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及其路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曼婕 时间:2010-06-25

【摘要】一般来说,民族地区受制于传统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平相对较低,尽管民族地区存在集群经济,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充分扶持当地产业发展外,研究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途径也不可忽视。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产业;产业集群

一般来说,民族地区受制于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尽管民族地区存在集群经济,但目前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重视必不可少。对于民族地区集群发展的研究,当前大多只是停留在发展集群对民族地区具有必要性这一认识层面,而对于如何促进其产生、成长和发展却难以展开深入的研究。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问题一是的趋同性很强,差异化不明显;二是企业的一体化程度高,而专业化低;三是外部环境较差。可见,民族地区的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同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引导民族地区的产业集群往好的方向发展是问题的核心。
一、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理论与现实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某一特定领城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城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产业集群一经形成,它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的成长,不仅使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集群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群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内企业大部分交易在群内进行,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关系密切,可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二是产业集群有利于获得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三是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集群内,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地,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四是产业集群有利于推动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集聚加剧了竞争,而竞争是增进企业生存活力的重要因素。五是产业集群有利于创造学习与创新环境。产业集群具有更高的学习与创新效率,主要表现在知识、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新企业的快速产生与成长方面。
可以说,产业集群是聚集经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产业集群表明在有意识引导本地相关主体,如企业、居民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够促进企业有效地信息交流,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这些信息也包括促进废料再生利用的信息、清洁生产的技术信息、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等,这样可以使企业或潜在的创业者及时了解到相关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因而有利于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的发展。另外,在特定地域内多数企业集中,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原料,建立衍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可以以产业集群为空间组织形式,不能够走分散化的老路,有些地区乡镇企业分散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是明证。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同时也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环境问题是有些传统产业集群的瓶颈,所以要运用循环经济的有些理念来发展集群,实现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集群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第一,集群经济的基础。必须根据民族地区实际,通过实际调研来判断集群经济水平、能力及其发展潜力。没有产业集群经济现象,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指鹿为马,不切实际。众所周知,产业集群的产生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具备如企业家资源,创业,产业传统等特定的资源禀赋。缺乏上述软环境,仅仅凭借民族地区政府的一些园区规划等硬件烘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政府以集群的思维去发展区域产业,就应该通过例如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创业的制度成本等积极举措,来筑巢引凤。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的眼光要长远,借助政府的作用,牵头规划,服务支持。企业和区域是否要发展产业集群,要以产业环境、效率和效益为标杆。如云南烟草产业集群,是集烟叶生产、复烤、研发和生产经销一体的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第二,的产业集群规划。民族地区集群存在,也可以培育或规划,主要看政府如何宣传、引导,在民族地区,行政力量有时候大于经济力量。如何以产业集群理念来改造或提升民族地区当前的产业基地建设,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利用院校和研究院所的知识优势,通过科学的论证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指导原则。规划中必须要体现科学和理论,当前在各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不要脱离本地实际情况来做,比如说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产生产业集群的基础,那就不要在这上面费尽心思。一个好的规划,要针对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有效的设想,并产生实际效果。
第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诸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负面效应。国家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要求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民族地方政府在发展集群经济的同时,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应该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利用后发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的根本思想是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就目前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而言,由于民族地区生产技术能力和专业化的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很多资源很难在单个企业内部彻底消化。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一定地域的集中,即区域集群。

二、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途径
第一,培育完善的生产组织。产业集群中规模不同的应发挥各自的优势:龙头企业在进行垂直一体化生产的同时,还将部分业务向区内中小企业分包;大企业在生产中发挥横向支撑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制和使用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在营销中以品牌效应发挥纵向纽带作用;而众多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网络状,实现生产的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为此,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应加强企业间的前向和后向联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要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信息搜集造成的成本浪费。
第二,形成完善的融资体制。民族地区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鼓励现有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生产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的同时,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一通过各种优惠条件,招引各种盈利或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给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评级、贷款担保等服务;二要为基层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三要利用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或科技创新基金,对民族地区集群内企业进行引导性的金融支持。
第三,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既可以表现为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同类产品,也可以表现为制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性产品的能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常常会因为缺乏创新能力而自发地衰落,因而,增强集群内部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和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集群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土地、资金、人才、税收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第四,加强民族地区品牌建设。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升和持续发展与区域品牌树立是相辅相成的,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因此,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区域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广告投人,将极大地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民族地区因为别具特色的产业基础,通过别具一格的品牌建设,不仅能够扩大品牌效应,还能带动产业链的拓展与深化。
  
【】
[1]沈正平,等.产业集样与区城经济发展探究[J].软,2004,(2).
[2]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6.
[3]徐承红.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魏后凯.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