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与发展的新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重 王葆菁 时间:2010-06-25

  摘 要:随着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外包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延伸和发展的新引擎。服务外包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将內部分工转变为社会分工的结果,外包服务延伸了生产性服务的产业链。目前服务外包越来越受到关注,它的发展和转移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的亮点。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服务外包;竞争模式

  一、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互动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5%左右,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75%以上。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过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为服务业,、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3。
  生产性服务Jk(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1975年)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生产服务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商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不受空间因素限制,呈现服务本身跨越国界、服务消费者跨越国界、服务业生产者跨越国界三种形态。生产性服务业可在世界任何空间区位,通过信息技术向生产者提供所需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既是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向外溢出的主要媒介(所谓溢出效应,也叫外部经济效应,指一个企业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某些成果外溢,从而使其他企业或行业增加了附带的成本或者效益)。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提高了专业化的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信息一知识一技术这一平台上,不同产业、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或者某一职能可以由一家企业提供,并以服务业为中心将分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
  从制造业发展趋势看,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制造业一般根据核心业务决定自身的边界和规模,而将自身不擅长或者盈利性较弱的业务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业,因而生产性服务业依赖于专门知识和专业技术。基于此,生产性服务业也被喻为将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的“飞轮”。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前者支撑后者,后者为前者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和生产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和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制造业越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就越发达。随着制造业部门的功能日趋服务化,制造业高度发展会呈现“服务化”(Serviei-sation)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是知识和技术服务;其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服务含量在整个企业产值和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服务业收入已经达到了总收入的2/3。
  制造业企业为了整合资源、发挥专长、提高效率,越来越多地出现服务外包行为,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在产前、产中或产后所进行的一些生产、经营甚至管理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等),均转而由其他企业完成。
  
  二、服务外包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延伸和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是围绕核心企业、服务上下游、起着关键联结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换句话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那么企业需要组织多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才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同时,企业又必须寻求成本的最小化,即通过获得成本优势来赢得市场优势。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决定,是在自己内部生产还是在外部市场采购,因为这一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制造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区位选择。也就是说,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外部的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同时成本更低,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的组织来完成;反之,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做得更好,则应该选择自己做。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探讨过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并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对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活动进行解释,并认为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易数量将会扩大,只要劳动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的边际增长,那么劳动分工就会进一步细化,同时还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服务外包是将内部分工转变为社会分工的结果,服务外包的基础是专业化。专业化的程度与市场的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从需求角度考察,服务外包的产生和发展促使许多新兴服务业逐步生成,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就基本的因果关系看,服务外包是因,生产性服务业是果。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又成为企业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条件。可见,服务外包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所谓服务外包(BPO)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和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服务模式。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业商务模式和企业竞争与发展策略。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它们都是基于IT技术的服务外包。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BPO更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
  服务外包延伸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全球产业链既包括供应链也包括价值链。供应链主要涉及原材料的供应,而价值链是延伸并应用到整个供应链。服务外包发生于价值链的各个层次。在低层次,劳动密集型非技术工种可以外包;中间层,部件或整个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制造可以外包;最高层,技术开发可以外包,包括一些或所有相关的研究和开发(R&D)任务。从服务外包关系的基础层看,低工资人力资本:重点是劳动力密集型任务,它要求非技能的、低工资劳动力。服务外包的第二层,商品产品制造:重点是标准化(并常常是劳动力密集型)或成熟(有限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系统,常常收到规模经济回报。服务外包的第三层,技术开发外包:重点是低工资国家在最新工艺水平的研发中,聘用高技能和工程技术人员。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表明,现代服务外包价值链不断更替,从产业上看已经不再是玩具、内衣、机电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以软件、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从生产环节来看,由于企业从外包简单的制造加工环节,发展到外包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主要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随着现代知识体系日趋复杂,单个企业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和创新资源,而依靠知识分工,将复杂的知识系统模块化,并通过标准化的界面将各个模块对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不同类型企业共享创新资源与成果很多时候是靠外包实现的。同时,技术的普及以及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组织的垂直层级减少,专业化程度提高,有助于企业开展外包业务。模块化是外包产生的重要条件,因为在模块化的产品结构中,部件衔接界面的标准化可以降低外包的协调成本;在模块化基础上,一旦外包业务产生规模效应,则更能刺激外包的发展,原因在于外包商在向不同客户供应产品时可采用标准的生产设备及程序,从而使其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为服务外包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服务外包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
  
  服务外包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服务外包与转移成为跨国公司开始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的亮点。正如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所指出的,“外包是世界平坦化的显著特征”。目前国际服务外包异军突起,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日趋专业化,纷纷把后勤办公、顾客服务、商务业务、研究开发、咨询分析等外包给新兴发展家,使之逐渐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热点。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年,美国白领工作岗位的离岸外包将达30%。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服务外包已经从单位项目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巨大市场。服务外包已广泛应用到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金融、保险、服务等众多的行业,其中IT服务外包占的比例最高。2006年全球IT服务总量为3465亿美元,其中外包的服务占有一半以上。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不仅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外包领域也已经从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延伸到商业流程、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链条的各个环节。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总值2004年、2005年分别为3000亿、5850亿美元。2007年达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1998年的5.1倍。全球软件服务外包市场以30%~45%的速度递增,IT服务外包市场1990年、1994年、1995年、1998年分别为90亿美元、280亿美元、760亿美元、1000亿美元,2002年为1200亿美元,是1990年的13倍。
  专注核心竞争力这是服务外包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以来,欧美掀起了一场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应用热潮。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专长,但不同的能力与专长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能力与专长,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而不是某一个单独的技能和技术。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成功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长期保持的原因。专注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法宝。外包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外部的服务商,与服务商建立联盟与合作,从而可以集中企业有限的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全力以赴适应变化,谋求发展,改善产品的总体质量。
  承接外包服务。既可以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归核化”战略中获得商机,也可以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条,向制造业跨国公司提供相关的商务服务。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发现,许多外国投资者感到投资促进机构的目标是吸引新的投资者,但是对于现有的投资者提供后续服务方面做得不够。投资促进中一个通常很不发达甚至容易被忽略的重要领域是“调养或呵护”服务,这种促进活动对于承接服务外包可能特别重要。因此,发展服务外包一则可以稳定这些投资者;二则可以因此而创造就业机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这些跨国公司总部的外包服务,进一步延长跨国公司业务链。
  服务外包属于高端服务业的范畴,是“绿色产业”,对土地和资源消耗量小,对环境破坏性几乎为零,可以有效规避条件的制约。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有数据显示,相对于制造业2%至5%、最高不超过15%的增值幅度来说,服务外包的增值幅度高达100%。从收益来看,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因此,服务外包产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