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葛晓莉 时间:2010-06-25

  摘要: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过去20年中持续扩大,对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文章着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因子、宏观经济因子和社会福利因子。其中,发展因子和社会福利因子对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

  关键词:收入差距;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基尼系数
  
  一、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也带来了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以及社会收入分层的加剧。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明显地具有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特征(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发达的和城市与落后的农业和并存的现象)。居民收入差距在城乡、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逐步成为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西蒙·库兹涅茨就对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状况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些国家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通常以人均GDP表示)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不平等状况先扩大,再缩小。“当非农人口所占的比重达到60%-70%,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低但收入差距小,工业部门的收入水平高,但收入差距大,应此在发展初期,部分人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将导致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最后阶段,当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大致完成时,居民的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趋于消失。
  库兹涅茨还指出收入差距不会无条件地随经济发展而先上升后下降,而是受到当时经济、、社会和人口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他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迁移,可能首先扩大收入差距,但在更长的时间段里会缩小收入差距。他还指出,西方工业国家经历过的民主化政治制度改革,是导致收入差距变化的又一原因,有利于它们跨越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导致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此外,库兹涅茨还指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库兹涅茨以及后来其他学者的研究给我们很多启示。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影响中国的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哪些?这些因素能否通过政策手段加以改变?
  
  三、数据处理与模型的建立
  
  为了克服多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首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原理。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它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或综合因子的累计方差和即贡献率达到85%以上时,就说明这几个公共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信息不重叠。
  2、考查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取投资率(固定投资/GDP)、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就业率、社会福利支出比例(社会福利支出/财政总支出)、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公路密度(公路长度/100km2)、铁路密度(铁路长度/100100km2)、养老保险覆盖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年底总人数)作为因子分析的变量(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考查收集到的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经SPSS,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49.077,相应的概率p接近0。如果显著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a,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720,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提取因子。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指定提取3个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经过SPSS计算,选取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239%,也就是说,这3个因子总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4.239%,因子分析效果理想。
  4、因子旋转。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命名具有解释性。由SPSS计算可知,投资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外贸依存度、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1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发展因子。这是因为投资率、外贸依存度是两个直接横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公路、铁路之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国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就业率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2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宏观经济因子。社会福利支出比例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个变量,可解释为社会福利因子。
  5、计算因子得分。本文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得到以下因子得分函数:F1=0.471投资率+0.280外贸依存度 +0.015学龄儿童净入学率+0.101就业率-0.149社会福利支出比例+0.410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0.147公路密度+0.019铁路密度+0.390养老保险覆盖率;F2=-0.353投资率-0.112外贸依存度+0.144学龄儿童净入学率-0.348就业率+0.241社会福利支出比例-0.706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0.072公路密度+0.229铁路密度-0.243养老保险覆盖率;F3=-0.200投资率+0.151外贸依存度-0.296学龄儿童净入学率-0.060就业率+0.858社会福利支出比例-0.324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0.104公路密度+0.088铁路密度-0.284养老保险覆盖率。由此可以算出这三个因子的因子得分,结果略。

  (二)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回归分析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指有多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计量模型的检验,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因子,即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因素。在这方面,本文考虑的变量有投资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外贸依存度、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从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发展因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0.937,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得越快,收入差距反而越大。这是因为虽然经济的增长对增加收入和就业、减少贫困至关重要,但在强调效率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较快,但社会公平可能受到忽视。从库兹涅茨曲线的角度来说,目前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同时中国非农人口所占比重仅有35%,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拐点的左端,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达到倒U型曲线的拐点,才会开始减小。但是从长远看,解决贫困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却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加和就业扩大。
  第二类因素是收入再分配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福利。通常认为政府主导的收入再分配能够减少收入差距,但也有人担心收入再分配的有效性及其对效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0.156,这是因为目前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很多农民都享受不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收入再分配的体系还不健全。而在城市地区,社会福利体制相对健全与成熟,养老院、敬老院等每年都能从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得到相应拨款,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可以作为低保户而享受到政府的补贴。这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另外,虽然本文的研究没有涉及到制度方面的因素,因为相关数据不易获得,但是本文认为政府对经济的不适当干预、收入分配的非制度化和政府腐败也可能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是因为在权力垄断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少数人可以不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寻租和巧取豪夺聚敛财富。
  (二)政策建议: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
  理想的收入分配是应该从分配起点开始的,在分配过程中按照市场贡献原则进行,而政府侧重于再分配,对分配结果进行调控。
  1、分配起点的调控。机会不均等是导致扩大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中国的教育存在以下倾向:重城市、轻农村;重高教、轻普及;重应试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名校、轻普通学校。其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今后将逐步显现。因此,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对于困难家庭,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援助制度,如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俭学。逐步打破垄断,消除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推行政企分开,消除垄断的体制基础。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等法规,限制和打破垄断。提高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度,鼓励资本在行业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应通过征收资源税、补偿税等税种将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收归国家所有。
  2、分配结果的调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但研究发现目前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给中高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好处大于给低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好处,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需要改变忽略低收入阶层的倾向,扩大这些体系的覆盖面。加强税收调节,应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开征特别消费税,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同时必须增加中国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收入工资化和透明化,加强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度,建立和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隐性收入、福利收入和实物收入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影响。
  另外,应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新型平等交换的工农业关系和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如稳定农产品价格,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改变当前收入分配有利于城市的不平等格局,逐步缩小工资收入以外的各项福利补贴在城乡之间的差距。
  
  :
  1、Acemoglu and Robins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uznets Curve[M].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
  2、Ahluwalia,Montek,N1G.Carter,Hollis
   Chenery.Growth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6.
  3、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