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构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
摘要:开放型区域合作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有益补充。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质量,推动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对于实现东北振兴十分必要。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开放型;经济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并着重指出,要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发挥对外开放在推进区域协调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些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振兴东北的战略构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及其特征
区域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开放程度更高。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使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产品以更加优惠的贸易条件进入对方市场,从而拓宽出口渠道,分散市场风险,推进市场多元化。同时,还在更大的范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体实力。因此,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一种趋势,使世界经济逐步形成了“三区三对成三角”的战略格局。所谓三区,就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发展区域。所谓三对,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构成环太平洋的合作,即亚太经合组织(APEC);二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构成跨大西洋的合作,即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三是欧盟与东亚构建跨印度洋的亚欧合作。所谓三角,就是以每对为一条边或一条经济链,形成的全球性国际经贸大三角。
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全球化的基础和有益补充,呈现下列特点:
(一)区域内合作与区域间合作相结合
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既积极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也不断寻求区域间的合作契机,只是基于贸易安全等方面考虑,具体措施有所不同。
(二)松散性区域化组织与契约性制度约束相结合
目前,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大多是以单边自愿为基础和成员国的协商集体行动开展经济合作,这种组织形式一般都是比较松散的,在不断深化的合作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契约性制度约束,形成松散性区域化组织与契约性制度约束相结合的特点。
(三)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经济合作相结合
多样性体现在既有各种区域性组织、政府有关机构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贷款、赠款、出口信贷、人员的培训和交往,也有为有关机构和发展提供的各种援助和资助等;既包括社会发展、能源建设、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和经贸合作等领域,也包括工商、企业领导人的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同时还包括科技发展、文化信息的交流、技术合作与转让。
多层次性体现在既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或单独关税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国内城市之间或国内城市与国外城市之间的合作;既可以是区域组织内部官方或民间的友好往来,也可以是区域内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二、构建东北区域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逐渐落伍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地方利益的驱动,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横向经济协作体系,没有在区域内部及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形成高效、顺畅的经济联系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振兴东北的实质,是要根据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调整原有的发展方向、经济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充实产业基础和提高产业素质,推进更高水平的再化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对外开放对促进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具有直接作用,这种作用在一定的意义上甚至超过开放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因此,推进区域内外经济合作,特别是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东北地区加速转型、摆脱困境、实现振兴具有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改造进程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是实现东北振兴的一项战略任务。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处于在落后中改造、在改造后依然落后的不良循环之中。应该把技术引进和资本引进结合起来,在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优化产业组织,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产业改造问题。这需要高度重视引入东北亚有关国家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的步伐。
(三)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东北亚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的传统市场,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扩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开发市场空间。
(四)有利于弥补振兴东北面临的资源不足问题
目前东北的许多资源开发性城市和地区已面临着可开采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振兴所需资源相对不足。而东北亚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且开发程度不高的少数区域之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等资源,朝鲜和蒙古两国一些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因此,加大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发挥自身资源加工的传统优势,不仅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枯竭产业接续问题。此外,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缘地位极为重要,通过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国际影响,巩固地缘地位,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80年代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各国在着力改善和双边及多边国际关系的同时,基于地缘优势和区域经济互补优势,提出了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这期间,东北亚各国的地方性经济交流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十分迅速,如“环日本海(东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俄罗斯与的边境经济合作、中国和朝鲜的边境合作等等,都有很大发展。但是,当前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需要给予关注、逐步探索解决。
(一)制度问题
东北亚地区是一个经济制度多样化的地区,既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也有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国家。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中,既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改革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东北亚地区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经济形态,各种的、现实的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形势不稳定,特别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相互间的信任不够,区域经济合作缺乏稳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二)区域经济差距问题
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贸易规模、劳动力资源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在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虽有互补性,但合作的基础很弱,各国利益取向很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合作的顺利展开。
(三)配套环境问题
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在本地区还没有形成区域性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环境、政策措施不配套,投资项目与投融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合作的进程。
四、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
探索多种形式搭建各国经济合作的交流平台,以实际行动促进政府间建立互信机制和友好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考虑在“东北亚地区地方首脑会议”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议题更加明确的会议机制,把握时机,推动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为区域合作提供组织和体制保障。
(二)积极推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比较小,决策相对比较简单,目前已逐渐形成的次区域有:环渤海经济区、图们江地区、环日本海经济区和中、蒙、俄沿边经济合作地带。这些次区域合作促进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参与国的紧密合作,对东北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应该进一步研究论证,寻求利益共同点,在拓展现有次区域的合作空间的同时,以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基础,争取促进形成新的次区域合作带,更有力地促进东北地区经济融入到整个东北亚经济合作中,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实现振兴的步伐。
(三)加强合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政府机构应充分交流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并建立相关信息库,以便信息共享和企业查询,实行定期的信息和工作交流;建立贸易促进磋商机制,通过定期对话,了解各国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政府及相关社会机构提出政策建议,以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加强海关合作,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做到关税政策协调、透明和非歧视,非关税措施简化、透明和非歧视,海关通关制度协调和简化。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努力加快公路、铁路和港口建设,为区域合作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四)充分发挥民间机构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出新的合作思路;积极推进发展合作,联合开发跨国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人员往来和交流增强了解与合作愿望;推动企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作用。
(五)积极促进区域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如前所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要加快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信任基础,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谨慎处理热点问题,努力消除合作障碍
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为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从国家层面要倡导各国展望未来,求同存异,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值得指出的是,要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过程中,体现诚意,宣传政策,展示形象,以实际行动消除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顾虑。
:
1、杨泽军.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中国党政干部,2006(3).
2、张迎新,程小旭.吴仪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三点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6-09-05.
3、吴兆飞,曾培炎.中国政府将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EB/OL].http://www.sina.com.cn,2007-09-03.
4、丁德文,杨海峰.振兴东北老基地与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理论探索,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