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中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艺影 时间:2010-06-25
  [摘要]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家获取世界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但其效应是潜在的,要获得这种溢出效应是受限制的。而制约这种溢出效应强弱的因素就形成了阻碍技术转移和溢出的平流作用。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技术势差
  
  随着和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取世界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通过FDI,发展中国家不但可以弥补资金不足、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低成本、快速地获得世界先进技术,从而发挥“后发者优势”,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为了提高FDI的质量,获得先进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导向引资政策,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技术溢出效果,本文试用技术势差模型来分析其原因。
  
  一、技术势差模型
  
  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技术势差”,包括综合技术势差和单项技术势差。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具有技术势差的国家和地区才有技术转移的潜力和趋势,而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会产生俯冲作用和平流作用。
  技术势差越小,技术转移的可能性就小,但转移条件相对较低,则与之相反。这就是技术转移中出现的 “二元性”矛盾——俯冲作用与平流作用。
  就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的技术势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较低的技术势位。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的技术势差,俯冲作用大,发生技术转移的可能性大,但同时平流作用也很大,实现技术转移的条件也很高。通常存在技术障碍、环境障碍、制度文化及经济障碍。
  在实际的技术转移过程中,平流作用比俯冲作用更为关键。虽然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水平很接近,技术势差不大,俯冲作用小,但实际技术转移的条件相对成熟,平流作用也小,所以,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很活跃,占世界技术转移的80%以上,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流。而拥有高势差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并不活跃,也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落差过大,不容易被东道国消化吸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移。
  
  二、技术溢出的方式
  
  一般来讲,FDI通过三种途径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1.产业关联。关联是指某个产业或部门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和部门发展的带动和刺激作用。为了配合全球战略计划及符合东道国的相关政策要求,FDI的主体跨国公司通常会与当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一般把为跨国公司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系称为后向关联,把为跨国公司提供销售的关系称为前向关联。当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发生关联作用后,当地企业就会从跨国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标准及市场知识中获得“免费乘车”的机会,从而产生了技术溢出现象,由关联作用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与FDI所处的产业及本地化程度有关。当跨国公司处在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时,其对关联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力就大,所发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应可能较大。另外,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产生后向关联作用时比前向关联作用所产生的关联作用要大。因为作为跨国公司的后向关联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是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系到跨国公司产品的质量,所以跨国公司为当地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进行技术监督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确定零部件和原材料达到技术标准和保障质量的可靠性。
  2.示范和模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会通过设备、产品、市场等各种渠道对当地相关企业产生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因为其先进技术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就诱使当地企业对其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缩小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跨国公司为保持其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必须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带动了东道国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因为技术生命周期的急剧缩短,许多企业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负担基础研究的费用或仅仅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也会进行技术模仿。技术示范和模仿作用的大小和东道国企业对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市场竞争。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当地市场后,为了确保市场竞争优势,一方面跨国公司会引进更先进的技术,缩小东道国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原先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当地企业也必然会加快技术开发的速度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的竞争带动了我国许多产业,如信息和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开放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深入,这些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其服务标准也日趋国际化。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技术溢出与东道国的开放程度和东道国企业竞争力成正比。
  4.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发生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除了生产的本土化,还会提高人才当地化程度。为了确保当地雇员的技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跨国公司会对其当地雇员进行职业培训。从最简单的生产操作人员到监督人员,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形成了人力资源的积累。当这些雇员流向当地企业或自主创业时,其在跨国公司所学到的技术和所形成的意识也随之外流,形成技术溢出现象。人才流动所形成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东道国的水平及人才市场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5.研究开发与合作。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弥补一些行业空白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种研发机构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理念,拓宽了当地研究人员的视野,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研发水平,促进东道国更加重视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另外,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与东道国的研发机构相互合作,也能带动东道国研发力量的壮大。这种技术、知识和人员的交流促进了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技术溢出现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作用受到东道国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国家把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多少作为评价引进FDI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制约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
  
  跨国公司虽然有许多技术溢出的途径,但其效应是潜在的,要获得这种溢出效应是受相关条件限制的。而制约这种溢出效应强弱的因素就形成了阻碍技术转移和溢出的平流作用。
  1.技术锁定。“技术锁定”是指具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其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及营销过程中对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障碍,以便阻止东道国企业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实现本地化。跨国公司为了确保其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他们会采用“技术锁定”来尽量避免其核心技术的扩散和溢出。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这种技术锁定使当地企业对其产生依赖性,从中获取超额利润,以弥补研究开发先进技术所投入的费用。另一方面,东道国企业在享用国际先进技术时,也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2.当地企业自身的消化能力。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当地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如果存在较大的技术势差,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弱,一方面当地企业就不能对跨国公司所使用的先进技术进行吸收和创新,也就不能缩小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能达到跨国公司的要求,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的机率就比较低,通过进口获得中间产品,也就无法与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关联效应,使技术溢出效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两国之间技术势差小,当地企业的吸收消化能力强,技术溢出效应就强。
  3.市场竞争程度。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还受到当地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所使用技术的先进水平受当地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只要能保持其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跨国公司就不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跨国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二是当地企业的竞争水平。前者涉及到东道国的开放程度,如果有多家跨国公司在投资,为了争夺市场,跨国公司就会加快技术转移和对当地企业的技术转让。后者涉及到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势差较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了保证其市场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就会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而如果当地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跨国公司只需利用母公司已经普及的技术就能确保其优势地位,也就不可能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削弱了技术溢出效应。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技术势差的存在只是技术转移必要条件,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是平流作用。为了扭转不利因素,使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我国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要进一步开放市场。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度,进一步开放市场是必要的措施。引入更多更强的跨国公司,才能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其次,应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水平,一方面可提高其吸收技术的能力,另外也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开放的市场所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再次,应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制,为人才流动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总之,只有通过积极争取,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被动消极的等待,才能使FDI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
  
  []
  [1]Ari kokko,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4.
  [2] Ari Kokk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98.
  [3]刘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下降之谜[J].财贸,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