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的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丽娟 李云霞 时间:2010-06-25

  摘 要:丽江已成为云南的优势骨干品牌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古城旅游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且资源禀赋不可替代,如继续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也对同类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旅游业循环经济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模式,包括层面的小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旅游业;丽江古城

  Abstract:Lijiang has become advantageous frame brand of Yunnan tourism and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opening to outside world,however,the old town tourism environment will face large pressure,the resources endowment of the old town is irreplaceable.If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mode is continuing,the resources will disappear and the environment can not support the mode.Thus,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and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the world to protect similar heritage.The circulation economy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different modes at different levels,including small circulation at enterprise level,middle circulation at regional level and big circulation at social level.

  Key words:tourism circulation economy;tourism industry;old town of Lijiang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性的旅游发展方式,是循环经济发展思想在旅游中的具体实现,是一种促进“人与和谐”的旅游活动,不仅美化旅游者的旅游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使旅游目的地资源环境贡献消耗比达到最优。它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旅游业经济发展生态化,无害化,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旅游开发对当地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致的,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
  
  一、国内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循环经济试点,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部署从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展开。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在上海举办循环经济发展,并通过《上海宣言》,要求把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扩展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使循环经济由最初的第二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与此同时研究提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城市。虽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尚未涉及旅游行业,但是在一些旅游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市,均已开展省内旅游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例如,云南省以普者黑为全省首批旅游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从不同层面开展试点工作;贵阳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开展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此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开展生态旅游区建设,一些园区试点开展生态旅游系统建设等。
  
  二、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丽江古城概况
  1.地理概况。丽江是举世罕见的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世界记忆遗产)的地方。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璨夺目。
  2.古城的价值。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二)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概况
  2003年9月之前,丽江市被称为丽江地区,是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下辖丽江、永胜、华坪、宁浪四个县,古城在丽江县大研镇内,游客一般从丽江县出发,到周围的各个景点游玩,事实上。古城是游客集散中心。
  丽江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旅游业属于外事接待型,1992年初丽江地区成立了玉龙雪山旅游开发办公室,1992年底,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玉龙雪山为省级旅游开发区,1994年11月,省政府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的发展思路,云南省把旅游开发重点转向滇西北地区,从丽江发展来看,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丽江的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转向经济产业型。丽江旅游业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建设阶段,旅游业成了丽江的支柱产业。
  1997年12月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1999年昆明世博会圆满举办,对丽江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6年2月省政府召开了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大会,提出实施“做精大理,做大丽江,做优迪庆,开发怒江”的发展思路,极大地促进了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现在旅游产业创造的各种收入已经超过GDP的一半,并成为丽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支撑。自从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丽江先后创造了民族文化开发与市场经济对接,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丽江模式,创造了被央视等新闻媒体誉为“2004年中国经验”的束河古镇保护开发模式。
  
  三、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的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途径
  
  丽江,已成为云南旅游的优势骨干品牌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旅游经营者高强度地开发旅游资源,会对旅游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环境资源的破坏制约旅游业的发展,与发展综合效益型旅游有较大差距,从而导致旅游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现在古城旅游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资源禀赋不可替代,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如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又会延长古城的成熟期,并能对同类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旅游业循环经济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模式。在旅游企业是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称为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产业组合循环发展模式称为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在区域或城市,实施循环经济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一)旅游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
  旅游企业即那些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如饭店、宾馆、娱乐场所、商店、旅行社等等,要从微观层面来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理念来规范自己。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旅游企业设计的目标是:保证旅游产品是按污染小、效能高、社会文化适宜的原则而设计的。从旅游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造成的对旅游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对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保证旅游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旅游企业的建筑设计也就是旅游企业的房舍、道路场地、接待设施等要满足环境保护与美化、生态与景观安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要求。旅游产品节能降耗、废物和污染排放物少、安全卫生。旅游企业的建筑设计因地设计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生物、水、土壤、人文风情等地理因素,在设计上趋利避害,充分将这些要素的有效价值纳入到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中去。如丽江玉龙花园大酒店和丽江剑南春酒店建筑物的选址、高度、布局结构,建筑格调、装饰风格、色彩,符合当地纳西族建筑特色,将周边优美的环境引入院内,采用当地建筑材料。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同时旅游企业的文化品位也通过有形建筑展示出来。
  (二)区域层面的中循环
  区域层面的中循环要求旅游的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经济,做到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生态平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千方百计改善利用旅游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或杜绝废物的排放。可以依托乡村民俗开展农家乐旅游,小城镇旅游。如:依托“赏乡村田园景,吃纳西农家饭,住纳西农家院,做纳西农家活,享纳西农家乐”为主题的庭院旅游,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借助自身生产条件和耕作方式,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鱼塘,小溪等自然条件和当地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娱乐。

  丽江的农家乐最早源于一些外事接待活动。已先后接待过挪威国王吉布提总统和泰国议长等贵宾。通过农业与的链接和循环带动作用,可以实现物质、能量、资金的循环利用,采用农业、旅游整合的循环旅游模式,是将资源有效的利用在农业生产过程和旅游过程,以农业促旅游,以旅游兴农业,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再次利用到水果种植和养殖业中,一方面降低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资源能再次得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依托乡村民俗的束河古镇开展小城镇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和循环环保产业的途径,能实现关联的产业拓展。束河有4大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纳西文化和茶马文化)和八景(烟柳平桥、夜市萤火、断碑敲音、西山红叶、鱼水亲人、龙门望月、雪山倒映、石莲夜读)。遵循循环的3R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对束河古镇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依托这四大文化和八景开展小城镇旅游。
  (三)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即循环型城市。循环型旅游城市的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优质的产业生态服务、优美的生态景观、悠久的人文环境,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发展生态旅游城市,探索循环型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系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与水形成一个物质、能量互相补给的系统,可以达到经济、环境的双赢。丽江古城的保护和管理者将古城分为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区域,实施保护一片、整合一片、改造一片、新建一片的“四个一”工程,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依托水资源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可以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进行生态旅游型循环城市的建设。
  纳西族是崇拜水的民族,他们按照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建立了古城,水被视为纳西族生命诞生的母体,他们把泉水源头视为大自然神居住之地,认为神泉水是大自然的灵魂,古树则是大自然的躯体,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化身,于是泉水便成了他们崇拜自然神灵的场地。凡是有泉水源的地方均供奉有图腾“署”神灵,表达人类保护树木,爱护飞禽走兽,节约取水的决心。由于有了这些传统的图腾禁忌,经过时间的推移,转变发展成以禁忌为内容的爱水护水文化,变成了世代遵守的习惯法规,乡规民约。古城中的三眼井是一种特别的水井,它是通过地势高低从上到下,三潭水相连,第一眼为出水井,用于取饮用水,第一眼井中溢出的水随地势进入第二眼,为洗菜用水,随地势又进入第三眼,为洗衣用水,因水往低处流的特点,不会污染上面的水,而用水又比较节约,一水三用,符合节约和环保的理念,在古城中,著名的三眼井有六口。
  另外古城民居、酒店、客栈院内铺地的设计与材料,依据其功能和需要承载的要求,设计选用透水的砖,鹅卵石和瓦,铺成“吉祥如意”,“四蝠拜寿”等观赏性的有美好祝愿的图案。生态厕所的建设比例,一方面是衡量旅游环境的指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使用的方式,对环境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旅游景区景点比例是目前环保评定的一个重要的行业标准,通过此认证的景区景点越多,反映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越好,而生态厕所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指标。丽江古城建了17座星级生态旅游公厕,这种生态旅游厕所,采用了微生物处理系统,每个公厕安装了2台EM处理器,能有效的分解粪便,使粪水变成了没有污染的有机肥。在公厕内的每个蹲位和小便斗下面,还安装了除臭系统,在除臭窗内安装了换气扇,用管网连接至臭气催化器上,经过催化器的处理,臭气变成无污染的空气。洁具方面,采用节水隔臭型蹲便器,用少量的水把粪便排走后,翻板自行关闭,让臭气排到催化器里面。厕所内给水系统均采用自动感应装置。当有人使用时,蹲位灯亮,换气扇处于工作状态;当人离开后,灯灭,换气扇停止工作。
  景区范围禁止使用煤等非清洁能源,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加强餐饮管理,餐饮是古城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应对所排废水通过设施过滤,油烟采取净化装置,一律使用清洁能源。同时逐步实现循环型旅游,如古城的河流可形成水生植物生长——提供鱼饲料——满足游客观赏——净化水体的循环生态链。如图1所示循环型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
  [1] 阮仪三.世界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2] 徐嵩龄,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
  [3]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5]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李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
  [7] 李晖,刘静江.关于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8] 严亦雄.浅析循环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