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摘 要:城市生态建设是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战略的基本要求。随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城市生态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问题;对策??
  
  1 目前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
  
  (1)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燃气的普及,城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以燃动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尾气和燃烧散煤排放的烟尘。随着机动车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成为市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大敌;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是直接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损害城市形象的大问题。目前,城市污水几乎全部向江河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其中生活污水基本上是不经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并且各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建设很不相称。此外垃圾处理是城市又一令人头疼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垃圾的产出量高,而垃圾处理厂都是简单、填埋式的处理、按照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几乎是“零”,不仅直接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也损害了城市形象。?
  (3)污染严重,清洁化生产程度低。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是工业的城市环境污染源,一些城市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工艺设备、技术路线落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程。近些年,各市采取措施治理工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力度不够,不能彻底的改变“三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但又不能让污染源离开城区又去污染郊区,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的工业企业都应推行清洁生产,重抓技术改造。如何将技术改造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将污染预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是推行清洁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
  (4)城市“高层建筑”影响环境质量。随着人类的进程,不断开发和城市发展,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它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人类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所出现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正面临经济浪潮的冲击,过多的高层建筑“透支”着城市生态环境。高层建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然而发展却非常快。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进步,建造层数也越来越高。1999年上海金茂大厦落成,共88层,高420m,是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从城市环境的价值取向分析,高层建筑密度无疑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强烈的负效应,高层建筑除以巨大的体积占据城市空间外,因其本身往往聚集大量活动的人流、车流而需要较大的外部空间,高层建筑用地的高容积率是用较低的建筑密度换来的。从城市空间环境来看,优美舒适的城市空间形态,首先要控制好建筑的外部空间尺度。一般来讲,建筑物体量的形式是决定其干扰性及其大小的重要因素。建筑体量愈大,外部空间应愈大,对已有环境的影响也愈大。高层建筑处于城市环境中,会影响到光线、日照、阴影,甚至于空气流动,造成倒灌风和突然阵风。风速随着楼层高度呈指数倍增加。高层建筑一旦建起来,街面上正常的微风轻拂可能会变成险恶的狂风。这在严冬季节是令人不堪忍受的,两幢高楼之间所形成的峡谷效果会使正常风速增强3-4倍。由于高度的关系,超高层建筑易受到巨大的侧向风力。有些塔楼可能在其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是很令人讨厌的。在高层建筑的设计阶段最好进行风洞实验,以便用协调其形式的方法尝试保持最小的环境干扰性。?
  
  2 生态城市建设?
  
  从城市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城市现阶段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城市的发展模式中政府、企业、公众的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有限性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没有把自然环境纳入到经济系统中,致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竞争日趋生态化,人们在发展生产力的进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坚决杜绝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做法。为此,构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至少应形成以下几种机制。?
  (1)形成以生态型产业替代生态破坏型产业的产业置换机制。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的关键,在于如何从依赖生态资源消耗才能发展的传统落后产业中解脱出来,把产业发展、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实现生态
  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利用城市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经济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这需要一种产业置换机制。根据我国城市自然、人文资源和地域、民俗等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生态型产业替换传统耕作农业和污染工业,并以生态产业增量逐步“消化”掉污染工业存量。建议所选产业不仅要适合城市实际情况,而且要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潜在空间,带动与之相关的生态产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产业体系。?

  (2)建设城市生态林业。“城市林业”一词自1965年加拿大EriK Jorgensen首次提出后,各国学者与组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城市林业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城市生态林业的各种诠释,城市林业内涵至少体现4点思想内容:一是体现了服务城市,带动周边农林地区,取大林业、园林之所长,补其之所短,达到持续、共同进步;二是体现了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一体化绿化体系的指导思想;三是体现了有别于大林业和乡村林业的不同特点,特别是融合了园林、园艺的优势与长处;四是体现了大都市林业的典型性、示范性、生态性、服务性的特点。因此,城市林业作为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专门分支,是为城市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生态林业,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林业,是城郊一体化、林园融一体的高效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又是林业的提高与升华。?
  城市森林是发挥树木和森林在改善生态方面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环境。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或有毒气体,阻滞尘埃,分泌杀菌素等,调节和改善空气质量;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树木对小环境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毒素并将其转化分解为无毒物质,植物还有减噪作用。森林通过树冠和地被植物的截留、死地被物的吸收与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以大大减少和减缓地表径流量和流速,从而起到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的目的。设置防风林带可降低风沙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另一方面森林还具有生产功能和人体保健功能。树木的全株或其一部分叶、根、茎、花、果实、种子以及其所分泌的乳胶、叶液等许多是可以入药的药材或作原料用。植物还具有保健功能,如人到空气新鲜的森林中,心旷神怡,称为“森林浴”。?
  (3)大楼及其住宅的生态学。住宅区可被定义为城市的子社区,虽然社区生态与城市生态的功能有共同的一面,但居民更关注社区的好坏对他们生活的直接影响。在一幢高层结构的建筑物的近邻,人们对它是否能够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而做出相应的反映。一个影响这种反映的基本因素与街道印象有关联,出了家门,街道则变成了社区环境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现代高层建筑已经使街道环境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有些场所变得不是那么舒适。另外很多高层建筑有利于汽车,人们却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大量老的城市住宅区最初的设计比较适应于步行者,即所谓的步行街。居住区生态建设规划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和今后的管理中都可介入,根据居住区的发展状况,调整和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3 结论
  ?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城市生态规划可分成两种,一是作为生态规划的方法去指导其他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划(景观建筑规划、园林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使其成为贯穿生态学原理的规划;另一种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对城市生态系统所做的规划。对前一种含义的生态规划,应该被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所掌握,使其在城市开发区、风景区、城市公园、乡镇建设和保护区的开发建设中发挥作用。对后一种含义的生态规划,应从定性描述和分析走向定量和模拟,使其成为可实施的对策规划,并真正成为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和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