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外贸依存度比较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在增长中的作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水平的主要指标。比较东部、中部、西部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后可以发现:东部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三大区域中位居前列,且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中部与西部的差距不明显;中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是受东部省(市)高外贸依存度的拉动。
关键词:对外贸易;外贸依存度;东部地区
Abstract:The scale,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ign trade in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main indexes to measure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level of a nation or a region. Comparison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east,middle and west region of China finds that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degree of east region takes the first place in the three regions and grows quickly,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pendence degree between middle and west region is not obvious and that China's high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degree is driven by the high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degree of th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y of east region.
Key words:foreign trade;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degree;east region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于衡量该国(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准。对外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相应地外贸依存度又可细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15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进出口分别突破5000 亿美元,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 亿美元,增长3O%[1]。由于条件、经济基础、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地区间外贸依存度不平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东部12个省外贸依存度约为75%,中部9省和西部10省约为10%[2]。在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也存在差异。
一、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外贸依存度
本文利用1981—2005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30个省、市、自治区(重庆从1996年开始)的进出口总额与其地区生产总值各省、市、自治区的外贸依存度,其中地区GDP是亿元,通过当年的平均汇率换算为万美元,进出口总额是万美元,数据来自各省的统计年鉴,利用传统的外贸依存度计算方法,得到从1981到2005的名义外贸依存度。
东部11个省市中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2005年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49.3%、118.0%、166.8%、102.0%、156.7%;河北、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海南分别为 13.0%、42.0%、65.5%、67.9%、34.0%、23.3%。北京从1998年的26.8%增加到1999年的130.8%;天津、上海、江苏、广东分别在2004年、2002年、2005年、1990年突破100%。东部省市的外贸依存度的峰点是1994年的广东,达184.5%;外贸依存度最低的河北2004年最高点是13.2%。1994年达峰点的有广东(184.5%)、海南(70.2%);2000年达峰点的有北京(165.7%);2004年达峰点的有河北(13.2%)、辽宁(42.7%)、福建(68.3%);2005年达峰点的有天津(?118.0%)、上海(166.8%)、江苏(102.0%)、浙江(65.5%)、山东(34.0%)。除北京、天津、广东、上海外,其余省都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图1)。
中部8省的外贸依存度在2005年都低于15%,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0.9%、14.8%、14.2%、13.9%、?8.2%、6.0%、11.4%、7.6%。中部8省外贸依存度的峰点是吉林省的22.7%。1994年达峰点的有吉林(22.7%)、黑龙江(16.5%)、江西(12. 6%)、湖北(13.1%)、湖南(13.8%);2004年达峰点的有山西(12.5%)、河南(6.4%);2005年达峰点的是安徽(13.9%)(图2)。
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外贸依存度除新疆在2005年达到了25.0%外,其余都低于20%,贵州(5.8%)、青海(6.2%)、四川(8.8%)低于10%,其余都超过了10%,宁夏达到13.1%。大部分在1994—1996年达到峰值,1994年达峰点的有陕西(16.9%)、甘肃(9.7%)、内蒙(13.4%)、四川(?10.3%);1995年达到峰点的有广西(17.9%)、贵州(9.0%)、云南(14.7%);2004年达峰点的有青海(10.2%)、宁夏(?14.0%)、重庆(11.9%);2005年达到峰点的有新疆(25.0%)(图3)。
2005年东部的11个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2.77%,地区GDP占全国GDP的64.41%;中部的8个省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05%;西部的11个省、市、自治区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16%。
东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的外贸依存度差别不大。2005年外贸依存度最高的上海(166.8%)比最低的贵州(5. 8%)高160.9个百分点。受1994年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影响,大部分省、市的外贸依存度在1994年达一个峰值;受东南亚风暴的影响,大部分省、市的外贸依存度在1998年比前一年有所下降。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是受东部地区高外贸依存度的拉动。
二、外贸依存度影响分析
库兹涅茨认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总量大小呈负相关。原因是小国国内市场狭小,为了克服先天市场规模的制约,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大国国内市场规模更大,通过发展内需也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中国的情形却恰恰与之相悖,外贸依存度很高。中国高外贸依存度主要是由于珠三角和长三角高外贸依存度的拉动,而东部地区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受地处沿海条件、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影响。从1985年开始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赚取外汇收入、加快资本积累、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资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挑战多于机遇,且当今世界局势、经济形势动荡起伏,突发事件很多,国际经济环境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会很快波及与其有密切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因而,过度依靠外部市场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多不确定性,甚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 资源配置偏向。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表明东部地区已是外向型经济,出口的投资增多。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向出口部门流动,使得全社会资源配置出现偏向,区域内的进口替代型部门和内向型经济部门的发展受到抑制,各部门难以平衡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和经济结构协调。同时,由于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资源消耗大,利润率低,社会有限资源的利用得不到最大化效益,影响可持续发展。
2. 依赖国际市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使东部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高外贸依存度一方面说明国际分工深化,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发展隐藏风险。国际市场上的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波及全国,而且这种事件和影响不可预测,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政策的独立决策能力。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过分依赖外需的战略已经表现出局限性,如果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就可能在下一个十年中导致发展的中断。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高比重,而加工贸易这种利用外资的方式的特点是主要原材料和未成品全部进口,企业随时可以转移投资地点,国内只投入劳动力。这样,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必然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3. 影响财政收支。由于财政收入中很高份额是通过进出口贸易而获得,外贸依存度提高意味着财政对外贸经济的依存度也会相应提高。国际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外贸经济影响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波动性增大。另一方面,外贸依存度提高也说明了出口规模扩大了,出口退税的数额也必然增大,加重财政负担。出口退税改革前,出口退税完全由中央财政负担。由于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上升,年均增幅达30%以上,出口应退税额也以几乎相同的速度递增,使得中央财政不堪重负。1999—2003 年,我国出口应退税额年均增长约为35%,而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仅为20.7%。出口应退税额与实退税额之间的差距巨大,截止到2003年,我国累计欠退税额已高达2770 亿元[4]。这不仅对国家信用造成了负面影响,还严重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而从2004年起建立的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将加大地方财政负担。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导致外贸依存度的地区差异巨大。东部除有地处沿海的地理优势外,还有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优势。东部地区的高对外开放程度受经济政策因素的促进,此外,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对出口量的增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与库兹涅茨的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大小呈负相关的结论相悖,而高外贸依存度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不确定性的影响。为了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有扩大趋势,为了减缓外贸依存度的快速上升,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须充分发展国内贸易。因幅员辽阔,三大区域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差别巨大,可以三大区域为基础构建三大经济圈,实施优势互补,携手合作。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劳动力、提供高附加值的机器设备,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中、西部通过分析自身的发展特点,挖掘潜力,形成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并向东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富余的廉价劳动力。总体上讲,应降低外贸依存度,尽量避免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1. 坚持扩大内需。在外需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就必须从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发,使国内需求成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样既可以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又可以扩展国内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扶持本国的民族,加快经济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存在一个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一是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率提高空间很大;二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大幅增加,只要有适当条件,这些金融资产就可以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坚持以内需为主意味着一国的需求结构偏重于内需,并要有一个适当的外贸依存度。为了今后稳定或者适当降低外贸依存度,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宏观政策应着眼于积极地扩大内需,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的国内需求的比重,增加国内消费和投资。
2. 改善贸易进出口结构。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不断改善,但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贸易增长主要依靠量的增长,外贸竞争力较弱。而且部门内部的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在出口贸易中,坚持以质取胜,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调整出口结构,加快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拉长出口产业链,占据附加值更高的生产环节,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调整产业结构,不但要加强工业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而且要注意服务的跟进。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加大对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扶持,将重工业的发展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协调并进,要既输出商品又输出服务。此外,由于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低,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差,与国内经济联系不够密切,政府必须加强对加工贸易的引导作用。同时,要提高加工贸易进入的门槛,避免与国内同类企业相竞争,提高对加工贸易企业加工增值、投资设备、国内采购和科技含量的要求。要保护和利用资源,禁止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的出口,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1] 贾欢欢.我国外贸依存度走高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3).
[2] 张瑞华,谢秀峨.解读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7).
[3] 沈利生.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4] 汪晓文,韩雪梅,祝伟.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5(1).
[5] 张宝均.2002年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200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