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大米短缺的根源和对于中国的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菲律宾 大米危机 对中国的启示
大米消费在全球卡路里消费地20%,在中国家比例可以达到26.2%, 低收入达到了29.2%, 在贫穷食品短缺的国家这一比例几乎是27.9%。全球范围的大米价格上涨是全球食品支出上涨趋势的一个部分,小麦在一年内上涨180%开始揭开了上涨的序幕,大豆价格则上涨82%,大豆粗磨粉上涨76%。但是相比起谷类和油料作物的贸易额,大米的全球贸易份额相对较低, 这主要源于亚洲主要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超过90%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发生在亚洲国家,三分之二的大米生产集中在亚洲的三个主要国家即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作为亚洲许多国家的主食大米的需求受价格和收入变化的影响很小。1973年到1974年曾经在亚洲就爆发过大米的粮食危机, 仿佛是亚洲风暴的翻版,十一年过后,泰国又成为新一轮危机的策源地,重新席卷而来的大米价格上涨又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每年消耗大米1200万吨,其中10%需要进口。米饭是菲律宾人一日三餐的主食,大米也已成为菲律宾的政治敏感商品,价格的任何波动和供应短缺都会引发社会不安定。
一、大米贸易量小以及价格波动巨大的原因
首先,高度的大米贸易保护。在1997年至2006年, 大米贸易的份额相比小麦的18.3%, 玉米的11.9%和大豆得34.5%, 其贸易份额仅占消费总量的6.5%。世界大米出口国主要集中在7个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世界大米出口国际贸易量约3000万吨,其中最大出口国为泰国,出口量为870万吨,其次为越南,出口量为450万吨;印度与越南出口相近,为440万吨,美国大米出口量为330万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量为300万吨;出口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还包括中国和埃及。上述7个国家的大米出口量约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88%。世界大米进口国则相对比较分散。2007年进口相对较多的国家依次有菲律宾(190万吨)、尼日利亚(160万吨)、印尼(150万吨)。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进口110万吨。中国、伊朗和伊拉克分别进口100万吨。
其次,生产的地理环境相对集中。大米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季风性气候区域,该种地区雨量丰富,土壤的含水能力较强,这就使得大米的生产在较小的范围内受气候的影响会比较明显,产量的波动性也比较大。亚洲地区既是大米的主要产区,又是主要消费区。2007年亚洲大米产量3.9亿吨,占世界大米总产量的91%。其中,中国为最大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0%。印度是世界第二,产量9330万吨,印尼大米产量3500万吨,越南和泰国大米产量都越过2000万吨。一般来说,大米生产国都是大米消费大国。2007年亚洲大米消费量约3.9亿吨,占世界大米消费总量的88%。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四大国消费的大米占世界消费总量的63%。超过1000万吨的其他大米消费大国还包括菲律宾、泰国等。
再次,由于对于大米品质和类型的需求不同所产生市场最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黏性特点和生产者的供给黏性。亚洲国家之间即使在烹饪和口味上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大米品质和类型的需求差别不大;但是在对于大米的黏性方面,亚洲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是巨大的。而农民在选择大米种植的种类上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单个分散的农业生产者很难根据价格的敏感变化来调整产品的类型。
大米作为亚洲国家主食的替代品相对较少。对于大米的替代品,在南亚国家例如巴基斯坦和印度,最好的替代大米的就是小麦;在许多的东南亚国家,大米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较差的主食,特别实在收入较高的人群中,普遍地加大了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
最后,大米需求的无弹性。基于上述的特点,大米的需求和供给在亚洲地区几乎无弹性。大米价格变化与小麦等谷物的价格变化不同,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其总出口量增加,这与一般的经济常识一致。大米的情况却往往相反,其国际价格的变化与出口量呈反比,即世界大米短缺时,大米出口量减少,国际大米市场的价格很快上涨。原因在于,作为亚洲人主食的大米具有很强的自给性,国际市场米价上涨时,亚洲各国首先考虑的是确保国内供应与国内米价的稳定,因而减少出口量。亚洲大米进口国所需部分因无法得到满足,只好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求购,因此势必导致国际大米市场需求骤增,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大米出口量有限,因此,国际市场米价上涨时,出口量反而减少。所以大米的价格波动对于亚洲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菲律宾大米危机的根源
菲律宾的气候常年湿润,总体上适合水稻生长,有条件满足国内大米需求。但近十几年,菲律宾不断调整农业结构,追求高产值、外向型的经济作物,不重视水稻的种植,寄望于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以下是其危机的根源分析:
1.农业灌溉体系建设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尽管菲律宾地处季风性气候区,由于国土呈现狭长型分布,使得它的可耕种土地的分布非常广,这就给它的灌溉体系的建设增加了难度。由于经常受到热带风暴的影响,菲律宾的原有的灌溉设施不断地受到风暴的破坏。
2.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转移, 大量农业用地被转为工业和商业用地。亚洲国家日益将农业用地转变为办公和城市用地,在最近地20年间,菲律宾将近一半的农业用地,以及为发展服务业和工业的新经济区争夺了一部分农业用地。在菲律宾重要的大米种植区吕宋,许多农地被改建成住宅区、高尔夫球场和购物商场。
3.人口的增长,对于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加。2000年以来菲律宾的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年2%,是亚洲国家中最高的,也导致了大米需求的飞速增长,中产阶级比例的增加使得大米的消费人数日益增加,而且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也使得肉类食品的消费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农动力,以及谷类来喂养牲畜,这也使得大米生产的资源被占用。
4.西方政治体系曾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现在却成为腐败的根源。菲律宾的政府部门腐败,军队腐败,几乎从政府高官到普通职员都存在受贿行为。菲律宾曾经凭借类似于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亚洲的超级强国。但是盲目照搬美国民主体制,缺乏革新。监督体系不完备,惩治腐败措施存在漏洞。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不合理。在菲律宾许多人通过选举买票、舞弊、作票来赢得选举,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这些人素质普遍不高。家族势力掌控政治为自己谋取利益提供方便,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巨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政府官员有机可趁,宗族观念和利己主义的盛行,道德判断与约束的缺乏等原因使得腐败文化的滋生。
5.错误地估计了可以从邻国大量地进口所需的大米。由于政府没有能够预先估计到世界市场的大米趋势。菲律宾大米的自给自足动力不够, 认为从邻近国家购买非常方便。因此,政府对于农业的投入就比较小,从1994年的在2002年,菲律宾每100美元的农产品产值中政府投入仅为0.46美元,这一标准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水平相当。这说明相比其他发展中国际的每100美元的农产品产值0.53美元的投入还是相对较低的。而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达到了2美元每100美元,世界平均标准是0.7美元。
6.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化肥农药价格上涨迅速。石油价格的快速上升,以及化肥和运输成本的提高,使得大米的生产投入资金更大,大米的生产成本日益提高。磷肥、氮肥、全效肥、尿素的价格自1996年就全面地上涨,以磷肥为例,1996年每包50公斤的价格仅仅是300到400比索之间,但是在2006年已经达到了900比索左右,上涨了一倍以上。
7.世界大米库存下降明显。现在全球的谷类库存达到了自1976年以来的最低。世界大米的库存量从1985年稳步上升,2000年的时候达到最大为1.6亿吨, 从那以后不断下降,一直到2005年的0.8亿吨,随后一直未见库存大幅度的提高。
8.亚洲主要大米国为满足自身需求和稳定国内市场采取措施限制大米出口。由于大米贸易的协调机制不够,亚洲其他国家例如印度、、柬埔寨,以及其他国家开始执行严格的出口限制,2008年3月25日,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将2008年大米出口指标由2007年的450万吨下调至350万吨~400万吨。4月1日,越南政府规定6月底前停止签订大米出口合同。3月26日,柬埔寨也宣布禁止私营机构出口大米,以限制大米出口。
9.各国为生物燃料对于玉米类的种植扩大,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推行的玉米制生物乙醇的政策,更是导致该国27%的玉米被用作生产汽油,这直接导致2006年秋天以来,玉米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的汽车在和贫穷国家的人民争夺口粮。
10.国际资本哄抬农产品价格, 大量的投机者不再仅仅寻求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回报,转而通过分析研究在各国的基本物资的供应上寻找可以获利的机会。现在各国的粮食安全已经被列在仅次于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位置。
三、对于中国的启示
菲律宾大米危机的解决的办法不可能一撮而就,需要紧急食品安全救济措施和今后工作的完善计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巨大的国家,以往的粮食安全政策一直是主要关注国内市场的需求和供应。
第一,要建立最低粮食收购价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合理的粮食收购评价体系,确保粮食收购的便利性,减少农民的粮食种植的风险和其他的支出。从切实可行的制度上保证国家最低收购价格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
第二,给农民的种粮补贴应该建立农业补贴领取和居民身份证一体化制度,将农业补贴的监督层面直接贯穿到底,并监督补贴的到位情况和农业贷款的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
第三,继续严格执行人口控制制度,作为人口控制政策的核心计划生育制度必须贯彻执行;避免社会特权阶级的过多生育,避免在在社会上形成“金钱护佑生育”的错误思潮。
第四,严格执行对基本农业用地的保护政策,避免区的过渡开发和房地产业的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土地的急剧减少,保证农业用地的稳定和适度的增长,以及土地的耕种质量和潜力的提高。
第五,大力加强农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工业化电能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的水利基本建设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是农业灌溉基础的建设并没有出现较快的增长,所以我国急需开展继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加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研发投资,开发新型的抗病虫措施,广泛种植更高产的品种,更新灌溉设施和运输体系。
第六,加强其他可替代粮食作物的高产和适应性提高的技术攻关工作,鼓励其他作物的培育创新。我们知道在粮食作物中,马铃薯一直被当成是在条件恶劣下的较好的粮食作物,不能仅仅注重水稻的研发工作,更要在其他的农作物的开发上投入一定的科研力量,以确保粮食种植技术的领先性。
以绝对短缺和匮乏为长期特征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改变了,所以即使对于中国这样的大米自给自足型国家也不能以总量的储备充足来衡量粮食绝对安全。
:
[1]武 文:中国大米供求失衡原因及对策[J].农业展望,2006,(04)
[2]李立辉 曾福生:湖南大米国际竞争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3]赵慧娥:中国大米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 2005,(03)
[4]赵慧娥:世界大米贸易变化趋势及主要贸易国的政策分析[J].世界农业, 2004,(12)
[5]Data source:FAO electronic database (www.fao.org/es/esc/prices). FAO, December,2007
[6]Data source: http://www.w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