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型畜牧业发展评价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法竹 张涛 王兆君 时间:2010-06-25

  摘 要: 在效益型畜牧业涵义辨析和对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容“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效益观的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最终确定了评价模型;考虑到数据获得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实际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效益型畜牧业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黑龙江省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呈逐步上升态势,发展畜牧业仍有巨大的空间。

  关键词:效益型畜牧业;指标体系;评价;黑龙江

  前言
  
  我国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型畜牧业。
  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随后,农业部编制的《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中明确指出: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然而,目前人们虽已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观上达成共识,但如何将这一观念通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容进去还鲜有人做到,选择我国某省进行实证研究更是无人尝试。
  
  一、效益型畜牧业涵义初探
  
  通过对的检索和研究,并结合国内学者、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所谓“效益型畜牧业”是指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的,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效益型畜牧业本质的内容。优质是指畜产品一定要保障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养殖过程的监管,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饲料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高效是指畜牧业要提高生产效益。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实现畜产品增值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生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安全和高产两者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主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扩大良种供应能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食物安全。高产更加强调主产品的“量”;安全则更侧重于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要求有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形式、有合理的生产结构,即“质”,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其实,效益型畜牧业的五方面基本要求的含义都是十分丰富的。优质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效的基础,安全和高产含义是接近的,高产是在一定条件界定基础上的高产,这些界定条件主要有:优质、生态、高效。并且,效益型畜牧业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涵义,狭义的效益型畜牧业就是指“效益型养殖业”,而广义的涵义则是指整个效益型畜牧产业。
  另外,需引起注意的是,“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安全”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整个效益型畜牧业是各个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之间博弈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中的均衡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1]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一)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在充分了解影响效益型畜牧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找到能正确反映效益型畜牧业全貌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评价区域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标准。结合效益型畜牧业的定义和其丰富的内涵,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效益型畜牧业的影响因素,具体见表1。
  效益型畜牧业的内在目标是多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评价就是要刻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总体发展水平。支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上述五个方面有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1]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界定效益型畜牧业的概念,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既便于实际操作,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现状和水平。
  具体讲:(1)效益型畜牧业评价的核心是促进效益型畜牧业发展。(2)促进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2]
  
  三、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其构建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规范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等原则。[1]
  根据前述指标体系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咨询20名畜牧业专家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由5个子系统,30个指标构成的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四、 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选取
  
  (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鉴于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的优劣的分析,考虑到畜牧业的多目标性及高阶性特点,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还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通用性和稳定性,应为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的畜牧业评价创造条件,以增强纵向与横向的可比性;二是主观赋权法尽管主观性较大,但作为一种评价,本身就会带有评价者本身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通过群组判断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克服主观赋权法的缺陷,从而确保指标权重的客观性。具体步骤如下[2]:

  1.专家调查。根据前面的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逐次建立目标层与指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构成的6个两两因素的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对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方面的检索,选择了10位国内在畜牧业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征询他们对我们设计的调查表(包括运用1-9比率标度法对判断矩阵进行打分)的意见。10位专家都对我们的调查作了回复,其中有9位专家写了判断矩阵。
  2.专家意见的集合与综合。对9位专家的判断矩阵进行一一,经检验,9位专家填写的判断矩阵全部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将9位专家填写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层及各指标权重向量集合。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鉴于当前有关效益型畜牧业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性与相关指标缺少严格的定量评价标准(即指标缺少可参照的阈值或分段标准),我们采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这种方法基本能满足评价目的的需要,增强历年效益型畜牧业评价值的可比性和稳定性。采用的比重法计算公式如下:
  
  五、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由于一些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像畜禽发病率、死淘率、畜禽良种覆盖率、畜禽商品率、畜禽粪便处理率等指标难以获得,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只能放弃它们,建立一个数据相对好获得的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由质量安全认证数、单位主产品净产值、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主产品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劳动生产率、占用的资金量、龙头数、单位生产成本、成本纯收益率、畜产品总产值、人均产值、草原退化面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畜牧业产值占GDP比重、奶产量占肉、蛋、奶产量和的比例、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饲料作物种植比例等19个指标构成。权重依然以上述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准。
  在已经得到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我们系统收集了实际测度评价指标数据,实际测度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的比例和约为70%,基本可以代替原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数据,采用上述评价方法可以对黑龙江省2001-2005年效益型畜牧业进行综合评价。
  
  六、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本文首先运用比重法把指标数据的原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用前面提到的综合评价公式值,计算了黑龙江省2001-2005年效益型畜牧业各系统的发展情况和效益型畜牧业总体发展情况。(见图1和图2)
  
  从图1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2001-2005年黑龙江省效益型畜牧业各系统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除生态子系统外,各系统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具体而言,优质系统虽在2002-2004年略有波动,但到2005年又恢复到稳步增长阶段,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进而要求畜牧业提供优质的畜产品,然而认识到这点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优质系统的发展趋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高产系统、高效系统呈稳步增长状态,这说明黑龙江省各界对发展畜牧业较重视,省政府提出的主辅换位战略初显成效,畜牧业稳步发展,生产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效益水平也稳步提升,为进一步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了稳固的基础;生态系统五年间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但系统评价值较低,说明五年间黑龙江省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破坏,在发展畜牧业时还是较充分地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01-2005年黑龙江省发展效益型畜牧业在安全系统方面也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基本保证了畜产品的供给、卫生、生态、质量安全,当然,其对“安全”的认识和发展也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其次,我们发现“安全系统”、“高产系统”和“高效系统”的系统评价值较高,而“优质系统”、“生态系统”的系统评价值则较低。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二[3]:一是黑龙江省资源丰富,位于北纬43°-53°之间,处于世界玉米带和奶牛带,面积辽阔,气候冷凉,生物多样性强,具有发展畜牧业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此外,黑龙江省还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发展有基础。到2005年末,奶牛存栏达到164.3万头,五年增长了135.4%,年均递增?18.7%。牛、羊、猪、禽出栏量分别达到了339.2万头、738.5万只、2 238万头和3.0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6.3、102.7和440.2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460亿元,较2000年翻了一番以上,年均递增高达16.7%;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8.1%上升到40%。双城、呼兰、肇东、杜蒙等市县,牧业产值比重均超过50%,人均牧业纯收入超千元。围绕乳品、肉类、家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了一大批畜牧业养殖基地,规模养殖比重已达50%以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对接形式,进一步密切了产加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集中投入等办法,加强了畜牧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农民发展畜牧业基本上可以实现防疫、繁育改良、技术指导、饲草饲料供应和产品收购五不出村。饲料获得了长足发展,到2005年,全省已拥有各类饲料加工企业785家,产能达到890万吨,创产值127亿元,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
  另外,尽管近几年逐步加大了动物防疫力度,保住了非疫区的位置,但疫病威胁仍然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仍未达到完全控制程度,尤其是国家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后,动物疫病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生产,影响着产业的安全保障水平,而且对畜产品销售和流通也将产生更直接的影响。随着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动物排泄物、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综上,造成了“安全系统”、“高产系统”和“高效系统”的系统评价值较高,而“优质系统”、“生态系统”的系统评价值则较低情况的出现,这也是黑龙江省进一步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了抓点。
  从图2 我们可以看到,黑龙江省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态势呈逐步上升态势,发展畜牧业仍有巨大的空间。其综合评价数值在0.6-0.8之间,正初步向0.9靠近。这说明虽然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如果按本研究所设计评价指标来衡量,基本上只处于及格到中等阶段,距离良好还有一段差距。但毕竟省政府倡导大力发展畜牧业时间较短,所以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业仍有巨大空间。
  黑龙江发展效益型畜牧业市场有容量。[3]畜牧业是餐桌,是食品工业的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黑龙江省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正在快速增长。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毗邻,这些地区畜产品市场容量大,商品价位比较高,由于受资源和成本约束,畜产品主要靠进口,这给具有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市场。
  黑龙江发展效益型增长有空间。[4]目前,我国南方发达省份以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由于人多地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受到了严重的资源和成本制约,畜牧业发展出现了减缓或下降的趋势。从全国总体形势看,整个畜牧产业已经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转移,黑龙江省已成为国家规划重点发展的新兴肉牛、生猪、肉羊和禽业优势产区。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那么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就有可能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发展的目标。
  
  文献:
  [1]姜法竹,张涛,王兆君.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业技术经济,2007(5):93-98.
  [2] 张忠根,应风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3] 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