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洁生产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前景展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汪 琴 时间:2010-06-25

  [摘要]北京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重点行业试点推行清洁生产,近几年以“奥运”为契机,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取得了很大进展和良好的效果。但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任务依然艰巨,还要依靠技术支撑、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发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和全民参与各方作用,建立清洁生产的推进机制;要在实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向农业和服务业扩展;要突破企业范围,实现企业群落和区域范围的清洁生产,最终实现整个国民良性循环。

  [关键词]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回顾;现状;北京市

  Abstract: Beijing has carried out sanitary production among the enterprises of key industries since the 1990s. In recent years, taking the Olympic as an opportunity and the energy-saving as the target, the government has put sanitary production and auditing into practice widely and has got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relevant policies.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nitary production is still arduous and it’s necessary to go further to establish promotion mechanism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sanitary production, to expand sanitary production from industry to agriculture and service industry, to implement sanitary production on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community and area coverage, and finally to realize the virtuous circul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by means of technology, policy and finance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of market,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 and all citizens.

  Key words: sanitary production; circulatory economy; history review; actuality; Beijing
  
  清洁生产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是在工业污染末端治理之后污染防治方面的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1]。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首次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清洁生产正式写入《21世纪议程》,并作为通过预防来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专用术语,从此清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初步推行。
  1992年8月,积极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号召,将推行清洁生产列入《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实施清洁生产的序幕。
  
  一、北京市清洁生产的历史回顾
  
  北京是我国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较早、示范企业较多的城市之一,从1992年推行清洁生产开始,每年都有清洁生产工作计划,但推行力度较小。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出台后,北京市的清洁生产活动才进入到依法全面实施的阶段。所以北京市推行清洁生产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2002年,探索实践阶段;第二阶段,2002年以后,全面实施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2-2002年)
  这一阶段是以引进清洁生产概念思想、知识方法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示范为主要内容。北京市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和清洁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提出了通过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并指导企业开展了以污染排放达标为目标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包括节能活动和行业结构调整等,对改善北京市大气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从1993年开始在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截止1997年共在52个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方案[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环境效益,并产生了一些行业通用的清洁生产方案和适用技术。但是总体来说,北京市第一阶段清洁生产的进展比较缓慢、推行力度和实施范围比较小,尤其在宣传和人员培训方面处于落后水平。由于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措施不到位,使企业普遍缺乏积极性,清洁生产的普及率较低,具体的实施措施持续性差。尽管如此,第一阶段的探索实践为日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规范化地实施清洁生产积累了经验。
  (二)第二阶段(2002年以后)
  2002年6月,《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开始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以此为契机,北京市的清洁生产也进入了依法全面实施的新阶段,推行速度较快,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阶段北京市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突破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潜力调研工作。2005年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对北京石化、电镀、水泥、医药和电力五大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宾馆、饭店、餐饮等服务行业进行清洁生产潜力调研,通过对这些重点行业的总体情况、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实际情况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工艺环节,同时进行了投资和效益分析,为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进行清洁生产验收评比工作提供了的依据[3]。
  2.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005年,北京市正式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首批选择了电力、冶金、化工、水泥、电镀、医药等六个重点行业的17个企业作为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截至2007年底,共有109家企业启动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共对51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2家企业通过验收并获得审核费用补助,逐步建立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审核共提出862个清洁生产方案,企业总投入24.9亿元,每年产生经济效益3.39亿元,每年可节水902.4万吨、节电987.6万千瓦时、节标煤3.1万吨、削减烟尘86.9吨、削减SO21428吨、削减废水513万吨、削减COD116.6吨、削减固体废弃物17.5万吨[4]。
  3. 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在审核工作初步开展的基础上,2006、2007两年内连续出台了《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北京市支持清洁生产资金使用办法》、《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管理办法(暂行)》、《北京市清洁生产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六个文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对引导企业主动和规范地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从源头控制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4.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从2004年至2007年10月,共举办了6期清洁生产法规、审核知识、技术要领和审核案例等专题培训,累计达500多人[5]。通过培训,使许多不同层次的领导对清洁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从事具体工作的管理、技术人员掌握了清洁生产专门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电视台、电台、杂志、报纸等媒体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普及清洁生产知识,使企业和社会各界尽快了解法规政策,树立清洁生产理念。
  5. 搭建企业咨询平台。为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加强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北京市从2005至2008年连续三个年度公开选聘了三批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其中第三批选聘的咨询机构达到17个,所涉及行业也从最初的六个重点行业扩展到包括轻工、纺织、汽车、、食品、服务、农业在内的14个[6]。选定的咨询机构主要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6.组建清洁生产专家库。为了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在推进清洁生产工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严格验收管理,北京市2005年开始向全市征集第一批清洁生产专家,并组建了300人专家库,2007年征集了第二批,覆盖农牧、餐饮、房地产、运输、水利环境等公共设施管理、商务服务、制造、建筑等行业,这些专家主要参与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定期组织清洁生产培训以及参与全市清洁生产法规、政策的制定及相关项目论证的咨询。
  
  二、现状
  
  2005年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后,北京市的清洁生产进入了全面推行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近3年来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包括审核、验收、政策支持、培训、咨询等在内的清洁生产基本框架和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目前,北京市清洁生产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率先出台了《北京市支持清洁生产资金使用办法》、《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管理办法(暂行)》、《北京市清洁生产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等四个地方性文件;先于国家和全国其他省市组建了清洁生产专家库和审核咨询机构等。近年来,北京市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将节能审计纳入清洁生产审核,优先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工程。通过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综合整治,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增强,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幅减少,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逐步扭转了过去经济增长依赖高能耗高污染发展的趋势。
  但是总体来说,北京市开展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在经济总量上所占比例还很小,还远远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北京市清洁生产还面临以下挑战:
  (一)能源、环境问题依然严峻。近年来,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能源供应频频告急,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粗放式发展还在延续,万元GDP能耗、水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仍呈较高水平,重点行业能耗、水耗指标和污染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建筑业的高增长、高消耗造成了严重的一次、二次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费中的浪费问题比较严重,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水平较低。所以北京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迫任务,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清洁生产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和开展清洁生产的意愿明显增强,但是目前北京市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缺乏改造工艺和更新设备的实力,同时不具备规模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废弃物的经济可行性,因此企业缺乏主动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实施的强制性审核方案主要从“达标”或“减污”角度提出,审核的结果虽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不明显,对企业吸引力不足,有些重点企业审核的目的仅仅是通过验收,未能有效开展持续性清洁生产[7]。
  (三)开展清洁生产的行业单一。北京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一些环保法规中就对农业、商业服务业提出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近三年来组建的清洁生产咨询机构和专家库中都包含了第一、二、三产业的机构和专家,并推动和组织了一些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和经验。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行业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和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北京市清洁生产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工业领域,而对农业、服务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工作推动不够。
  (四)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清洁生产的目标是在减少输入端物质消耗的同时减少污染产生,实现物质能量在经济系统内的合理、持续的循环流动和利用,提高产出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技术进步是关键。这些技术包括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无废少废、无毒无害的清洁生产技术。而目前这一类技术尤其是综合开发利用资源的技术还十分缺乏,占总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缺乏熟悉产品工艺、技术与清洁生产管理的人才队伍,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研发关键技术的能力,同时企业也缺乏清洁生产实践的指导。
  (五)公众的环境意识仍有待提高。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推进机制。作为生产的对立面,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的合同方、社会团体、普通公众在内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会产生一种社会影响力,从而成为驱动企业生产既满足顾客需要又具有环境有效性的产品和服务的外部压力,而消费者尤其是普通公众作为第三方力量的外部推动作用虽然不断被强调,但是实际上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很好的发挥,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对清洁生产的了解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清洁生产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三、前景展望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倡导推行循环,北京市2005年正式启动了循环经济,并规划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循环经济是物质闭路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以“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为目标,通过清洁生产、生态、绿色消费、废弃物再利用等环节,使物质和能量在企业内、企业间、全社会得到合理、持久的循环流动和利用,使物质资源在生产中得到最充分利用,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8]。清洁生产则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即3R)实现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其本质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区别只是实现层次上的不同,清洁生产偏重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而循环经济着眼于从企业群落、工业系统乃至更加宏观的国民经济系统谋求对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清洁生产实际上是企业层次的小循环经济,是在园区、城市、全社会范围实现不同层次循环经济的基础和基本形式,要实现循环经济,必须从基础抓起,搞好企业清洁生产,因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是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只有企业减污、节约、高效地生产出清洁优质的产品,才能为生态工业、绿色消费以及废弃物在更大范围循环再利用提供源头和技术基础。循环经济“3R”的排列顺序也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源消减的重要性,即只有建立在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减量化基础上的再循环、再利用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清洁生产更显重要,同时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为企业清洁生产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企业集群之路,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减少废物排放,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建设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对原有高新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上,并计划到2010年新建1-2个生态园区。目前已建成密云开发区、林河开发区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三个首批试点,还处于生态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当前目标是统一建设中水设施、集中废弃物处理、集中供暖、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等。存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园区内企业资源相关度不高,集聚经济效益较差,综合环境治理不善,园区运行缺乏协调性等。虽然距离理想的“企业内减污降耗、企业间资源能源接替使用、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9]的理想目标还很遥远,但这种模式无疑是实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
  (二)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北京市将清洁生产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工业领域,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事实。随着北京市发展重点的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了69%①,2007年达到了71.4%[10],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06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11]。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重视,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北京市2007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12]。
  (三) 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已经制定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促进北京市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任重道远
  工业系统是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目前仍然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实施范围较小、推广深度不够等问题。要进一步推广深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还须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①技术方面,必须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进行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的科研攻关,将清洁生产共性技术、通用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科技项目中优先安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联合攻关;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清洁生产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尽快出台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审核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性文件,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实践的技术指导。②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体系,用法规和行政手段规范清洁生产行为,提高审核工作质量,建立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的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保障清洁生产的实施效果。③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诱导和鼓励企业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包括设立清洁生产专项基金;为环保项目创建投融资渠道;设立专项贷款;减免税收;对通过“环保产品标志”等评定的清洁绿色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其市场竞争力。④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行为,通过选聘推荐方式建立中介服务诚信体系,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引导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13]。⑤延伸生产者责任,即不仅要求企业对其企业行为给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负责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还要对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并在产品使用完后将其收回,将清洁生产的内容扩展到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企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也符合循环经济“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⑥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调动最广大公众的力量发起绿色消费运动,并协同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企业合同方的压力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共同营造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利用“奥运”契机,通过在各行业大搞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北京市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步退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并将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经济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将是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但是必须认识到,高科技并不是清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新的污染,尤其是以移动通信、机及、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不低于传统产业,对此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尤其不能低估芯片业对环境的巨大负面影响,这是未来清洁生产中要解决的新的问题。
  总之,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推进,会对清洁生产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清洁生产没有终极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全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
  
  []
  [1]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质量,2002(3):p18~20.
  [2]涂瑞和.中国推广清洁生产:综述与展望[J].产业与环境,1999(4):p30~36.
  [3]北京市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EB/OL].国家发改委网站2006-11-21.
  [4] 2007年北京市节能减排十大事件[N].北京日报,2008-1-14 .
  [5]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7(10):p9~10.
  [6]关于发布第三批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名单的通告[EB/OL].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
  ViewNews.aspx?k=20070524152213394.
  [7]郭启民.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N].中国环境报,2007-11-17.
  [8]闫宇豪.什么阻碍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环境经济杂志.2007(6):p45~48.
  [9]北京工业园区“试水”生态化,力争零排放[EB/OL].http://www.bj.xinhuanet.com/bjfs/2007-07/26/content_10683356.htm.
  [10]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008行动计划[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24/22993/2008/6/li92122644201016800215686-0.htm.
  [11]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EB/OL]. http://www.beijing.gov.cn/zfzx/zwxx/gzdt/P020070305621386125156.doc.
  [12]北京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EB/OL].http://www.bjpc.gov.cn/zt/08jnjp/200711/t198517.htm .
  [13]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7(10):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