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经济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6-25
【摘要】“知识”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分析了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针对中小技术创新的特点,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自主创新型战略、合作创新型战略、选择性创新战略等,以建立自己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知识经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战略
  
  1994年,温斯洛和布拉马首次提出并完整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此后,“经济合作与组织”(OECD)公布了一系列报告,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概念,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成为许多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
  
  (一)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是指以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具有以下特征:在经济发展中主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是资本、土地和一般劳动力,而是知识,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有价值的信息等;靠知识转化为技术、技术再转化为生产力来提高产值的“知识生产率”,比靠体力劳动的劳动生产率显得更为重要;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技术创新,靠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靠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靠简单地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来取得;强调经济效益,而不单纯追求产值;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掌握知识的人,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实现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与技术直接相关的创新即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是熊彼得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创新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但各家之说有其根本上的共性,归纳起来,技术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技术创新仅指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提出和开发,而广义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一个过程。它是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提出,经过研究与发展、工业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等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完整的过程,是技术和市场的结合。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
  1.连续性
  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以前面的创新成果为基础,一旦技术创新的连续性受到阻碍,技术创新的风险将增大,甚至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的失败。
  2.风险性
  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试验性质,技术本身、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等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包含有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技术创新呈现出高风险性。
  3.资产性
  技术创新的资产性不仅表现为在研究开发与商业化生产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成功的新技术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4.高效性
  技术创新的投资与技术创新的直接收益相比是有利可图的,再加上技术扩散所带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收益效果很好。
  
  (三)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知识经济的实质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与转化。而知识经济的转化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延伸与深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据科学家的研究,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40%左右,70~80年代达到60%左右,90年代已高达80%左右,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这说明,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上的竞争。因而,发展知识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只有创造出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能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
  知识经济的创新性要求技术创新,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速度、水平、方向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的成败。美国克林顿政府把发展科技,追求创新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上,率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加大对信息产业投资力度,使美国经济连续七八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可见,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力所在。
  
  二、基于知识的中小技术创新战略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大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具有优势,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上的困境。这一理论与经济理论界长期信奉的完全竞争市场理念相悖,因此,理论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技术创新与市场权力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大企业的创新优势比较明显,而在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更大些,创新的多少并不根本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首先,企业内和企业间的分工关系日益加深,全球化的竞争增加了质量和创新的需求,导致垂直一体化的解体。市场的变动使得小批量、快节奏、无存货生产体系替代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体系。企业之间呈现合作竞争的态势,例如以丰田为代表的围绕在大企业周围的中小企业形成的紧密结合的企业和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之间的企业集群。罗斯韦尔认为企业创新活动经历了技术推动、市场推动、耦合反馈、一体化、网络化五代创新过程。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体现了第五代的系统一体化和网络模式,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在互动过程形成的网络中进行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创新能力。
  其次,知识经济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增强,出现大量的衍生创新型的公司。像美国硅谷与新竹园区众多的科技企业,许多都是因有志难伸,才带着技术与创意离开原公司自行创业,因而造就了苹果、王安、英特尔、惠普、宏基等著名科技企业。
  第三,知识经济的生产力以知识为基础,新型知识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知识资产,以物质资产为基础的规模不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在知识经济中,决定技术创新成功的因素往往是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和时机,中小企业这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兴的信息和生物行业中,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灵活性和速度优势,大量中小企业从事领先型和防御型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基于知识经济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技术创新战略。
  1. 自主创新型战略
  自主创新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因此企业会面临着很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企业一定要在广阔的技术创新空间中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域。一般而言,可供选择的创新域包括产品创新域、产品功能创新域、产品质量创新域、产品设计创新域、需求创新域、顾客创新域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变化更快,需求更趋个性化、细分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更加灵活。相对而言,中小企业更加贴近市场,更容易获取外部信息,这就为其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市场需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市场需求是不断发展的,中小企业要善于从现有的市场需求发现新的需求创新点,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领域。市场需求也就是顾客需求,中小企业可以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顾客进行市场细分,选择适当的目标顾客群作为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域。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企业对现有的产品进行创新,可以开发一种具有全新功能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现有产品功能及其他各种改变产品功能组合的方式,来实现产品功能的差别化,以实现产品功能的创新。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需求创新域、产品功能创新域、顾客创新域比较可行。
  2. 合作创新型战略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劣势,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小”而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孤立和分离所致。当代新经济正在从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知识和技术的配合使得技术创新群落日益成为区域创新的关键。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创新者、竞争者、配套资源提供者、顾客、供货商可以形成价值网络。作为创新者的中小企业,应设法寻求能够创造双赢的策略,即避免直接的对抗与冲突,应设法先提高自己在价值网络中的价值地位,然后再寻求互利合作机会。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水平一体化,跟同类企业进行合作,注重“精小活小”,力争在专业化上做强;也可以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即与某一家或几家配套的大中型企业组成垂直一体化合作生产经营关系,而同时也与其他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水平关系上的合作;还可以进行中心卫星型的合作方式,即以高新区、开发区、区为中心,通过与园区形成配套的产业链,采取柔性化合作生产方式,围绕在周围。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迎合,承接辐射效应,不断强化彼此间的联系,从而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3. 选择性创新战略
  技术多样化能有效地避免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大企业通过批量生产获取较高收益的优势地位得到抑制,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应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技术领域进行创新,要有合理的定位,扬长避短、获取优势。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变动大的领域,以期寻求发展的机会;可以选择大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而不屑一顾的市场空白领域(或称市场缝隙);还可以密切注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性的技术创新,而不是从事成本较高的基础性研究开发。同时,在某个创新项目或某个特定的发展时期,集中自身优势,实施重点攻击,赢得特定区间的强过大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