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结构、外贸安全与经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浩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受益于全球化的同时,开放国家特别是家也面临着如何在全球的浪潮中趋利避害、防范经济风险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对外贸结构与外贸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英国和日本经济的变迁进行了经验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外贸结构,外贸安全,经济发展


  一、相关历史回顾


  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在任何时代,经济增长不仅仅是整体上的变动,还应该包括结构的转变。它必须考虑经济增长的内部方式——即当每个单元经历与时代有关的增长时,要分析它内部经济活动的数量和结构及其持续变化的序列。”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研究外贸安全问题时,也要特别重视结构问题,从外贸结构视角考察外贸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如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在《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中指出:与正统的国际贸易和国家发展理论相反,世界资本主义的不均衡发展并非伴随着平衡贸易(或增长),而是事实上依靠发达的宗主国与不发达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本不平衡。其认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差异,是导致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关键原因,出口盈余(顺差)只是一种假象或表象,并不一定会真正的带动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西蒙.库兹涅茨也指出:(1)很显然,如果小国家将会认识到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越性,那么小国家就必定比大国更严重的依赖于对外贸易,因为,对于大国来说,国内市场及资源条件可以使其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倘若一个国家对外贸易集中于几个主要经济部门,而不是平均分散在各个部门,那么这种依赖性似乎就会更大;(2)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并不是孤立的生存,而是互相联系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增长会影响其它国家,反过来也受这些国家的影响。也就是说,出口商品结构集中度的大小影响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如果出口商品结构比较集中,那么,国内经济对贸易的依赖性就比较大,再加上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关联性影响,就使国家面临较大的外贸风险。


  萨米尔.阿明在《不平等的发展》中指出:(1)不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集中在一些很易于为发达国家所使用的矿产资源外,它们在运输、外贸组织、以及技术知识方面固有的落后情况,一般说来都将使得大量的对外贸易成为不可能。许多不发达国家外贸比例很高,是因为相对于它们巨大而发达的贸易伙伴国来说,它们的规模很小,而且经常是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发达大国出口一种或几种商品;(2)就商业交换而言,中心国家的统治地位并不是由于外围国家的出口都是基础产品而造成的,而是由于外围经济只是基础产品的生产者,换言之,这种生产并没有结合一种自主中心的结构。总的来说,外围国家的大部分贸易是和中心国家进行的,而中心国家则在它们自身间进行大部分贸易活动;(3)在出口部门已经达到某种增长水平以后,的确会出现一个国内市场,但是,国内市场是有限的和畸形的。可见,萨米尔.阿明认为,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少,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而且整体看来,外贸风险较大,并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另外,他的一个进步之处在于他指出了出口地区集中(或结构)问题。


  阿瑟.刘易斯认为,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会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原因之一就是贸易会促进专业化的发展,使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不断提高专业化似乎就像生物进化原理一样,已经成为一条经济原理。然而,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也有一定的代价,主要表现为:(1)贸易中断。专业化越高,越需要职业上的机动性,这是防备需求变化的最佳保证,如果贸易中断因此而无法得到重要的供应,专业化也许会给社会造成困难。(2)经济失衡。专业化的生产会造成经济结构失调、人才失调。虽然扩大出口是开始发展经济的最容易的手段,因此,它是一种有利条件,但是过分集中于出口业就像过分集中于任何其它部门那样是不利的。教训并不在于扩大出口不对,而在于完全集中在这个经济部门是不对的。很明显,阿瑟.刘易斯已经认识到外贸结构对外贸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明确指出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过度集中的严重后果。


  上述四位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外贸结构与外贸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但是,他们的分析都又十分有限,主要跟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有关。


  二、外贸结构、外贸安全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关系、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贸易量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对外贸易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与外贸安全问题就变得突出了。


  一般来说,外贸结构主要包括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外贸结构与外贸安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如果出口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表明这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由于高端产品的替代性比较弱、专业性比较强,因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就比较强。相反,如果出口商品结构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等低端商品,由于替代性比较强,潜在的外贸风险就比较大,不利于出口国的长远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培育,影响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


  2.如果进口商品结构比较高级化或者进口商品结构比较集中的话,在贸易中的主动权一般比较小,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容易遭到国外企业的联合提价,甚至面临贸易中断的可能,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相反,进口商品结构如果比较低级化或者进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散的话,就会在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外贸风险就比较小,则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3.如果出口地区结构日益分散,表明这个国家的出口辐射范围更大,不仅提高了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而且也避免了对某些地区的过度依赖,外贸风险日益下降,有利于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出口地区结构日益集中,就会导致对某些地区的过度依赖,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等一系列贸易冲突和矛盾,外贸风险就会日益加剧,影响正常的国内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实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外贸风险。


  4.如果进口地区结构比较分散且进口量比较大,则本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无形中本国就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本国面临的外贸风险就比较小,其它国家面临的风险就比较大。相反,如果进口地区结构比较集中且进口量比较大,就会导致对某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的过度依赖,此时国家关系是影响贸易关系的关键因素,而国家局部关系具有多变性,进而导致进口国的进口也就表现为多变性和不稳定性,外贸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外贸安全的本质,体现在“发展”和“稳定”两个概念关系之中。外贸商品结构升级是外贸发展的目标,外贸地区结构优化是外贸发展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商品结构升级和地区结构优化都是外贸体系内部各系统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外贸结构的视角,就可以把“外贸安全”界定为:一个国家外贸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因内力、外力的干扰而严重失衡;伴随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外贸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与国内外经济环境保持协调,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成最佳匹配;在外贸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中,以外贸为纽带,加强与外国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体。


  要特别指出的是:适度的外贸结构是保证外贸安全的基础,商品结构过于低级化或者过于高级化、地区结构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外贸安全。商品结构过于低级化(资源除外,主要指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分工中没有地位,所获贸易利益较少,并面临随时被其他国家取代的风险;商品结构过于高级化,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技术开始进入跨越式创新阶段且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如果过于依赖高新技术产品的话,有可能出现对外贸易突然崩溃的局面。地区结构过于集中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恶化国际经济环境;地区结构过于分散,经营环境复杂,经营成本提高,外贸风险反而会增加。


  三、基于英国和日本的经验分析


  1.英国贸易结构的变迁与的变化


  英国的海外贸易在17、18世纪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在贸易增长的同时,英国的贸易构成和贸易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1)贸易增长的开始阶段。英国最初出口的是羊毛,然后是羊毛纺织品。贸易则一方面从原材料出口与欧洲制成品进口,转向原材料进口与制成品出口;另一方面欧洲作为进口的主要来源和出口的主要市场,逐步让位于美国和南非联邦等国家,他们成为食品和原材料的来源和制成品的市场。


  (2)贸易增长的成熟阶段。19世纪中叶,随着革命的完成和机器大工业的普遍建立,英国就以其发达的纺织业、采矿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确立了他的“世界工厂”地位。在19世纪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l/2和世界贸易的1/5—1/4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贸易结构上的表现是: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给者,世界各国则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曾作过形象的描述:北美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奥德赛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和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群在美洲,为我们种茶,法国和西班牙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从其它国家获得棉花。


  (3)贸易增长的衰退阶段。然而至19、20世纪之交,“大英帝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悄然开始走弱。除了美、德崛起因素之外,还由于英国没有找到更大的活力来刺激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其失去了在国内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创新能力低下,高新技术应用迟缓,使英国工业品竞争力下降,由此造就了20世纪英国经济无可挽回的衰退。


  2.日本贸易结构的变迁与外贸安全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从复兴到成为新一代世界制造中心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1956年之前,日本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瓷器、玩具和家庭用品等。


  (2)1956—1973年,贸易立国阶段。加工贸易出口是日本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化工业是经济结构主导和支柱产业。但出口的产品,从劳动出等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及包含有高技术与质量控制的产品,例如钢铁和船舶;相机、收音机、电视机、家庭用具、手表以及汽车等等。


  (3)1974—1990年技术立国阶段。日本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的规模,持续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并加以吸收改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和整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以高附加值的制成品为主。与此同时,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再向知识密集型的智能工业转变。


  在这整个时期,不仅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大,而且日本面临的贸易冲击也日益严重。例如,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关闭了美国黄金自由兑换的窗口,并对日本输美产品强行征收一项10%的附加税,当年还使美元实现同等程度的贬值,日本人称此举造成的影响为尼克松“冲击”。1973年,美国政府为抑制国内大豆的价格而停止出口大豆(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时,对日本造成了更加直接的冲击。


  3.启示


  从英国和日本贸易及经济的历史变迁,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外贸结构变化的重要性。日本的贸易结构一直与英国的贸易结构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坚持改变出口产品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出口为主→以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出口为主→以知识密集型的智能工业产品的出口为主,其结果是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国际经济地位日益提升。相比之下,英国,在贸易增长的初期阶段,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优化,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最终造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使其贸易增长步入衰退阶段,但其后由于其贸易结构缺乏变化,使得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的地位。


  (2)防范外贸风险的必要性。日本在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贸易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外贸结构的变化,没有和国外经济环境保持协调,没有和国外经济相互融合,给其它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和恐惧。随后日本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通过投资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联,逐步改善了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可见,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防范外贸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与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的身影越来越多。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受益于全球化的同时,也给开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新挑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趋利避害、防范经济风险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开放国家来说,对外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外贸安全已成为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贸结构与外贸安全、国内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关联,外贸结构影响国家的外贸安全和国内经济发展。英国和日本的历史变迁,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开放国家要特别重视外贸结构导致的外贸风险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在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过程中,在看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日益增多,其实,这些问题都与我国的外贸结构有关系。因此,我国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尽快制定相应的外贸安全战略,优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确保外贸安全。从短期来看,我国应该通过规范出口市场秩序、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等手段,优化外贸结构,降低外贸风险;从长期来看,应该通过大力提升自主技术研发水平、大力发展内需、大力培育内资、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等手段,从根本上优化外贸结构,确保外贸长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