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四个资源层次
摘 要: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中心的可利用资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资源、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第二层次是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服务资源、资源、区位优势和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科技、人才和家;第四层次是关键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关键词: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资源层次;可持续发展;关键资源
Abstract:The resources which Chongqing owns to support itself to become the economic center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include four levels.The first level is the basic resources for living,which include nature resources,industry foundation,and labour forces.The second level is the resources for making a goodly life,which include the resources for service and tour,superiority of Chongqing's location,and the people's spirit of optimism and making progress forever.The third level is the basic resources for continuous development,inclu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 with ability,and enterprisers.The fourth level is the key resources,include advanced ideas and circumstance which is in favor of the exerting of creativity.
Key words:Economic Center at Upper Reaches of Yangtie River;Chongqing;levels of the resourc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resources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所谓“三中心”,就是要在长江上游形成商贸、、科教文化三个中心;“两枢纽”,就是要建成辐射西南、汇接全国的、通信两大枢纽;“一基地”,就是要建成西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基地。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有很多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功能各不相同,本文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基本资源;第二层次是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发展基本资源;第四层次是关键资源。因其功能不一样,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也不一样。
一、生存基本资源
太阳光、空气、水、土地、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虽然空气的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但是它和太阳光一样可以归入不可耗竭资源之列。而水、土地、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生存基本资源。对重庆人民而言,工业基础也是一种生存基本资源。由于生活艰苦,自古以来,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了重庆人生存的基本精神支柱。
1.保证生存的土地资源。重庆市幅员8.23万km2,地貌主要是山地(占73%)和丘陵(占20%),缓丘平坝仅占7%。2003年末,重庆市有土地面积822.69万hm2,其中农用地占总面积的84.43%,建设用地占6.56%,未利用地占8.91%[1]。农用地主要是耕地(占28.54%)和林地(占38.78%),另外有少量园地和牧草地。2004年全市总人口3 144.23万人,城镇化水平43.5%[2]。人均土地面积很少,约为全国人均土地面的30%。根据刘雪等[3](2006)的评价,重庆市的土地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和经济安全上处于初步安全水平。对重庆市人民而言,特别对广大人民而言,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生存基本资源。
2.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重庆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着从亚热带到温带的植物和植被资源,植物种类多,有6 000种左右,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至少有63种,特有植物和模式标本植物47种以上。有药用植物约2 000种,粮经类栽培植物1 000多种。森林覆盖率为20.98%。有脊椎野生动物600种,其中陆生野生动物500种,水生动物100多种。还有饲养动物170多种[4]。在发展柑橘、油菜、水稻、马铃薯、南方早熟梨、茶叶、蚕桑、肉羊和水产品等农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3.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重庆市的当地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511.4亿m3。地下水储量为131.66亿m3,可开采量45亿m3(重庆市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频繁,此处未扣除重复部分)。全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的70%、全世界人均的15.6%,而且分布不均匀,污染比较严重。重庆市的过境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入境河流36条,出境江河主要是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3 981.32亿m3。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1 388万kw,可开发量为760万kw[5][6]。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后,重庆将拥有这个库容储量400亿m3的世界级大水库。总之,重庆市当地水资源贫乏,而过境水资源丰富,为重庆人民使用清洁饮用水和发展清洁能源、现代工业及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4.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矿产资源。重庆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7]。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5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39种。重庆的矿产资源有4个特点:(1)矿产的分布比较集中,且靠近水陆交通干道,运输成本低;(2)矿藏种类较多,以非金属矿为主,金属矿较少,主要是能源、化工、建材原材料;(3)天然气、铝土矿、锰矿、钡矿、锶矿、硅矿、镁矿、盐矿、煤炭、铁矿等10余种是优势矿产资源;(4)矿产资源总量不丰富,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5.雄厚的工业基础。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之一。重庆近代工业萌芽于19世纪末,在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等时期发展形成了国防、汽车、仪表、铝业、钢铁等基地,工业基础雄厚[8][9]。改革开放以来,又发展了汽车摩托车这一主要支柱产业,机械、化工、医药、仪表、轻工、、建材、能源等行业也实现了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的升级换代[10]。重庆工业拥有辉煌的过去,但是工业体系以重化工业为主,在新形势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不能消化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资源,而且污染严重。当前,雄厚的工业基础既是重庆腾飞的基础,也是重庆人民,特别是市民的一种生存基本资源。
6.吃苦耐劳的劳动力资源。重庆有比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品格就是吃苦耐劳。重庆在上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艰苦的生活环境迫使人们必须加倍努力奋斗才能生存,造就了重庆人勤劳、肯吃苦的传统[11]。重庆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川江纤夫”和“棒棒军”等特殊人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吃苦耐劳是重庆老百姓在这块自然条件并不特别优越的土地上自强不息、繁衍生息3 000年不绝的基本精神支柱。
二、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
仅仅维持生存对当代重庆人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过上美好生活。完善周到的服务、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乐观向上受过良好的公民等,是构成一幅“美好重庆生活画卷”的基本要素。而提高生活质量要比维持生存难度大,需要发挥人们的创造能力,因此称这些保证生存质量的资源为“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
1.逐渐完善的服务功能。重庆市已经发展了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医疗卫生、金融保险、信息中介、邮电通信、商贸、物流、和文化等服务设施。政府正在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组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以增强重庆的综合服务功能[12]。服务功能的完善,不但是重庆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吸引市外、国外资金来渝投资,发展重庆经济的重要保障。
2.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重庆雄奇壮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山城和江城风貌、鲜明的建筑风格、突出的巴渝文化,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截止到2002年,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旅游区38个[13],还有一批市级旅游景区。2005年,全市共有旅行社220家,星级饭店189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96万人,基本形成了以“行、住、食、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14]。旅游资源是重庆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的可利用资源,也是吸引外地游客的观赏性商品资源。
3.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自古以来,重庆就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联结东西部的内陆商埠城市。今天仍然是大西南乃至西部地区面向沿海地区、面向世界的咽喉和枢纽。重庆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备,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地区,起着连接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承东启西、左递右传的作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9][15]。重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有利于成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4.乐观向上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重庆人具有耿直豪爽、敢说敢为的性格[11][13]。重庆人的祖先——古代巴人就以勇悍果敢、英勇善战之名流传千古;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在被日本人反复惨烈轰炸的焦土上反复重建家园;解放战争时期,重庆留下了坚贞不屈、积极准备迎接新中国的“红岩精神”;改革开放的今天,重庆人率先在足球场上喊出了“雄起”这一响亮的口号。这一切都表明重庆人具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这是重庆创建美好生活的精神源泉。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和文化底蕴做后盾,才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到“十一五”末,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将达到85%,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和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0%[16]。一个乐观向上、受过良好教育、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群体正在发展壮大,他们是创造“和谐重庆”的中坚力量。
作为长江上游中心的重庆,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后代人被留下的资源质量应该和当代人一样好,而且数量足够多,以便保证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上,增加投入和技术进步是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发展家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依靠增加投入的老路不一定行得通,而技术进步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可靠力量[17]。技术进步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好的、更节约资源的方式来做事情。因此,技术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资源。而技术进步依赖于进步和人才资源。要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还需要家精神。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人才。科技人才要伴随企业家而发挥才干,企业家要依靠科技人才来壮大企业实力。科技人才、企业家也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他们还要和其他类型人才,如管理人才、人才等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可持续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1.实力雄厚的科技和人才资源。重庆市作为老地基已经有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在新形势下,又积极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200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在第10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18]。全市现有两院院士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8名,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88名,市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43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多人,高新技术产业科研人员2.4万人[19]。重庆市的崛起给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各种专业人才带来了大展宏图的机会,吸引了外地人才源源不断地加盟。
2.蓄势待发的企业家群体。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人才。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重庆市历来是长江上游的工商重镇,是企业家荟萃之地,近代有以卢作孚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实业家,当代有以尹明善为代表的一批新型企业家。随着新重庆的崛起,还将成长一批新的企业家。在2006年“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战略”上,市委书记汪洋表示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为民营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市长王鸿举也表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离不开民营经济这台发动机。”目前,重庆市民营企业已经进入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对重庆“力挺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举措,一些经济界、工商界人士认为,继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4个模式之后,重庆市民营经济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5个模式。
四、关键资源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历史上先进的思想观念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是重庆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关键资源。此外,还需要有利的法制和政策环境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以利于发挥人才、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1.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是轻易能够被创造出来的,更多地靠吸收和借鉴。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都是集大成者,他们继承了前代人的成就,将它们组织成一个统一的体系[20]。重庆市有形成先进思想观念的5个有利条件:(1)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巴渝文化与楚文化、蜀文化、中原文化的多次交融,近代又有陪都的历史,使重庆人具有开放的心态;(2)15年来,重庆市经历了国家建设三峡工程、实行西部大开发、由省辖市升格为国家直辖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3)重庆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利于吸收来自西部、长三角、珠三角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国家建设三峡工程、实行重庆直辖,使重庆可以直接接触来自北京的先进的思想观念;(4)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有利于不同思想观念的交流,发展出新的先进的思想观念;(5)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急剧变革中的重庆更容易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
2.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环境。人才、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发挥,有赖于有利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重庆市直辖以来,历届班子都在致力于这个环境的营造,这是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关键性资源,也是最有潜力的资源。直辖体制、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重庆市争取更多的国家资源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最近重庆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正在形成。
五、结论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可利用的资源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物质基础;第二层次主要是物质和人文资源交融后的产物;第三、第四层次主要是人文资源,第三层次的内核是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第四层次的内核是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人文资源是一种层次跨度很大的资源。吃苦耐劳是一种优良品质,但它只是保证人们生存的基本精神支柱,要想获得美好的生活,还必须有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品格;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但是创造能力的发挥还需要有适宜的环境;思想观念是人文资源的核心,对政府而言,思想观念就是其管理理念。第四层次资源是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水平、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先导因素,因此是关键资源。
:
[1] 黄雪琴,刘秀华.重庆市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63-367.
[2] 杨渝红,刘秀华,李霞.重庆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4):49-54.
[3] 刘雪,刁承泰,黄娟,等.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初探——以重庆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57-61.
[4] 余长明.浅论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J].重庆社会科学,2001(1):34-36.
[5] 林先明.重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5):6-10.
[6] 张秀江.重庆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5):37-40.
[7]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和发展加工型产业的意见(渝府发〔2006〕152号)[EB/OL].http://www.cq.gov.cn,2006.
[8] 重庆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重庆市工业布局调整及工业园区研究[J].重庆经济,2001(5):15-20.
[9] 骆永菊,胡际权.重庆市情特征与西部大开发战略[J].探索,2000(3):90-92.
[10] 韩渝辉.重庆对外开放历程及其启示[J].重庆经济,2000(2):28-33.
[11] 杨月蓉.重庆方言俚俗语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59-78.
[12] 重庆市人民政府.“十五”后期重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工作意见[EB/OL].http://www.cq.gov.cn,2003.
[13] 邓平.重庆完全手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3-20.
[14] 赵小鲁.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J].集团经济研究,2006(9):141-143.
[15] 陈菲,刁承泰.资源条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1):17-19.
[16]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渝府发〔2006〕10号) [EB/OL].http://www.cq.gov.cn,2006.
[17] 汤姆·泰坦博格.环境与资源经济学[M].5版.严旭阳,等.译.经济出版社,2003:518-582.
[18]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渝府发〔2006〕42号) [EB/OL].http://www.cq.gov.cn,2006.
[19] 渝科顾.重庆市科技人才队伍现状[J].科学咨询,2006(11S):6-7.
[20] 西蒙顿.历史和杰出人物[C]//罗伯特·S·艾伯特.天才和杰出成就.方展画,顾建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88:3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