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扩大消费的途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锁晨 时间:2010-06-25
摘要:为了解鄂尔多斯市近年来消费结构组成及变化趋势,本文据2001-2005年五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鄂尔多斯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探索扩大消费,促进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政策
  
  
  一、鄂尔多斯市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
  
  (一)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比较平稳,居民逐年下降,全市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鄂尔多斯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27.3%到2005年的27.7%,变化幅度较小,略有上升,保持在27.3%到28.8%之间,2005年比2001年增加0.4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27.96%比全国低9.52个百分点。鄂尔多斯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明显下降,从2001年的47.3%下降到2005的32.7%,2005年比2001年下降了14.6个百分点,五年间平均下降了6.02个百分点。2005年比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还低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低12.8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40.42%,平均比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了6.02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恩格尔系数比农村低12.46个百分点。
  
  (二)衣着类消费支出比重变化较小,城镇明显高于农村
  城镇衣着类占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15.09%—18.3%之间,五年平均为16.9%,变化较小;农村衣着类占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5.2%—
  6.2%之间,五年平均为5.74%,变化更小。城镇衣着类占消费支出比重比农村平均高11.16个百分点。
  
  (三)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
  城镇居住类占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保持在8.3%—10.2%之间,五年平均为9.26%;农村居住类占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6.7%—15.4%之间,五年平均为11.68%,变化幅度较大。农村居住类消费支出比城镇平均高2.42个百分点。
  
  (四)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城镇呈下降趋势,农村呈上升趋势
  城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7%下降到2005年的5.7%,只有2002年占8%,五年平均为6.76%;农村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逐步出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4.7%上升到2005年的5.5%,五年平均为4.52%。五年平均城镇比农村高2.24个百分点。2005年,农村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仅比城镇低0.2个百分点。
  
  (五)医疗保健城镇支出呈下降趋势,农村呈上升趋势
  城镇医疗保健支出保持在6.2%—4.9%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比2001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5.66%;农村医疗保健支出保持在3.3%—5.5%之间,五年平均为5.6%,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比2001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城镇与农村医疗保
  健支出基本持平,五年平均城镇只比农村高0.06个百分点。
  
  (六)通讯支出快速增长,农村增速快于城镇
  城镇交通通讯支出比重保持在10.8%—
  14.2%之间,2005年比2001年增加了3.4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12.98%;农村交通通讯支出比重保持在7%—17.6%之间,支出最高的2003年高达17.6%,比当年城镇高4.6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12.8%。2005年比2001年高7.8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五年平均城镇仅比农村高0.1个百分点。
  
  (七)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支出占比高,农村高于城镇
  城镇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13.9%—16.6%之间,最高年份为2001年,占比为16.6%,最低为2003年,占比为13.9%,2005年比2001年低0.4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15.38%;农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19.2%—20.3%之间,最高年份为2001年,占比为20.3%,最低为2005年,占比为19.2%,2005年比2001年低1.1个百分点,五年平均为20.2%,占比较高,变化较小。农村平均比城镇高4.82个百分点。
  
  二、近年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十五”期间,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城乡居民收入也随之上升,收入有了明显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25元,比2001年增长81.99%;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1元,比2001年增长1.03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使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
  
  (二)消费观念明显变化,消费结构升级
  交通、通讯、居住、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逐渐成为新的消费领域。除食品类消费外,2005年消费排在前三位的,城镇分别是衣着、交通通讯、教育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农村分别是教育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到2005年底城镇居民交通、通讯占总消费的比例从2001年的10.8%提高到2005年的14.2%,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从2001年的7%提高到2005年的14.8%。城镇居民住房装修等居住类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8.3%提高到2005年的9.4%,农村居民住房装修等居住类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13.5%提高到2005年的15.4%。教育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五年间平均分别占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三)城乡居民负担日益加重
  教育是对一个民族和家庭未来的投资。不论是城镇,还是牧区居民对教育问题十分重视,投入大。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基本处于最低水平。鄂尔多斯市“十五”期间虽然很快,但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同样十分低。2005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1.05%,比2001年还低0.4个百分点。近两年全市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免去了小学初中生的学费、贫困生的课本费,但由于全市大规模的撤乡并镇,小学也进行了撤并,在村一级基本没有小学,只在大一些的村设立教学点,只设一二年级。农村牧区学生就学大部分从三年级就需住校,或者由家人到乡镇所在地租房陪读,增加了家庭的开支。
  
  (四)城镇住宅建设用地价格猛增,房价攀升
  随着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加强了城市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几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旗区政府所在地,如东胜区、准旗、伊旗、未来的市政府所在地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价格猛增,增加了住房建筑成本,使房价节节攀升。如准旗薛家湾、东胜区一类地区住宅建设用地达60万元/亩,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类地区住宅建设用地最高竞拍价达82万元/亩。东胜地区一类地区房价2005年底已达1700元/平方米,比年初上升了30.76%。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限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明显地影响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率偏低而储蓄率偏高。
  
  三、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十一五”规划指出,我国将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政策。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多,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严格控制房地产地产价格过快增长;机构要适应当前消费结构的变化,积极调整消费信贷政策,逐步释放消费潜能,促进经济增长。
   (一)加大教育投入,减轻居民教育负担
  加大教育投入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普及义务教育不仅仅要减免学杂费用,还要考虑农村中小学生住宿生活费用,对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应加大生活费用的补贴,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要控制高等教育收费,使高等教育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降低居民教育消费预期。加强对教育部门的管理,取消名目繁多的择校费、赞助费等费用。鄂尔多斯市人均GDP已达到4200美元,有条件考虑在全市实施高中义务教育,为提高地区未来竞争力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
  
  (二)加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居者有其屋”是人的理想。随着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城乡居民具备了购置房产的条件。政府要加大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保持合理的住宅供应结构和住房价格水平,大力抑制投机炒作房地产,实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消费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方式和服务设施,加强对农村商品流通和售后服务建设,保障商品流通渠道畅通,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经济基础较好、居住相对集中的农村牧区应试办如汽车、住房等消费贷款,促进农村牧区消费结构升级。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购置车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对道路、停车场、文化娱乐场所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从长远考虑,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加大道路交通、停车场、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合理增加财政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提高失业人员最低收入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尽快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证,降低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将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
  
  (六)调整消费信贷政策,促进消费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为促进消费信贷奠定基础。要转变观念,调整消费信贷政策,适当降低消费信贷门槛,大力拓展消费信贷。各金融机构要扩大助学贷款的发放范围,对贫困的初高中生也应给予支持。配合国家消费政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创新消费信贷工具。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及时提供相应的消费信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