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产业-回族区域传统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丁自贵 时间:2010-06-25

  摘要 宁夏吴忠市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回族聚集区域,她的状况也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依据回族的一些民族特点,该市实行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体的产业化战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该项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于那些带有明显传统经济特点的地区依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清真食品;清真产业;产业化
  
  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回族聚集区域,基于该区域回族族群的生活习惯、经商传统和地方经济特点,通过对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的产业化创新,期望能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笔者尝试从该产业化的主要内容,该地区发展此产业的禀赋,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发展经济学相关思想的进展,进行简要分析。也期望通过本文来抛砖引玉,吸引相关人士对该产业的发展给予重视。
  
  一、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及产业化
  
  (一)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
  清真食品指的是符合教规的食品,从伊斯兰教来说是“合法”食品[1]。从实质意义上讲,清真食品是宗教食品,即教徒可以食用的食品。但在中国回族的形成过程中的本地文化习惯融合来看[2],清真食品也呈现了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同时,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中,特别是非伊斯兰教信徒也喜欢并消费清真食品,甚至许多非信徒参与了清真食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
  目前的清真食品是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经过严密的程序取得标示证书并予以标注的商品才可以称之为清真食品。通过这些程序的标示商品一般来说在穆斯林世界可以通行的。除食品的一般商品特征外,穆斯林食品具备两个关键特征,一个是要满足伊斯兰教规定,另一个是要具有明显的清真标志。
  目前的清真食品定义由宗教界人士和社会学界专家依据伊斯兰教规定而作,并通过地方政府的相关《条列》或其它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和严格标示。这种做法保证了清真食品的严肃性和通用性。
  而穆斯林用品则更多的依据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而约定,主要来源于宗教活动的一般要求和中国大陆西北地区的回族生活习惯。
  (二)经济意义上的清真食品
  本文所探讨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一般是指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经历一定程序并为穆斯林接受并消费的食品和用品。这些食品和用品虽然并不完全要求整个产出链条的穆斯林操作,但产出链条的相当环节必须是穆斯林并按伊斯兰教规定来操作;这些食品和用品的消费主体是穆斯林,但并不限于穆斯林[3]。
  (三)穆斯林用品
  穆斯林用品是基于伊斯兰教规定和中国穆斯林在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族群特征的物品。这些物品在宗教活动、婚嫁丧娶活动、成员交往活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典型的族群特征,主要分布在回族衣着、洗浴用品、餐饮用具、装饰用品等以及一些族群公共活动用品等领域。穆斯林用品虽然不及清真食品那样须遵循严格的宗教规定,但也受宗教规定的影响。
  (四)清真产业
  鉴于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生产和消费群体以穆斯林为主,本文从经济的角度把其归为清真产业。
  
  二、吴忠市清真产业化的禀赋
  
  特定地区发展特定产业,一般来说,一定是该地区某项或某几项要素在该产业链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区位优势,依靠这种区位优势通过内部的不断分工、深化和对外部资源的吸引聚集而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
  但我们对某一区域依据要素优势而做产业发展展望时,必须怀有相当地谨慎。一个产业能否成功发展,不单是取决于我们已知的具有优势地位的条件,也取决于许多我们未曾考虑到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偶然因素、未知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等。
  形成产业需要两个关键要素,一个要素是特定资源的聚集,另外一个要素是市场规模的足够支撑。
  (一)回族聚集优势
  清真食品的生产链条中必须相当数量的穆斯林甚至是专业的宗教人士(阿訇等)的参与才能获得市场认可和政府许可。笔者认为,形成清真用品和穆斯林用品的特定要素是穆斯林。
  吴忠市总人口123万,其中回族58万人,占总人口的47.2%,是中国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宁夏新闻网-吴忠市情)[4],这种人口禀赋为吴忠市开展清真食品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实际上,全市已培育出各级各类清真加工和工商户2460多家,其中17家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宁夏新闻网-吴忠市实现清真商品经济跃进)[5]。
  (二)地域和民族融合优势
  宁夏吴忠市位于中国大陆的地理中心区域。黄河流经这块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接壤的地域。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线路,也是“欧亚大陆桥”的辐射区域。
  宁夏吴忠市不仅是回族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在长期的民族融合和交往中,也是中国回族最为开放的区域之一,是中国各民族间关系最为融洽的地区之一。
  除当地来源于不同民族的居民之间关系较为融洽外,这里的商人常常深入藏区和内蒙古以及蒙古地区,从事皮毛贸易和木材贸易以及牲畜贸易等。
  (三)传统的经商优势
  吴忠市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西北“商业重镇”之一。依托黄河-历史上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物流通道之一——水上运输通道(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到山东出海,运输船可上逆兰州以西),和回族思想观念中经商意识较重又能吃苦耐劳的特点,吴忠市成为商人聚集、商铺林立的城镇。该区域虽然地处干旱办干旱地带,条件比较恶劣。但商业意识较为浓重的特点为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改变提供了有力补充。区域内居民多亦农亦商,遍及各城镇的农贸市场以及较大规模的专业市场为物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活跃于各市场中的经纪人(地方俗称“牙子”,每逢集日,“牙子”是最活跃者,他们作为中间人承担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任务,以双方较为公平地达成交易为目的,交易完成后由买卖双方或一方付给一定的佣金,佣金的多少取决于买卖双方各自的赢利情况[6])。
  宁夏大学的马宗保曾调查了宁夏西吉县单家集(原属吴忠市下辖,2005年改中卫市管辖,其地理状况和人文状态与吴忠市的乡镇极为接近)的非农产业状况,他调查的结果显示“是非农产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成为村庄小康建设的重要动力。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单家集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370元,其中源于非农产业经营的收入近2000元,农业在人均纯收入中的份额只有300多元。”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单家集集市“从该村70岁以上老人的回忆中可知,从光绪时期到解放初期,该村的集市一直比较繁荣。那时候,村子里有许多货栈和商业摊点,还有十几家供外地客商住宿、歇脚的车马店,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乡村集贸中心,四川的商人来时挑着茶叶、山货,返回时带走甘草;宁夏北部和内蒙古等地的商队驮着盐碱、棉花来换取皮张和羊毛;静宁、秦安、平凉等地的商人用干鲜果、农具、百货换取粮食;当地人主要从事货物的零售、客栈、餐饮、经纪等方面的经营服务活动。”[6]
  (四)产业市场
  从市场规模上来讲,一方面,随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和用品的多样化需求的增长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这体现在穆斯林消费量的提高和非穆斯林消费群体的扩大上;另一方面,随市场规模扩大和地理约束条件相对减弱(基于技术改善和物流设施改善,相对地地理约束减弱),更大范围的消费者甚至国际消费者有条件进入市场。

  目前,全世界有穆斯林人口13亿,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穆斯林人口2032万,分布在全国各地。
  当我们把这个产业的消费市场简单划分为本地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我们会发现,该产业消费的重点是本地市场,随着本地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该市场的消费量会相应地提高;随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加工包装水平的提高,和市场开发的深入,全国的市场消费量也会逐步提高;特别是随中国与西亚、非洲、东南亚的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的经贸关系的,中国提供的适合该地区消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具有明显的市场潜力,这块市场将是未来增长最有活力的市场。
  
  
  三、特定族群的区域产业发展创新
  
  中国现时的化道路依然呈现出以“重化工业”为主要标志的特征[7]。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基础设施改善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为中国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经济近十多年持续增长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了加工业中的“世界工厂”。
  中国大陆工业化过程也伴随着各区域和城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外界市场条件而选择不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各城市和区域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个过程也交织着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踪迹。
  宁夏吴忠市坐落于中国西北的内陆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该市工业规模较小,多数居民从事农牧业和商业活动。笔者认为,该市完全依靠引入现代工业来发展经济并不具备突出条件,也无法通过政府主导来偏重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自身资源探索发展一条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可能是该市的一种较好选择。
  (一)产业化和工业化
  在发展经济学上,产业化即工业化,指通过现代工业技术的应用,极大得提高生产效率这种经济现象。笔者本文中的产业化就指这个意思。
  (二)工业化的定义
  一般认为,工业化就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也就是工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对比于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笔者认为,这种通过可获得性指标描述了工业化的一般现象,却未必抓住了工业化的实质性内容。实际上,二战结束以来的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多走上了一条片面工业化的道路,即通过对农业或第一产业的政策约束来重点发展工业。
  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张培刚教授在1947年出版的博士《农业与工业化》中,对工业化做了精辟的定义,他认为,所谓工业化就是指“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最先发生于某一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然后以一种支配的形态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于整个社会。[8]
  (三)农业工业化
  张培刚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农业国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他重点阐述了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是农业对工业化的五个方面(食物、原料、劳动力、市场、资金等)贡献,把发展农业看作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舒尔茨教授在出版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是高效率的,却提供着较低的收益。他认为,改造传统农业需要提供新的有利于生产的要素,“穷国农业部门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现代(非传统的)农业要素的可得到性和价格。”他看重对农民的投资,“本书研究的中心论点是把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即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这些能力与资本品一样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9]
  (四)清真产业的带动作用
  吴忠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清真饮食业﹑清真乳品业、清真肉食品业、清真粮油加工业、清真副食品业和穆斯林用品等六类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2005年,全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从业企业达到2913家,实现销售额51.8亿元。
  
  注释
  
  ①穆斯林:简单来讲,就是伊斯兰教信徒。
  ②张培刚:著名经济学家,1945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科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获哈佛大学1946-1947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和“威尔士奖”,并由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出版。该论文中文版由张培刚教授翻译并于1984年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改造传统农业》(Trans)版由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年出版。
  
  
  
  [1]张忠孝.清真食品_定义和范围界定问题的探析[J].回族研究,2006(1):165-168.
  [2]杜倩萍.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J].民族研究,1999(2):64-72.
  [3]丁自贵.对加快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的简单探讨[Z].2005年8月24日在《宁夏吴忠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研讨会》上的发言.
  [4]吴忠新闻网.吴忠市简介[EB/OL].http://wz.nxnews.cn/40/2005-5-25/ 70001@1379.htm
  [5]吴忠新闻网.今我吴忠.人文地理[EB/OL].http://wz.nxnews.cn/40/2005- 5-24/70001@81.htm;http://wz.nxnews.cn/40/2005-5-24/70001@79.htm;http://wz.nxnews.cn/40/2005-5-24/70001@78.htm;http://wz.nxnews.cn/40/2005-5- 24/70001@80.htm;http://wz.nxnews.cn/40/2005-5-24/70001@82.htm.
  [6]马宗保.非农产业发展与回族村庄的小康建设[J].民族研究,2004(1):75-79.
  [7]李佐军.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符合客观[J].经济,2004(9):62-62.
  [8]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M].经济出版社,2001,(12):29-30.
  [9]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97,03:4,32- 46,125-149,15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