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商业空间及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娇娇 段汉明 张刚 时间:2010-06-25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和西安市的不断,在西安市,大型超市、专业性大卖场等新的商业业态和专业化的连锁店在远离城市传统商业中心的地区出现,新商业空间正在形成。西安市新商业空间在区位选择性、业态分异性、指向性、弱圈层结构性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新商业空间的形成主要受经济全球化、交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导向、商业利润的驱使、消费群体的需求等动力机制带动。

  关键词:西安;新商业空间;动力机制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的不断发展,在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西安市,大型超市、专业性大卖场等新的商业业态和专业化的连锁店在远离城市传统商业中心的地区出现,如城市新旧更新地区、城市边缘区、城市新居住区等。并且这种现象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这些新业态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形式与城市以往的商业业态布局和空间结构有明显不同,形成了新的商业空间结构,对城市以往的商业空间甚至是城市整体空间结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相关概念综述
  
  国内目前对于新商业空间的研究较少。相关的有崔功豪提出“新商业带” [1]是与传统商业街和城市主要商业街相对的一种商业空间形态。管驰明等[2]在综述中外有关新商业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新商业空间的概念。管驰明等[3]还认为新商业空间对传统商业空间和城市整体功能空间结构带来一定影响。新商业空间的业态、区位及功能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与之相关的是有关城市商业离心化和商业郊区化的研究,仵宗卿等[4]提出商业离心化和商业郊区化是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亟待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之一。易争等[5]研究商业离心化现象是否已经出现, 离心化呈现的特征以及离心化发生的机制, 探讨未来零售商业中心的发展趋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王琳等提出了商业郊区化的概念,认为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商业郊区化的趋势。[6]罗彦等[7]探讨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阐述商业郊区化在发展迟缓的原因。
   “新商业空间”与“商业离心化”、“商业郊区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可以肯定的是,新商业空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出现。目前,在西安市也出现了新商业空间形成的态势。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新商业空间的内涵和形成机制及其对西安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本文对城市新商业空间的定义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原有商业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专业性大卖场等新型商业业态出现在城市新旧更新区、城市边缘区、城市新居住区等区域,这些新型商业业态的组织规模和空间分布共同形成了城市的新商业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城市新商业空间的形成客观上是分流了部分城市传统商业中心的消费群体,但是它并不是以传统商业中心的衰败为代价的,新商业空间和城市原有的商业空间虽然在业态和区位以及发展条件方面的有所不同,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可以说新商业空间是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西安商业空间结构现状
  
  (一)西安商业结构现状
  2005年西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较上年增长15.2%;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666.45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 168.30亿元,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已占到全市GDP的52.47%,目前,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5.4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21.4个,?5 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60多个,零售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百货商店、连锁超市、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各种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二)西安商业业态现状
  商业业态是指商业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不同的经营形态,包括百货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批发市场等批零业态。商业业态空间,指批发零售业各种经营形态在地域上的组合形式[8]。西安市目前商业业态主要表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1.商业业态是和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的经营形态,它除了包括生活必需品外,还提供更高层次产品的服务,如珠宝首饰等。
  2.西安市商业业态主要有六种形式:大型百货、批零市场、专卖店、便利店、大型超市和专业性大卖场。与此同时,这六种业态有各自的优势:大型百货商场有良好的购物环境和信誉;批发市场物美价廉;专卖店充分展现自己的时尚;便利店有毗邻居民生活区的地理优势,极大地方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的优势;大型超市购物环境自由,交通条件良好;专业性大卖场交通便捷,服务范围较大。这六种主要的业态在等级规模组织等方面的空间分布,共同形成了今天西安市新商业空间结构,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商业业态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技术革新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从原始的“日中为市, 交易而退”(《易•系辞》) 的商业雏形, 到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店铺的出现, 以及后来兴起的百货商店、超市等的出现, 反映出商业业态演进的轨迹。[9]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型超市、专业性大卖场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西安市新商业空间
  
  (一)新商业空间的特点
  通过对西安新商业空间结构的分析可以明确,城市新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有可循的,西安新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更是如此,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区位选择性。
  这是西安市新商业业态最为显著的特点,即大型超市、专业性大卖场等新业态出现具有明显的共性,它们一般并没有出现在城市传统商业中心,例如只有12%的大型超市分布在传统商业中心,主要是因为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性大卖场这些商业业态自身占地面积大,所能承担的地租有限,所以选择地租较低的区域进行其商业活动。
  2.业态分异性。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型超市、专业性大卖场这样的新型商业业态选择了城市新旧更新区域、城市边缘区等。大型百货商场、专卖店主要还是选择传统商业中心。而便利店通常选择居民生活区。这就说明城市新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并不是盲目的,它对商业业态是有选择性的,并且这种选择因业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区位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新商业空间结构呈业态分异性。
  3.交通指向性。
  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大卖场往往选择城市中心区外围的区域,更显著的是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大卖场选择交通干道,或城市交通区位方便的区位,如“三森国际”家居选择三环以外西安到长安区的城市出口区位。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
  4.弱圈层结构性。
  像民生、开元这样的大型百货商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传统的商业中心,而像“好又多”、“人人乐”这样的大型超市则选择了西安传统商业中心外围的城市更新区域,像三森国际家居、大明宫建材家居城这样的专业性大卖场则主要在城市边缘区出现,因而,从西安市商业中心区到城市边缘区,形成了大型百货——大型超市——专业性大卖场这种商业业态分布的弱圈层结构,之所以认为是弱圈层结构是因为中心区的商业结构之前已经形成,以大型超市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区域的商业结构基本形成,而以专业性大卖场为代表的城市边缘区的商业结构受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正在不断完善。西安城市边缘区商业的发展限于重点地段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商业?。
  (二)新商业空间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西安市新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大型超市的不断涌现,使其成为西安新商业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最显著的业态。大型超市以“好又多”、“人人乐”、“华润万家”为标志,以商品丰富、薄利多销为原则,是一种以自我服务为售货方式的大型零售商业组织。调查表明超级市场的营业厅比非自我服务售货方式的商店可多陈列和销售商品20%-30%,商品投放能力可提高15%-20%,使顾客到大型超级市场可节约购货时间40%-50%[10]。并为卖方创造了良好的购物心理和购物环境。
  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进入中国以后,往往根据中国的国情选址布局,更接近社区和城市中心,但一般又不在商业中心。在发展形式上,往往结合其他业态,共同组成购物中心的模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增加功能的目的。[3]西安市自1999年开第一家大型超市到现在,大型超市的销售总额年年攀升,截至2006年底,西安共有大型超市27个(图1),大型综合超市的销售总额已占西安市零售业销售总额的很大比例,成为西安市零售业销售的龙头,对西安商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从西安大型超市的分布图可以看出,只有12%的大型综合超市分布在原有商业中心,其余大型超市主要分布在二环和城市干道等交通便捷的区位,形成各自的服务半径,凭借购物环境和良好的区位吸引不同层次消费者。


  
  同时,这些大型超市除了以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外,为了增加利润,扩大自身的消费群体,各大型超市纷纷与公交公司合作,开辟免费公交专线,大大方便了顾客购物。如“人人乐”、“易初莲花”等为顾客提供的免费公交服务,力求在服务质量上抢占消费市场。
  
  四、新商业空间形成的动力机制
  
  新商业空间的形成是多种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主要是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是外部条件,后两个方面是内在因素。
  (一)全球化的冲击
  西安上曾是的商业中心,国际性贸易城市。在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中,西安具有联通东西部的“桥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西安逐步形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经营方式和经营渠道的商业。商业在其城市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加入WTO后,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商业已基本饱和,发展空间相对小,而具有发展潜力、受国家政策扶植的西安会成为外资零售商争夺的地方。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像“好又多”、“人人乐”这样的零售业巨头纷纷落户西安。同时,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商业格局受到冲击,西安市新的商业空间结构正在形成。
  (二)的极大发展
  商业与交通有着天然的地域共生关系,完善的交通设施(如主干道,重要节点)容易形成商业功能区[11]。在西安市商业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康复路批发市场依托于火车站强大的集散功能;大型超市大多选择距离二环比较近的交通节点或交通条件良好的区域;专业性大卖场利用城市交通出口发展而成。
  我们预测,在西安地铁1号线和2号线建成之后,西安市的交通功能将逐步完善,各种商业业态必然地会出现在地铁出口或换乘站附近,有趋地铁而建的趋势,地铁的建成会对带动沿线商业的发展,对商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三)政府政策的导向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西安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主城区发展问题越来越多,为了减少主城区发展的各种压力,特别是加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政府提出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在主城区外围新建一批居住区,这必将带动西安市中心区以外区域商业的发展;二是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提出主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由中心商业区、二环商业网、三环商业网、社区商业四部分组成。中心商业区:以钟楼为中心,以老城为依托,形成集高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为特色的城市核心商业区域;二环商业网:完善土门、小寨、胡家庙、张家堡等地区的商业设施,加快高新商务区和城郊购物中心等重点地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二环商业网;三环商业网:在交通干道附近合理布置购物中心、仓储式会员店等商贸服务设施,重点做好泾渭、新筑、长安等地商业网点的建设;社区商业:按照规范整合、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造充实社区商业网点,逐步形成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合理布局。显然,城市发展的政策引导着西安市新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四)商业利润的驱使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具有不可移动性,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较高,而城市边缘区的土地价格较低,两者相差较大,从几倍到几百倍不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地价不断攀升,提高了进入城市中心区的门槛,加速了城市用地集约化,新的商业业态的出现有逐渐向外围扩展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地租这一经济杠杆对于商业布局有自发配置的作用,像大型百货所能承担的地价一般是高于批发业和大型超市的。商业对其商业活动的区位选择主要取决于本身所经营的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在西安市,商业中心地价昂贵,新商业业态难以进入,特别是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这样占地规模大的业态更是难以承受高额的地租。而城市新旧更新区域、城市边缘区空间大,地租便宜,交通便捷。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这些商业企业就会选择商业中心外围的一些地租相对低的区域进行其商业活动。这也是新商业空间表现为商业业态区位选择性最本质的原因。
  (五)消费群体的需求
  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不仅显著改变了我国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如果只有商业经营,而没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西安市的这些大型超市和专业性大卖场也就无法长久生存。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在中心区外围一批新的居住区应运而生,商业购买力外移,这些居住者日常消费的需求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这就为这些新的商业业态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分析表明,商业网点分布与居住空间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商业重心明显追随着人口重心[4],两者相互促进。
  同时,随着西安市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 364元增加到2005年的9 628元,“十五”期间年平均增加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 344元增加到2005年的3 460元,“十五”期间年平均增加8.1%;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的变化,对商业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对零售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针对消费者不同类型的需求发展相应的业态类型,丰富商品品种。
  
  
  五、西安市新商业空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在西安市原有商业业态的基础上出现新的商业业态,以其对区位的选择性、业态分异性、圈层结构性为特点,对城市空间结构会产生重大影响。
  西安市新商业空间结构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原有的商业空间格局,在传统商业中心外围形成新的商业空间,成为城市商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分流了一部分传统商业中心的吸引力,作为传统商业空间补充的同时对传统商业空间也提出了一定挑战。
  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安是一个以单核心发展为主的城市,新的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基本是以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中心商业区、中间商业区和城市边缘商业区这一商业空间结构,它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市空间格局,同时,新的商业空间格局与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交通条件和设施水平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说西安市新商业空间结构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应运而生。
  随着西安市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新的商业业态,各种业态在组织规模和空间布局上将更加合理,西安市新的商业空间结构将会更加完善。对其形成及发展进行研究,把握其性,对于优化西安空间布局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城市的良性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西安市空间结构研究将做出有益的贡献。
  
  :
  [1]崔功豪.城市地[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2:245.
  [2] 管驰明,崔功豪.中国城市新商业空间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2003(6):33-34.
  [3] 管驰明,崔功豪.城市新商业空间的区位和类型探析[J].城市问题,2006(9):12-15.
  [4] 仵宗卿,柴彦威.论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J]. 经济地理,2000(1):118-119.
  [5] 易争,况光贤. 90年代重庆零售商业离心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6):53-57.
  [6] 王琳,白光润,等. 大城市商业郊区化的问题及调控——以上海市徐家汇为例[J].城市问题,2004(3):26-30.
  [7] 罗彦,周春山.中国城市的商业郊区化及研究迟缓发展探讨[J].人文地理,2004(12):40-43.
  [8] 林耿,许学强.广州市商业业态空间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4(9):754-756.
  [9] 张水清.商业业态及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2(5):36-39.
  [10] 郁广健.在WTO背景下西安大型企业运行模式研究[J]. 经济师,2005(3):250-252.
  [11] 林耿,阎小培.广州市商业功能区空间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03(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