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因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影响
摘 要:在我国转型过程中,相同地区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差异显著。对同在一个省区(河南省)、外部环境和基础相似的安阳和开封两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和以文化为主体的非正式制度的不同,是造成相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工业化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转型绩效。
关键词:工业化;正式制度;地方政府;非正式制度
Abstracts:In China’s transitional process,economic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same area.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between Anyang and Kaifeng in Henan Province which have similar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basis indicate tha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ition,the difference of the form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policies,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o on and culture-based informal institutions made by local governments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to lead to industrializ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 of the same areas and to further cause different economic transi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industrialization;formal institution;local government;informal institution
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而在高增长下各地方之间必然会产生经济差距。很多国内外经济学者,都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而,以往对于地区经济差异的分析并不全面,存在一些盲区:一方面,多是对不同区域(东、中、西部)和省区之间的比较,少有文章对一个省区内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差距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多是基于现有的经济差距(某一时点)进行分析,很少有文献对原本没有差距或差距很小的两个地区或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或扩大了差距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对以上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安阳和开封的经济发展与现状
本文选取安阳和开封两市,是因为两市同属河南省,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基础基本相同,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基本相同,但在进入21世纪后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首先,从地理因素看,两者同是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地貌均以平原为主。开封全市总面积6 444平方公里,人口480万;安阳总面积为7 413平方公里,人口为525万;两市总面积、人口相差不大。条件也相当:安阳处京广一线,公路有106、107国道、京珠高速等;开封于陇海一线,公路有310国道、连霍高速、大广高速等。
其次,从经济政策因素看,两市同属地级市,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对两市均没有特殊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经济时代,两市都布局有重工业,如安阳的钢铁企业,开封的化工企业;同时,两市都是河南省重要轻工业基地,安阳形成了冶金、、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产业,开封以纺织业、化工、专用设备制造、医药、食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而在最近国家确定支持的中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候选城市中,开封、安阳都榜上有名。
最后,从文化因素看,安阳和开封同列八大古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城市,均保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均积淀着深厚的老城文化印记。
本文根据1990—2005年的数据,对安阳、开封两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由相应年份的《河南统计年鉴》、《开封统计年鉴》以及安阳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资料整理得出。以1990年为起点,开封、安阳的GNP分别为44.13亿元、53.65亿元,人均GNP分别为1 051元、1 135元,在这一时点上两市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的。自1993年开始两市间差距明显拉开,1998年至2001年差距有缩小趋势,但之后差距却进一步拉大(表1、表2)。
二、安阳与开封工业化水平(阶段)比较
对于工业化水平(阶段)的判断尚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采取了钱纳里的标准(表3),根据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对两市工业化水平进行比较。
其次我们对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例(表4)进行比较,2005年开封第二产业比重刚刚达到40%,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高达近30%,说明开封的工业化水平还停留在从起步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期;安阳的第二产业在1995年已达到53.2%,但第三产业比重在这十年变动了不到10%。2002年,安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现处于中后期阶段。
通过对人均GDP和三次产业所占GDP比例的比较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开封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而安阳已进入了中期阶段,迈入从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因此,笔者认为两市工业化阶段不同是造成其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下文我们将比较两市第二产业发展进程,以揭示其发展阶段不同的原因。
三、安阳与开封第二产业发展比较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来看,两市经济差距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的差别。正是第二产业发展迟缓,造成了开封的落后。为什么同样是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第二产业差异会如此之大?首先对两市轻重工业产值的比值进行分析。
总体看,两市轻工业与重工业产值的比值在不断缩小。按霍夫曼理论,随工业化进程,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减小。安阳的霍夫曼系数远低于开封,其重化部门所占比重相当高,已从一个老轻工业基地转变为一个重化工工业部门为主导的重工城市。而开封的轻工业所占比重大于重化工业,直到最近三年其比值才降到0.8左右,与15年前安阳持平。从工业内部的比例上反映出两市工业化路径出现了严重分歧,这与当地政府发展战略分不开,同时也与当地的发展紧密相关。
这可以从两市对第二产业的投资的差异得到证明(表6)。开封为什么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例这样低?从政府与企业关系来看,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投资,很大部分要靠地方财政。虽然两市人均GDP水平在1990年相差不大,但两市的财政收支水平有巨大的差异。财政收支水平是一个地方政府经济能力的体现,也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地方政府财力由经济实力所决定,继而反过来又形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根据表7、表8,安阳财政收入和支出呈明显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开封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安阳,且绝对额也低于安阳。在GDP相差不大的1990年,两者财政收入相差近一倍,2000年之后两市的财政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原因主要是工业收入的差别。开封财政支出虽较安阳少,但与收入相比,也处于透支状态。
四、相关结论
开封和安阳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工业化路径的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
1.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开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定位上,与工业频繁换位,抓不住重点,一度还提出旅游兴市战略,虽然旅游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忽略了对工业的投入,错过了工业发展的良机,造成开封工业的相对下滑。相反,同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安阳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把工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中心,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2.轻重产业发展的差距。经典的工业化过程,都要经历“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轻重结合—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一度基础良好的开封没有能够发展到更高的重化工业阶段;相反,安阳却形成了以钢铁为核心的重工业产业,并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这其中有企业自身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市场的适应问题,但开封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也是重要原因。
3.思想意识的不同。同为古都,安阳和开封在历史文化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开封的“皇城根文化”、“市井文化”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思想上的封闭落后也是造成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中,由于文化观念的影响,当地居民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思维中,抵制改革的情绪严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严重不兼容,造成了转型进程,尤其是企业改革的滞后。
4.政府财力的差异。开封的财政收入远落后安阳,在财力有限情况下,财政支出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一方面,企业生产设备无法更新,产业结构无法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投资环境难以改善,从而造成工业水平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工业的下滑,企业利润的减少使得财政收入的税基减小,财政收入增长有限。从而开封在财政收入和工业化水平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陷入了“低水平发展”循环中。这也是经济转型以来发展滞后城市所出现的通病。
:
[1] Hoffmann W G.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cs[M].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58.
[2] North D C.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hang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3] Domar E D. Capital expansion,rate of growth and employment [J]. Econometrica,1946(14):137-147.
[4] 蔡昉,都阳.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0 (10).
[5]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6]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8).
[7]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
[8] 洪银兴,曹勇.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功能[J].经济研究,1996(5).
[9] 陈文林,任保平.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企业行为转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2005,15(2):92-96.
[10]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12).
[11]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个阶段[J].经济研究,1998(1).
[12]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