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重庆小商品市场发展比较及启示
关键词:小商品市场,国际贸易,GDP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及成因分析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优势
1.价格优势。由于市场起步早,加上近年来通过引导、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的新型营销方式,加上本地制造业的培育、发展、壮大,以“质优价廉”为主要特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日渐成熟。
2.会展优势。20 多年来,义乌创办了 30 多个国内分市场和南非、乌克兰、澳洲等5个国外分市场,依托市场举办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全国第三大展会),每年举办数十个有实质性内容的专业展会(如五金、玩具、文体用品等专业性展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3.物流优势。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3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运输网络;国内外货运经营单位入驻的有 600 多家,全球二十强海运集团有 8 家在义乌开设分公司或者设立办事处;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建立了直接的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批发网络。
(二)义乌模式的成因
1.文化传承。义乌市场群落的崛起与其深厚的民间商业习俗和商业精神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基于和的原因,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义乌就出现了“敲糖换鸡毛”的商业活动,自发形成了一种无资本限制商品交换的“拨浪鼓文化”。这种特殊的商业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催生了民间商人阶层的发育与成长,为赢得市场先发优势奠定了基础。
2.产业联动。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把商贸业培育成义乌区域的特色和优势。2005年底,全市培育了2.5万家,发展了20多个特色鲜明的小商品加工产业,形成了20余个在全国有影响力主导力的核心产业群。拉长产业链,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优势明显、市场关联度大的产业和产品,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两者双向互动、共同繁荣的局面。
3.政府扶持。近年来,义乌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和经营者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先后出台了《扶持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外贸自营出口按出口产值予以相应奖励。
由于义乌是个县级市,在国际化中存在涉外管理“政府失效”现象,义乌市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相关权限,努力争取设立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管理机构。
4.城乡统筹。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积极实施“一体两翼”(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主城区,以加工业为主的两个副城区)的城市、市场、产业同步扩张战略。
积极地实施“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
义乌、重庆小商品市场现状对比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现状
浙江义乌是一个县级市,没有交通、人才、耕地、能源和矿产等先天资源优势,资源稀缺决定了义乌的发展道路只能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之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义乌在国内其他市场还在做内贸业务时,就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小商品从事国际贸易。义乌引领全球小商品潮流,影响着全球小商品价格走势。国家商务部已决定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由小商品价格指数和小商品市场活跃度指数组成,定期向全世界发布。
在义乌,每天有1000多个标准集装箱发往世界各地,最多一天可达到2500个标箱,全年超过40万个标箱;常住义乌采购商品的外商达8000多人,全年来义乌购物的外商超过20万人,每年新增10万个就业机会;市场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
(二)重庆小商品市场现状
重庆是最年轻的直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基础,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由传统商业向商业的消费品市场体系。在重庆商业发展过程中,小商品贸易活跃,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及周边的发展。
重庆市小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批发市场,面积达37万平方米,设有26个交易区,经营户万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总体趋势上看,重庆小商品市场逐步走强。依托地理优势,有望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不过,相对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有较大的距离。
重庆小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支撑不足,供应链生态未激活。虽然重庆拥有国内较为强大的老工业基础,其主要产业体系集中于钢铁、机械、军工等传统重工业体系上,但是轻工业相对较薄弱,在小商品市场的产业化支撑上显得力量不足。重庆的小商品市场相对于浙江义乌,产能、品种、交易量都有较大差距。义乌在发展小商品市场的同时发展支撑产业链;而重庆朝天门这个百亿市场后面,并没有培育出更多的本土,工业基础的先天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上游供货企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然资源优势也没有得到激活,导致就业机会不充分、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产值比例在全市GDP中处于较低水平。
观念陈旧,仅限于发展内贸。一方面,由于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化人口形成了思想严谨、缺乏创业氛围的文化习俗。同时,重庆小商品贸易主要面对国内,缺乏外向型经济的强大拉力,长期立足于国内贸易,未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优良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空港等便利条件。
政府服务不到位,缺乏远大规划。政府监管部门服务缺位,“以罚代法”现象较多,并未想到如何为市场做好服务。市场投资主体较多,缺乏远大规划,管理相对无序,而留给商家的自由度则相对较小。
重庆小商品市场生态链的改进策略
树立“大物流、大通关”理念,改善物流环境,提高物流技术。重庆位于长江流域“黄金水道”上游,天然具有丰富的水运物流条件。近年来,重庆市陆续和即将开通多条铁路与高速公路,逐步营造出西南地区物流优势。重庆至厦门的319国道将西南地区与东部联系起来;“渝黔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标志着联结“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西南出海高速通道已经全线贯通。重庆市需要加大物流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为重庆小商品市场提供物流基础。
减少投资主体,建立“服务型”政府,营造宽松环境。重庆朝天门市场投资主体达到了30个以上,而义乌?中国小商城只有政府一个投资主体。政府单独建市有利于远大规划,让商户按照政府既定道路前进,便于形成区域与规模优势。另外,制定各类有利于市场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为市场商户解决问题,营造高效、和谐、宽松的市场环境。
通过商务,大力发展贸易。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先天优势。重庆在大力改善物流环境的同时,需要改变思路,抓住互联网提供的时机,大力发展网络贸易。通过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方式,将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将重庆小商品市场从内贸转为外贸。
以小商品为先导,城乡统筹,带动相关产业链。如果能够以小商品市场拉动内需,以相关产业链作支撑,将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发挥工业基地的加工优势,降低商品成本。同时,引导上游产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形成“技、工、贸”一体化的聚合优势。
:
1.“义乌发展经验”调研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J].今日浙江,2006(10)
2.石忆邵.义乌市场群落发展动力机制建设[J].商业时代,2006(8)
3.何开伦.发展重庆市小商品贸易现代物流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