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单一市场研究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淑梅 时间:2010-06-25

  [摘要]发轫于1957年《罗马条约》的欧洲单一市场政策,已历经欧洲1992计划和2007政策调整两大阶段。由于政策具有外部性,作为欧共体/欧盟政策重心的欧洲单一市场政策也因此一直是欧盟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梳理国内外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1)围绕欧洲1992计划的研究,以对内影响为主,对外影响为辅;(2)针对2007政策调整的研究,以外部压力为主,内部扩大为辅。尽管国内外针对欧盟单一市场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研究不多,但研究均表明,欧洲单一市场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的当下,跟踪欧盟此轮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研究其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欧洲1992计划;2007政策调整;经济全球化;新兴经济体;外部性
  
  一、引言
  
  从1957年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目标的提出到2007年单一市场(Single Market)政策的调整,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由于单一市场政策是欧盟政策的重心,加之政策具有外部性(Policy Externalities),也就是一方的政策会影响到另一方,单一市场政策也因此一直是欧盟内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
  1957年签署的标志欧洲共同体成立的《罗马条约》首次提出共同体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共同市场(第2条款)。但随着关贸总协定对关税的大幅降低,国际范围内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猖獗,加上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得共同市场“从未真正变成现实”嘲,甚至被戏称为“非共同市场”(Uncommon Market)。1986年欧共体各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单一欧洲法案》,明确提出了要在1992年12月31日前建成内部市场,该“内部市场应包括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应予以保证”。这就是著名的欧洲1992计划(EC-92)。进人21世纪后。欧洲市场一体化的步伐放缓,直到2007年,欧盟依然认为“内部市场不完善(Not Complete)”,完善内部市场应是一个稳步渐进的过程。
  因此,国内外对欧洲单一市场的研究也大致经历了之前以欧洲1992计划为研究对象和目前以2007年政策调整为研究内容的两大阶段。
  
  二、围绕欧洲1992计划的研究——对内影响为主,对外影响为辅
  
  国际上对欧洲1992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研究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时间段;从研究主体上可以分为共同体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两个角度;从研究对象上可以区分为对内影响与对外影响两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可以分为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种方式。国内的研究相对国际上而言要稍晚些,主要始于欧洲单一市场建成之后,但更多的是对发展家尤其是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国际研究综述
  1,1992年内部市场建成之前——仅限于对内影响研究
  1992年内部市场建成之前,研究的重点是预测欧洲1992计划对共同体内部的影响,研究的结果普遍认为这种影响是正面和积极的。“就单一市场计划的启动而言,经济一体化理论或者研究成果没有起到任何重要作用”,相反,起作用的是欧共体内部的研究成果。1986年欧共体执委会副主席科克菲尔德勋爵发起,欧共体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研究:对这个世界上最大贸易集团内部的非关税壁垒进行了研究。为此,欧共体在经济暨财政事务总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内,专门成立了由意大利经济学家Paolo Cecchini任主席的“非欧洲代价”项目委员会(Committee 0f the‘Costs of non—Europe’project)。接下来的近十年时间里,欧洲有关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学术研究成果均出自该委员会成员。他们前后共发表了13个基础报告,这些报告的集大成者,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当推“1992经济学”[5]。在该报告中,委员会成员依据一般均衡分析,将微观信息注入宏观动态模型,创建了“混合模拟(Hybrid Simuhtion)模型”,又称为切克奇尼模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988年委员会向公众发布了简本“1992年欧洲的挑战”,史称“切克奇尼报告”(Cecchini Report)。报告对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内部市场进行了剖析,研究了没有形成统一市场的代价(Cost af Non—Europe),并展望了1992年计划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与任何官方报告类似,该报告对单一欧洲市场带来的收益是绝对肯定的。其他的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同样证明1992计划会带来长期收益。
  2,临近1992年之际——由对内向对外影响研究扩展
  当1992年临近时,研究范围开始由对内影响向对外影响扩展,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内和对外的影响都是堪忧的。随着1 992年的临近,欧洲1992计划开始引起共同体内外的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两个相反的方向口]:一方面共同体内部的一些人担心完成单一市场的利益,将会被强大的第三国竞争对手乘机获取,另一方面,共同体的一些贸易伙伴则担心完成单一市场的措施将会不利于第三国。这两方面的担忧均体现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之中。
  1990年代初,一些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单一市场对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的影响;例如,预测单一市场对英国而言是弊大于利;研究欧共体内部市场建成后对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影响情况;认为切克奇尼报告没有考虑到社会成本问题,于是他们以汽车的氧氮化合物(NOx)排放为例,研究了欧洲共同市场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在共同体范围内制定相关共同标准的必要性;预测单一市场的实现可能会使欧洲的更加向相对发达的工业中心地区集中,从而导致国家和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差距的扩大。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欧洲1992计划对外,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的影响。由于1985年《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和1986年的《单一欧洲法案》中很少提及到对外政策方面,1992年切克奇尼的报告也没有考虑外部情况,因此,单一市场的对外政策常常被戏称为“缺失的成分”(Missing Element)。此时发展中国家的态度也从原先对欧共体早期关税同盟的“不关心”转变到对单一市场的“担心”,这种担心也被预测结果所验证:欧共体可能采取的对外政策将会影响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对欧洲的出口;欧洲的发展将会对欧洲向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共同体内部壁垒消除和可能出现的新壁垒对欧洲以外。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将产生影响;假定切克奇尼增长预估是正确的,欧洲1 992计划将会对亚洲的发展产生影响;欧洲1992计划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呼吁应该采取行动,遏制通过诸如更高的技术标准等致使保护主义越演越烈;欧洲1992计划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将不同,而欧洲单一市场的贸易转移效益将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
  总之,人们在承认1 992年底欧洲单一市场的建成是全球化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先驱的同时,更担心会创造出弗兰肯斯坦的怪物(Frankenstein’s Monster)。到1992年底欧共体大市场建成之际,国际上很多人士称之为“堡垒”,美国和日本作为欧共体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指责欧共体保护共同体市场。为此,关贸总协定不得不专门进行了调研,但是最终的结论认为“这种指责没有根据”。
  3,1992年内部市场建成之后——内外影响研究向微观视角拓展
  1992年单一市场建成之后,共同体内外的研究视野逐渐拓宽,在继续内外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由宏观向微观转移;研究方法开始由过去的理论研究为主,转向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首先,欧共体机构和学者开始对欧洲单一市场效应进行全面评估。1993年,欧委会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情况与当年切克奇尼模型和报告中的情况并不一样。1996年,应欧洲理事会的要求,欧委会启动了包括38个独立研究的系列研究计划,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是单一市场计划并没有启动如切克奇尼工作小组模型所期待的宏观历程,并没有发生所谓的一体化驱动的“良性循环”(Virtuous Circle)。这样的研究后来也得到了学者们研究结果的验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the Study 0f Societies)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Patrick Ziltener博士专门研究了欧洲单一市场计划的经济效应,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体化计划的确改变了这个区域本身,但改变的方式并不是如一体化理论所预计的那样。
  其次,欧共体内外学者的研究开始由对共同体的总体影响,转向对成员国和具体贸易模式的影响研究。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Smith和Wanke预测了单一欧洲市场对其成员国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确定“敏感”产业,比较各成员国不同产业的业绩。他们认为,一个成员要从单一市场获得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成员国对单一市场的支持度。曼切斯特大学经济系的MariusBrulhart和曼切斯特城市大学经济系的Robert J.R.Elliott从产业内贸易模式推断产业是如何适应欧洲单一市场的,得出结论认为,与早期欧洲一体化相比,临近1992单一市场建成之际,产业调整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西班牙卡斯帝里亚·拉曼查大学的Roberto Ezcurra专门考察了单一市场建成之后欧盟内部产业集中的情况,结果表明1992至1999年间多数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重点研究欧洲单一市场对外部,包括对中国的影响,因为,以技术标准和法规为例,尽管欧共体有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政策对第三国进口的影响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性的,但是在新的欧洲技术法规和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法规制定者的脑中也一定有阻碍外来竞争的目的。后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种担心的必要性。例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David Hayward在其博士中利用建立的欧共体-92区域影响模型推测,“欧盟的新法规不时地可能对美国的产品形成新的技术壁垒”。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系的著名教授Mordechai E.Kreinin与时为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副教授的Michael G.Plumrner运用进口增长与引力模型研究了欧共体一92指令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指令对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中国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没有发现对亚洲其他的新兴经济体(Emerging Economies)的负面影响。德国基尔大学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WorldEconomy,IfW)的Langhammer和Schweickert教授研究了欧洲一体化对亚洲国家的启示。他们通过研究预测,随着更多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欧盟一体化对第三国贸易的影响程度将增加。由于欧、美、日对亚洲国家出口贸易模式的相似,以及亚洲与欧洲对工业化国家出口模式的重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欧盟急于将欧洲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纳入自由贸易协定的原因。随着欧盟东扩,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欧洲单一市场对候选国的影响。例如,Paul Brenton等根据欧盟新方法和旧方法在不同部门的应用,推测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候选国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Hagemejer和Michalek则专门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波兰和其他中东欧即将加入欧盟的国家的影响情况。Machkovd和Lukd研究了欧洲共同市场对当时将入盟的捷克的影响。上述研究表明,从中期而言,低价不能作为候选国中小企业的首选竞争工具,企业必须重视营销,否则人盟后这些企业在欧盟内部的出口反而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研究相对国际上而言要稍晚些,主要始于欧洲单一市场建成之后,但更多的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其中的一个例外就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尹翔硕教授的研究:他专门对上文中提到的克鲁格曼预测单一市场可能导致国家和地区间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失效缘由进行了解释。
  1,20世纪——对政策本身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
  国内早期的研究既有对政策本身的研究,也有对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一方面,学者们开始对政策本身进行研究(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研究;欧洲一体化的评述;欧洲经货联盟和单一市场的关系及其影响;欧洲经济政策的协调研究)。同时研究欧洲统一市场对外部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对外部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学者们开始关注欧洲单一市场形成后的中欧经贸合作问题(中国现行经济体制过渡性的理解易成障碍;欧盟对华投资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至于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方面,有一般影响与对策研究;标准化方面的对策研究;也有就欧洲货币联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或者欧元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及对中欧文化关系的影响研究。
  2,21世纪——以借鉴研究为主
  近年来出现了经验借鉴方面的研究:如何借鉴欧洲经验,培育和发展我国市场体;如何借鉴欧盟经济一体化经验,加强区域的合作与协同发展以及如何借鉴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何借鉴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趋于一致的方法,实施中国内地、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欧盟区域政策及其对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启示;欧盟区域一体化经验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启示。
  综上所述,欧洲1992计划不仅被证明确实对欧共体/欧盟带来了积极作用,而且被证明对其外部世界,尤其对中国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挑战和内部扩大的压力,欧盟于2007年启动了对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欧盟内外的研究视线开始转向对2007年政策调整的研究。  

  三、针对2007政策调整的研究——外部压力为主,内部扩大为辅
  
  正如2006年4月5日《时报》所报道的那样,欧盟单一市场陷入了困境,欧委会估计仅因相互承认原则应用不当每年给欧盟带来的贸易机会的损失就高达1.5亿欧元。因此,为了进一步挖掘单一市场的潜力,欧盟启动了对单一市场政策的大规模调整。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仍将围绕“四大自由”,最先启动的正是会给我国出口带来重大影响的商品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从2002年对“新方法”评估开始,到2007年欧委会议案的出台,历经5年之久。经过网上咨询、理事会决议和提议草案的3个月咨询期,欧委会最终于2007年2月14日提出了以促进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商品贸易为目的的一揽子新措施,包括一则随附通告和四条新议案。欧委会在随附通告中,解释了一揽子新措施的目标:在保障商品市场准入的同时,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对发布的四条新议案做了简单的介绍:提议制定相互承认条例;制定条例规定有关产品营销的认可与市场监管要求;出台决定制定产品营销的共同框架;出台汽车注册解释通告口”。根据欧盟立法程序的要求,前三个立法提案均需启动共同决策程序(Co—Decision Procedure),赋予了欧洲议会更大的影响力。2008年2月21日,欧洲议会已经通过了欧委会以上的这些提案。
  由于此轮调整刚刚启动不久,因此,目前,关于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隶属欧委会的机构和相关智库,也陆续有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将欧盟政策及其调整纳入到他们的研究视野。就研究动向而言,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与全球的关系、基于政策调整的欧盟与新兴经济体的关系两大主题是相关研究的焦点。
  欧盟政策调整与全球经济关系的研究,集中体现在相关报告和具体政策建议之中。隶属欧委会的欧洲政策咨议局(BEPA)和经济暨财政事务总署的专家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撰写报告呼吁,“单一市场计划的重心应该由消除内部边境,转向如何使欧洲能够与世界抗争”;“单一市场政策应该考虑全球背景”。去年1月布鲁塞尔经济智囊团Bruegel和欧委会的内部市场总署在“未来单一市场的经济政策”研讨会上,一致认为单一市场政策应该与对外政策联系起来。这样的研究动向更体现在具体的政策建议上。欧委会在2007年10月为成员国首脑峰会准备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从单一市场获取最大利益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欧洲标准能有助于形成国际标准”。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Fabienne Ikkovitz与欧委会的专家Adfiaan Dierx认为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欧盟“规则和标准向世界出口”。
  基于政策调整的欧盟与新兴经济体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对的研究上。2006年,欧洲政策咨议局的专家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在欧盟政策议程中的突出地位”。2007年,经济暨财政事务总署专家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不仅在低附加值,而且在高附加值的制成品领域对欧盟形成竞争”。作为欧盟主要智囊团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主席Daniel Gros在今年1月的政策报告中更指出“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足以对全球经济(包括欧盟经济)产生强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就欧盟而言,中国以及中国因素在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欧盟内部开始对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影响进行预评估。去年2月欧委会工作人员发表了对政策调整议案的影响评估报告。报告剖析了目前单一市场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动议可能给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结论认为:欧委会提出的议案将是单一市场政策的未来战略基石。
  尽管由于欧盟启动此轮单一市场政策调整不久,欧盟内外对政策调整的研究还很有限,但是从以上的这些研究足以看出欧盟进行调整的动因不仅是迫于内部扩大的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欧盟面临的全球化,尤其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给其带来的挑战。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针对欧盟单一市场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研究不多,但研究均表明,欧洲单一市场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的当下,跟踪欧盟此轮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研究其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并探讨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研究意义
  当前研究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意义主要在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中欧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外部性等几个方面。
  1,欧盟市场的重要性
  由于欧盟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研究好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变化,对于发展中国一欧盟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自2004年以来,欧盟一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于2007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已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总面积达397.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3亿。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多,不断扩大的单一市场将对我国出口市场更加重要。而随着美国因次贷危机可能引起的经济衰退(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主席、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1月5日表示,目前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高于50%),中国对美国出口很可能会出现下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宋泓主任等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将下降4个百分点),欧盟市场对我国的出口更显重要。
  2,中欧贸易摩擦的复杂性
  我国正处于贸易摩擦高发期,中欧贸易摩擦更是不断,全面了解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背景是解决中欧贸易摩擦的关键。加入WTO之后,我国出口商品不断遭遇贸易壁垒,2007年“中国制造”危机将贸易摩擦推到了又一高潮。2008年新年伊始,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李玲局长在接受《经济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全球各国将更重视从全球和战略高度审视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产品也将遭受全球最多的贸易摩擦。而欧盟一直是我国出口商品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目标市场之一。随着中欧贸易由产业间向产业内贸易转移,中欧贸易摩擦将更加不可避免。
  3,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外部性
  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外部性已由隐性升级为显性,跟踪研究其政策的变化动向才有可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管欧盟政策调整的最终方案尚需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出台,但是欧委会已经明确要将过去“缺失的成分”对外政策考虑在内,而引证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2007年中国玩具质量危机问题。最近,专门负责给欧委会主席及有关部门就未来欧盟政策提供咨询的欧洲政策咨议局的几位专家在研究报告中更明确指出,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改变了单一市场运行的背景。欧委会及其智囊团已由过去建立单一市场时期的“不提及”,发展到现在的一再提及单一市场政策的对外影响,甚至明确提出要使欧盟成为“全球标准的制定者”。
  因此,及时跟踪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方向,研究其对我国商品出口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及早采取对策,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欧洲一体化的走向,为我国参与亚洲区域一体化提供方向,而且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甚至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研究方向
  鉴于欧盟市场对我国出口的重要性,目前针对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研究可以围绕背景分析、特点解析、影响预测、总体思路研究和应对体系建立等几个方面展开。
  1,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背景分析
  欧盟调整单一市场政策是迫于变化的大环境:全球化的深化和欧盟的扩大。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欧盟需要对外提高其竞争力。另一方面,欧盟的不断扩大提出了对内加强协调的要求。具体而言,可以应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主义和相互依存等相关理论,通过对欧盟相关文件的解读,对有关智库报告的分析,对相关立法程序的跟踪,分析欧盟政策调整的背景环境。
  2,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方向和特点解析
  欧盟调整商品单一市场政策的大致方向已由欧委会的四条提案所确定,但是由于欧盟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以及条例和决定作为二级立法与通告这种“软法”的法律效力的差异性,最后的政策极有可能发生一些方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是由欧盟独特的决策机制所决定的:各有关利益团体的作用;大国的影响与成员间的博弈;政府间与超国家间政治的互动;精英治理模式的特点等等。因此,采用公共政策学的理论,选定合适的政策分析模型,对其调整的内容、方向和特点进行研究,则是分析其对我国商品出口影响的前提。
  3,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预测
  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一定会影响到中欧关系,而贸易和战争是最古老的两种国际关系形式。鉴于欧盟市场对我国出口的重要性,需要重点研究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由于欧盟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在保障商品市场准人的同时,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口日,因此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贸易总量、贸易结构和出口成本等方面的变化。可以采用管的控制方法来预测更加完善的单一市场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导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情况;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引力模型(Gravity Modal)预测欧盟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总量的影响度;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理论分析欧盟政策调整使我国产品标准体系趋同的可能性。
  4,应对欧盟政策调整的总体思路研究
  欧盟一直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其单一市场政策调整的外部推动力之一,因此要降低此轮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双边经济关系人手。就应对的总体思路而言,需要研究如何以经济外交为手段,通过中欧高端经贸机制的建立和双边伙伴合作协定的谈判,以中欧经贸混委会为平台,改善双边贸易结构,寻求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可能性,研究如何利用WTO允许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来达到最大程度减少欧盟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5,应对欧盟政策调整的三级体系建立
  欧盟单一市场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中欧内部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差异上,因为欧盟此轮政策调整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单一市场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欧盟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强制性指令和自愿性标准的上层法律体系,分布于各成员国的超过两千家的合格评定机构所组成的中层认证体系,以及包含欧盟层面与成员国层面的双层终端市场监管体系。中欧间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差异是阻碍我国产品出口欧盟的根源。因此,我们可以欧盟的相关政策为标杆,通过比对,尝试建立起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由上层法律体系、中层认证体系与底层监管体系组成的三级应对体系。
  总而言之,纵观三十年来国内外对欧洲1992计划和2007政策调整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欧洲单一市场政策对欧共体/欧盟所起的积极作用,也可以确定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这样的结果更加确证了我们及时研究此轮欧洲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影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