横岗镇农民通过当地经济合作组织,首先,“形成了有章可循和按章办事的制度习惯”;其次,“提高了村干部的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再次,“有利于确立村民的‘主人翁’地位”;最后,“推动了该镇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1]。这样,当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加强了民主治村、依法治村,而且提高了农民素质,最终达到村民凝聚力增强、社会稳定的目标,使村民自治走向民主化的道路。这一切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要求和实际内容。也只有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逐步实现民主化的生存方式,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才会走上正轨。
从反面来看也是如此。冯开文在山东等地的调查证明,村民自治在没有合作社的地区,发展的相应更不规范[1]270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团结成一股坚强的合力来制约并督促村民自治的具体运行;另一方面则在于,当地农民缺乏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民主作风和现代管理经验,没有形成相应的民主习惯和民主行为。
(二)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发展为村民参政提供了经济实力
我国发达地区的农村民间经济组织产生较早、数量较多,同时,当地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山东烟台的莱西市,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 000多个,其中农村经济协会58个,2005年初仅有农村经济协会27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一倍多,呈加快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2006年第一季度,该市新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达到17个,平均不到6天就有一个新的农村经济协会成立。目前,全市75%的村建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0%的农民加入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同时,由于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当地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参与村民自治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往往对村民自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农民与农村民间组织的关系是经济上的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对农民来说,经济上依附于这个组织,必然在政治上依附或屈从。一旦民间组织(或它的负责人)希望在村民自治中发挥作用,必定会得到该组织成员的拥护和服从[2]。
(三)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有助于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有效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和农民之间互利互惠关系的纽带,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又不能干的事情,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有助于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随着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出现,有些地方的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了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税收。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工作压力,也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例如,程同顺通过对天津郊县的调研证明,过去许多乡镇干部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管得过多过死,反而吃力不讨好,搞得干群关系紧张;现在有了各种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后,农村经济反倒发展得更好了。鉴于这种认识,有些乡镇政府主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财政投入,乡镇领导则把精力集中在其他该办的事情上[3]。这种情况明显增强了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促使它们不断走向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执政道路,有助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农村民主政治对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影响
(一)农村民主政治对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有助推作用
冯开文在深圳的调查证明,村民自治制度在当地得到有效的推行,在此背景下实行的农民经济合作制度也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从而加快了当地的城市化和化进程。具体在于,村民自治下的村民直选、村务公开得到有效落实,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保证了民主决策和财务监督的实际执行[1]251、257、257。这样,各个村内就形成了一种民主办事的作风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氛围,将其推而广之,运用到经济合作组织的具体运行当中,带动农民对当地经济合作组织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从而使其获得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村民自治营造的良性环境里,积极放手发展民间经济组织并加以创新,从而形成经济组织对政治组织、经济制度对政治制度进行监督制约的制度格局,预期是当前农村经济制度演进的方向。
(二)农村民主政治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成长
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滞后,严重阻滞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也严重影响着农民合作经济制度的发展创新。徐旭初认为,未来可能改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安排的因素之一就是“政府的规制和导向、农村民主政治进程”[6]。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曾指出政治制度对经济制度的制约作用,即经济制度的创新需要等政治制度的界定和规范,甚至需要必备的政治制度环境,尤其是宪法等政治制度的出台和修改加以保障[1]270-271。我们可以将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看作是经济制度,将村民自治看作是政治制度,那么,前者对后者的改善作用是明显的,即经济制度发育迟缓的地方,其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不够理想;同样,政治制度演进不良,也阻滞了经济制度的变革。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民主化氛围,加快农村政治民主化的程度,既能够助推各类农村民间组织的成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1]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294-296.
[2]吴学宝,赵世龙.浅议农村民间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青岛民间组织网2006-06-22.
[3]程同顺.农民组织与政治发展 再论中国农民的组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227.
[4]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