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幸福经济学
摘要:学是关于“财富”的学说,但是,不是单纯地为了物质生产,而是为了人的与幸福。因此,提出幸福经济学是必要的。从内涵上看,和谐是幸福经济学的基础,人文是幸福经济学的导向,创新是幸福经济学的关键。在当前,推进幸福经济学发展,需要倡导绿色GDP,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时代性;突出人文资本,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整体性;完善和谐发展模式,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根本性。
关键词:幸福;经济学;发展
从经济学的本质出发,探讨幸福在经济学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幸福经济学的内涵与实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推进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的发展是经济学的旨归
经济学作为一种学问,一个独立的学科,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目前,关于经济学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这些概念有多少种,对于经济现象的描述,对于经济的揭示,对于经济主题的提升,对于经济的推进,应该是经济学的本质性特征。
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经济主要是围绕财富展开的。经济发展的实质是财富,是为了“供应一家人的良好生活”。这里,主要涉及了两个息息相关的方面:一个是财富的创造过程,一个是财富的分配过程。与这个过程紧密相关,经济学要追问什么是财富,财富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财富的源泉是什么,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因此,建立在对经济事实的基础上,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效率,是如何通过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同时,经济学也要关注社会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分配社会财富,保证社会财富更为公平有效合理分配,增加社会成员的福祉,提升整个社会发展的效益。因此,经济学可以被界定为关于财富的学说,具体来看,经济学是通过分析人类满足自己终极目的行为的学说,是研究财富的创造与财富的分配的学科,是关于财富的生产、分配、消费、再生产的学说。
经济学包含了强烈的价值追求。毫无疑问,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积累财富,但是,更需要追问财富的性质和积累财富的方式。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提出,“凡是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而有害的东西就不是财富。”这不仅说明了财富是一种实在的物品,而且,财富本身也包含了“好坏”在内的价值判断,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尺度。他进一步论述到,“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利益”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财富,或者不仅仅是财富的多少的“量”的问题,而是财富的方向的“质”的问题。利益所折射出来的,是人与、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这些关系的核心所在。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思想一旦跳出“利益”,马上就会让自己出丑。因此,抹杀财富的分配,或者是有意把财富进行扭曲的经济学是为人所嗤笑的。美国《华尔街时报》的著名经济学编辑小阿尔佛雷德·马拉伯这样批判经济学:“经济学,说好听点是一门伪,说的不好听,它是场猜谜游戏。这游戏通常极为粗略且不时被一些聪明的骗子所操纵。这些人的学术报告所言通常超出他们为改善人类生活而做出的任何可能的贡献。”
经济学正在超越狭隘的生产范畴。就实质意义看,经济不是单纯的物质生产范畴,而是一个逐步从物质领域扩展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从生产扩展到生活的过程。就经济学发展过程看,这是一个不断超越单纯物质生产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人性化的趋势,是一个逐步渗透到人类理性深处的过程。经济学发展的大概线路是:从狭隘的生产到对技术的关注,到对科学的重视,从一般社会生产到对分配的关注,到对消费的重视,从对人的客体性理解到对人的主体性理解,把人不仅作为对象,而是作为实践主体来理解,因此,经济学关注人们心理和内心变化。有人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上的明珠,其实,这颗明珠所折射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理性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也是人性的萌发与成长过程。因此,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对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关注人们的福祉。虽然,经济学发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无限的潜能。但是,经济学这条线索的长度与最终的落脚点是明确的,虽然不是具体的。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更加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人文、人本是基本的基调和基本发展方向。
二、幸福经济学的内涵
经济学是以经济现象与经济事实为基础,用来分析人类经济生活的科学。而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核心。这样,把幸福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价值观念,探讨通过经济发展拓展人们的幸福,成为幸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和谐是幸福经济学的基础。和谐是事物的本质中差异面的统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反映了矛盾统一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立面表现出来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辩证范畴。在人、社会、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具有主体性。人的幸福是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推进人与生态、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和谐发展,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幸福经济学的基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制约分配与消费,同时,分配与消费也影响生产进一步发展。不能够提高人们幸福的生产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幸福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把经济和谐发展与人们幸福增进结合起来,推进幸福的学问。
人文是幸福经济学的导向。人作为自然界的成员,不仅是一般的生物体,也是有理性、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灵。人文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态度、方法的总和,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精神世界。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基础,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等方面的设定,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等方面的关系,是从根本上对人与社会的价值评判。从这个角度看,人文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经济发展不是离开人的发展的物质发展。只有坚持经济发展的人文导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方向性;幸福经济学只有坚持人文导向,才能坚持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也只有坚持人文导向,才能使经济学“关心人的发展的目的与意义”,“追求对人的本质、潜能的发掘以及个性的张扬,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展现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经济学引导人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也应该是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也应该是人文的增长。人文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上的导向、精神方面的动力。坚持人文导向,才能为经济学发展提供基本方向。“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
三、进一步发展幸福经济学
经济学的大树是生长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土壤上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造就了经济学的枝繁叶茂。幸福经济学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凝聚了社会的道德,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幸福经济学的完善是经济学发展的需要。
倡导绿色GDP,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时代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类无限制的欲望的驱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资源的短缺、生态的退化、环境的污染加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人与自然不和谐所引起。从经济学角度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结构,无节制的资源开采,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对环境问题长期忽视,对环境保护的缺乏和力度不够。人类发展始终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在于实现“两大变革”,实现“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人同自然的和解”决定了“人同本身的和解”。这就需要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倡导绿色GDP,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环保经济,促进人与生态和谐,能够增进人们的幸福。反之,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恶化的基础上,只能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不仅是个人幸福的缺失,而且是人类幸福的沦丧。
突出人文资本,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整体性。经济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一个融合了浓重的人文意义在内的学科。经济学包含着浓重的文化价值观念、人文发展理念、社会价值标准、社会主导道德等方面。尤其是在一个数理化、科学化逐步成为主导研究方法的情况下,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否应该被关注呢?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吉登斯认为,“科学成了一种‘权威’,借助它可以用相对没有疑问的方式来应对困境或者解决问题。然而,在一个全球化的、文化上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社会中,冲突被迫采用开放的观点:必须为他们提供存在的理由和证明。”但是,在经济现象中,人文不是一种独立的力量,而是一种渗透性的力量。经济学也不是研究一般意义上的人文,而具有“资本”意义。萨缪尔森提出,“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它是另一种不同的生产要素。资本品和初级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种投入,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一种产出。”在经济中,人文资本是一种能够推进产业资本增殖和增值的资本,是推进经济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的资本,“作为必须同价值和货币相区别的关系来考察的资本,是资本一般,也就是使作为资本的价值同单纯作为价值或货币的价值区别开来的那些规定性的总和。”资本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资本不仅包括厂房、设备、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物态的价值,也包括了、科技、思想等无形价值。突出人文资本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整体发展。
完善和谐发展模式,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根本性。“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的和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运动过程。经济学发展过程是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创造“属人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找到与发现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学科能否发展的关键。自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它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思想动力。幸福经济学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超越了传统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学以生产为核心的理论,丰富了效用、福利等内涵,找到了实现和谐发展的发展模式,这是推进幸福经济学发展的根本所在。阿马蒂亚·森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概念,这已经被联合国的年度发展报告采用。丹尼尔·卡纳曼更提出建立国民快乐账户(National Well-being Ac-count)来取代传统的GDP的主张。对于幸福经济学而言,需要不断完善和谐发展模式,推进自己更好发展。
时代是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各种冲突此起彼伏,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在人类社会生活面临着变革的情况下,经济学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新的选择。幸福经济学提出了幸福的核心重要性,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性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