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
摘 要:印度是南亚大国,印度的资源禀赋、地缘优势、人口优势及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特定的、、军事、科技相结合,构成了21世纪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印度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印度应将竞争化为互补,探索出一条互补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印度;崛起;地理背景;经济基础;战略意义
Abstracts:India is a great country in southern Asia,and the natural advantage of resources,endowment,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in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politics,economy,military power,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ndia to become a world strong country in 21st century.The rise of India is helpful to promoting multiple polarization and global new order.China and India should change competition into supporting each other in order to find a road for supporting each other.
Key words:India;rise of India;geographic background;economic infrastructure;strategic significance
一、印度崛起的资源基础和人口优势
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印度洋之间,陆上边界15200千米。印度三面环海,东邻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面隔保克海峡同斯里兰卡相望,海岸线长达5 560千米。作为亚、非、欧之间的海陆枢纽,印度扼东南亚到中东的陆上交通要冲,控制着素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印度洋战略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七。除北部少数山区外,其地形可分为北部山地、南部半岛高原和中部平原三大部分。平原地势坦荡,河网纵横。山地和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1000米,实际是台地或丘陵。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绝对优势,不仅方便交通,而且在良好的气候和广布于平原上的肥沃冲击土、德干高原上富含矿物质的“棉花黑土”的土壤条件的配合下,绝大部分可供农业利用,其垦殖指数之高,在世界范围内亦属少见。印度的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水、热、土、地形的良好匹配使得印度发展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经过印度相关机构的深入调查与勘探,确认其基础所需的重要资源──煤和铁的蕴藏量极其丰富;近年工业开采的64种矿物中,储量丰富的还有锰、云母、铝土和稀土矿,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他几种也居世界前列,有的还部分出口;核燃料矿物资源比较多,其中铀的储量为1 200亿吨煤当量,钍的储量为6 000亿吨煤当量;耕地面积广,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灌溉面积高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至少还有将近2 000万公顷的可耕荒地;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 100毫米,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著名河流;森林面积6 800万公顷,占整个陆地面积的22%左右;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这些都为印度的崛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印度人口为10.9亿(2005年),居世界第二位。众多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巨大的国内市场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吸引外国资本、技术的进入。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年轻型,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的知识结构看,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57.2%,其中女性成人识字率45.4%。整体国民受水平较低,但高等教育发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拥有一支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科技队伍,使得印度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同时还有一批拥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本土企业和人才,加之受英统治的殖民地较长,国民的水平比较高,这都使印度的企业在与国际化接轨、拓展对外贸易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宗教信仰使得印度流行忏悔文化,民众深受伦理道德与宗教信条的严格约束,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印度在海外旅居、定居、工作的人大约有2 000万。其中的一大批精英愿意选择回国创业。印度的海外汇款绝对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在2004—2005年间就达到207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全年GDP的3%,[2]这对改善印度的国际收支状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印度崛起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基础
(一)民主政治平稳,外交政策抉择正确
印度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这种制度已经深深植根于印度的政治生活之中,得到了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普遍认同。在外交政策方面,大力推行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现任政府指出,印度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维护与传统盟友以及新伙伴的关系。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推动谈判进程并从政治上解决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印度与美国已经建立巩固的双边关系。与传统盟友俄罗斯加强经济合作,并在国防、高科技、航天和核能等方面进一步合作。
(二)产业结构升级,知识经济发展迅猛
印度独立后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经济面貌有了很大变化。目前,印度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分别为20%、26%、54%,以软件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非常发达[3]。当前,印度政府又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短缺所带来的机遇,一方面大力发展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又努力实施各项改革措施,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平台,吸引外资,改进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科技人才辈出,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印度独立以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科技人才日益增多,科技成果引人注目。目前,印度的综合国力排名为第12位。另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印度排名第34位,比2003年上升16位。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印度已经明确提出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便在多极化的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
(四)加强军备,军事实力雄厚
自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后,为实行其大国抱负之梦,不惜投入巨资,扩充军备,开发核武器,军事实力大增。现在,印度的军事力量分为常规武装力量和核力量。常规武装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总人数为132.5万,预备役53.5万人。之外,印度还有各种准军事化部队,包括国家安全卫队、海岸警卫队、特别保安部队等。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化举措后,21世纪初,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南亚军事强国。目前,印陆军实力雄厚、海军居世界第七、空军居世界第四。据美国家联合会称,印度已拥有60枚核武器。而印度计划到2010年时拥有80枚核弹头,2020年时拥有150枚核弹头,2030年时拥有200枚核弹头。
三、印度确实在崛起,但崛起之路不会平坦,而且会相当漫长
(一)经济进入惯性加速阶段
1951—1980年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率只有3.5%;1960—1970年其增长速度在全世界106个(有可比统计的)国家中仅列第84位;1970—1980年在111个国家中尚列第72位[4],但是1980以来的20多年中,印度经济稳步快速增长,1980—1993年间增长速度达到5.2%,在125个国家中前进到第13位,1993—2002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进一步达到6.8%,2002年以后,经济增长更猛,2002—2006年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7.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73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发展中国家第二位[5]。这是除中国之外,经济增速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另一大国。这样的增速在印度历史上是空前的,绝大多数学者对于印度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印度将会继续保持7%~8%的速度增长。
再看其人均的GDP增速和消费状况的变化。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已经降低到1.7%。与此同时,贫困人口在减少,这意味着增长的同时,人均国民收入也实行了快速增长,国内需求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按购买力平价,印度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178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051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3]。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其中轿车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需要。据统计,1991年汽车销量为仅15万辆,而现在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00万辆。国内需求的上升,促进了零售业的繁荣以及与家庭服务、保健等相关行业的。包括、保险、通信以及文教、医疗在内的服务性行业的生产效率也在迅速提高,其他一些关键性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如不断提高的投资率、适中的通货膨胀率、逐步降低的财政赤字等。
(三)成为世界强国之路还很漫长
在看到印度取得巨大成就及崛起的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存在着的不少问题及诸多制约因素。像人口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失衡、大面积失业率、部分资源尤其是能源短缺问题、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失调尤其是制造业不发达、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困扰印度,并且这些问题不容易短时间内解决,持续增长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制约着印度的进一步发展。况且,它与其他大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仅从经济上来说,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印度的名次由第12位进入到第10位,但是2005年印度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不足日本的1/6(而日本只占世界总量的10.3%),印度仅仅只占世界总量的1.68%。印度经济仍然算不上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总之,印度崛起为强国之路不会平坦,而且会相当漫长。
四、 印度崛起的战略意义
(一)印度崛起将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巨大贡献
首先,印度的崛起将为印度本国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将近11亿人,随着印度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它不但会提高本国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会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其次,印度崛起的发展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印度崛起所采取的那种独特的、与东亚尤其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国内市场而非出口,依赖消费而非投资,依赖服务业而非,依赖高技术而非低技能制造业,尤其是它以技术密集性为主的服务业(包括电讯、软件开发到外包服务和电影)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劳动力丰富、资本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珍贵借鉴和。对那些靠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制造业起家、现在又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国家意义更大,对这些国家未来政策的调整、模式的转变、科技创新的力度、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印度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立志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甚至“排名三甲”的强国。对于一个想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国家,都必然在其影响力到达世界范围以前先做到国内安定、周边安全、和平。印度政府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2003年在继续发展与美俄关系的同时,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缓和同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这是它为创造良好周边和国际环境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国家,其崛起虽不足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形成挑战,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东、西方力量的对比,它崛起为世界第六极的趋向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的又一大动力。
(三)中国与印度应当将竞争化为互补,探索出一条互补发展的道路
印度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最主要的邻国,其地位和力量,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几年一直有“跟进中国”趋势。比如,载人航天、登月计划已经进入日程;“让孟买赶超上海”的蓝图也在启动。
虽然印中客观上存在竞争关系,但正如尼赫鲁和邓小平的讲话中所透露出的情感一样:中印两国都希望双方发展强大起来,并不想通过打击对方来抬高自己[6]。关键是如何把这种竞争转化为互补,探索出一条互补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两国在、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从实践中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在经济上,中印合作大于竞争。印度的长项是信息技术,而中国具有强大制造业能力及城市改造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双方在技术和市场,甚至在产业转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在过去三年中,中印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2002年为49.46亿美元、2003年为76亿美元,2004年为136.04亿美元、2005年18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7.6%,53.6%,78%,37.5%,大大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3]。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提出中印贸易额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在政治方面,两国当前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在国际事务中协调与配合增多,印度日益理解缓和南亚局势,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印度必须谋求改变对华敌视心理,争取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来说,为了确保中国对外贸易大通道印度洋的畅通,也希望通过与印度洋沿岸地区最重要国家印度建立起一种更加信任的相互关系,为这条海上航线的安全提供保障。2003年6月,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全面规划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中国和印度于11月21日发表联合宣言指出:双方一致认为两国面临共同发展的前景,不是对手或竞争者,而是互利合作的伙伴。双方还决定,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400亿美元。[7]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印度的崛起将对中国的繁荣、亚太的稳定和共赢、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够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事业中大有作为。
参考:
[1] 林利民.“9.11”[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5).
[2] 印度崛起的两大杠杆[N].环球家,2006-07-12.
[3] 黄亚生.中国能从印度崛起中学到什么[N].参考消息,2006-02-01(16).
[4] 陈才.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任彦.耳闻目睹印度崛起[N].人民日报,2006-08-25(7).
[6] 金光美.基于国家利益层面的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2005(6).
[7] 中印“龙象共舞”跨越珠峰[N].参考消息,2006-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