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向型经济遭遇绿色壁垒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海荣 时间:2010-06-25
摘要:绿色壁垒通过市场准入限制和产业竞争力影响而发挥作用,根据学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绿色税收和市场准入限制分别从价格和数量方面影响着我国的国内经济。此外,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法则也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我国仍面临着受限产品持续增加和污染产业转移两大挑战。因此,其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以便从根本上有效地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绿色壁垒,博弈分析,国际合作,对策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措施已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急需一种能有效保护本国国内市场与产品竞争力的新型有力“武器”;与此同时,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它以实施的隐蔽性和制定的合法合理性日益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卡。?

  一、当前遭遇国际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限制?

  即对不符合进口国标准的我国出口产品征收附加关税或通过提高技术标准,从而抬高市场进入门槛来限制对我国产品的进口。比如,美国出台的《防污染法》,要求所有进口汽车必须装有防污染装置,并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标准,这样一来就有效地保护了他本国的汽车产业。?

  (二)绿色环境标志?

  它是指进口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一定环境标准颁发的特定图形,用来表示某种商品从研制、开发生产、使用直至回收过程中均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比如,德国的“蓝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及美国的“绿色标签”等。?

  (三)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即发达国家通过在海关进行有关产品尤其是食品的卫生检疫来控制发展家的出口,其主要表现是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生产条件和水平的限制,我国不少出口产品达不到标准,而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又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以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难度。?

  (四)绿色补贴?

  即进口国政府对环境成本内在化进行的补贴。环境成本内在化,就是为保护环境,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也就是说,由以生产成本的方式来承担污染治理费用,这尤其对我国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担。尽管《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规定,“按新的环保要求,促进设备改造,而对企业负担给予的资助”为不可申诉的补贴,但一些进口国仍以其违反自由贸易原则而对其征收反补贴税。?

  二、国际绿色壁垒的博弈分析?

  (一) 绿色税收效应分析?
  绿色税收是指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以达到限制或禁止相应产品进口的目的。绿色税收的存在,不仅直接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而且从长远角度看,我国出口企业还要为达标而更新设备、改进技术,从而又间接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进口国的国内市场。然而,进口国在利用绿色关税保护自身市场的同时,对其国内的消费者、生产者以及社会总体福利又有何影响?(见图1) ?

  图1 某进口国国内市场某产品的供需状况

  图1显示了某进口国国内市场上某产品(假定为)的供求状况。为简化分析,这里假定该国产品的供求曲线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并且该进口国对产品的交易量在国际上以小国身份存在,也就是说,其产品的供求不足以影响国际价格。因此,在自由贸易情况下,该国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如图所示,假定国际市场价格为Pw,在该价格水平上,国内生产供给量为S1,消费需求量为D1,该国的国外进口量为(D1-S1);但是假定该进口国政府经检验断定,自国外进口的W产品不符合其环境标准或卫生标准,从而决定对每单位W产品征收价格为T的绿色关税,则W产品的单位进口价格就上升至(Pw+T),继而引起该国国内市场价格亦上升至(Pw+T),价格的上升刺激了国内厂商的生产,供给量大大增加,但同时W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减少。在该价格水平下,进口国W产品的供给量上升为S2,而需求量下降为D2,从而国外的进口量就减少为(D2-S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W产品价格的上升和生产的扩大使进口国的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面积部分;但其价格的上升和消费的下降又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d)部分,而政府在征收绿色关税后,其税收收入增加了c面积部分。综合考虑,整个社会的福利减少了(b+d)部分。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考虑到,鉴于绿色措施的存在,进口国居民的生活环境的确得到了改善,健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因而从这方面来讲,是增加了进口国居民的福利。?

  由此可见,绿色税收政策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有着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增强本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本国居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它又会对本国的整体福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各国对于绿色税收政策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地加以运用。?

  (二)市场准入限制效应分析?

  市场准入限制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进口数量限制上,而产品供求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下面来看一下进口国实施市场准入限制后,其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在不考虑供求弹性的前提下,若进口国对某产品提高环保或技术标准从而限制其进口数量,则该产品的进出口差价将增大。这是因为,进口国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后,国外原用于出口的产品囤积于出口国内,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该产品的国外价格的下跌;而进口国则由于限制该产品的进口,短期内国内市场供给又不能马上调整,从而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该产品国内价格的上涨。由此可见,该产品的国内外差价呈扩大趋势。但是,若考虑到产品的供求弹性,则情况会有所不同:若该产品在进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大,则价格稍有变化,国内供给就会大幅度上升,从而该产品的国内价格上涨幅度就会较小;同样,如果该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则价格稍有变动,国内的需求就会大量地减少,从而价格上涨的幅度也会较小。?

  (三)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占有性。因此,在本国利益至上的驱动下,各国难免会存在“搭便车"的动机,这就会使少数已经提供该公共物品的国家因缺乏激励机制而放弃这种努力。这种外部性的存在,直接导致市场失灵。此外,在各国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囚徒的困境"的局面,即个体理性的行动导致集体行动的非理性结果,这都不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拉美、东南亚危机表明,区域金融合作可以有效地抑制金融动荡。由此,可推断出国际合作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将十分有效。?

  下面具体运用博弈理论来看一下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甲国和乙国,他们对于绿色壁垒所关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有两种选择:合作与不合作,并且其策略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是无差异的,其报酬矩阵如图2所示。在图中,甲国的两种策略写在左边,乙国的两种策略写在上边。图中的每一格表示对应于甲、乙的一个策略组合的报酬组合。假定我们可以简单地用量化的方式对其行为的结果进行描述,即每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甲行为的报酬,第二个数字表示乙行为的报酬。(表内数字无实际意义,其仅仅表示大小关系,目的在于说明合作与不合作对双方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图2,假如两国合作,共同担负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成本,则其行为的最终报酬分别为(10,10);倘若甲国采取合作策略而乙国采取不合作策略,则其最终报酬为(6,12);同样,若乙国合作而甲国不合作,则其报酬表现为(12,6);若两国都不合作,则报酬结果为(8,8)。显然,从通常角度来看,合作可以使双方优势互补,并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因而两国合作的收益要大于不合作;但是,若一国合作而另一国不合作,也就是说有一方想搭便车,则改善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成本全落在一国的身上,因而加大了该国的成本支出,从而使其报酬小于双方合作时所能得到的报酬,而对于“搭便车"的一国则由于其没有付出成本,同时又从另一方的付出中得到了收益,因而其所得报酬较双方合作时有所增加。关于这一点在图2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图2 报酬矩阵

  通过上述对两国策略组合所可能带来的报酬的分析,可以看到,若甲国采取合作策略,则乙国必定不合作(因为12>10);若甲国不合作,则乙国还是会采取不合作策略(因为8>6),因此,无论甲国采取何种策略,乙国都不会采取合作策略。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甲国。这样一来,甲、乙两国均会采取不合作策略,从而整体报酬只有16(即8+8),这就达不到双方均合作时整体所能达到的20的总报酬,从而个体理性的行为导致了整体行为的非理性结果。为改变这一状态,使整体得到最大报酬,就必须有一定的限制来约束甲乙两国的行为,使二者均采取合作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协定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方不信任的缺陷,从而使双方能够在无限期重复博弈情况下获得最优收益。?

  三、我国外向型经济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及对策展望?

  (一)我国外向型经济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国际性贸易壁垒,它的设置者主要是发达国家,而我国则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多是该壁垒的被动接受者。如今,随着绿色壁垒广度和深度的扩大,我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1.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出口不同程度地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由于性原因,我国的经济水平较低,出口商品结构和层次比较落后和低下,其国内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强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因此,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成为其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

  2.由于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的环境标准各不相同,因而在理论上就存在着污染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国家向环境标准低的国家转移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可能由于污染产业的移入而造成本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虽然目前有些学者(Repetto,1995和Albrecht,1998)证实了环境标准与污染产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发达国家并非向我国出口污染产业,然而与之相反,也有学者(Xing Kolstad,1998)指出,这是受到东道国环境管制制约的缘故。因此,我国仍然需要注意污染产业的转移问题,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的环境标准问题。还需要在如何进行绿色环境经营、如何构建与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及如何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寻求合适的方法和途径。
?
  (二)我国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面对发达国家形式复杂的绿色壁垒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时考虑自身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外绿色壁垒的跨越而应采取的措施,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国内相关法规的建设,从自身角度加强管理,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力争符合国际通行的绿色标准。?

  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环保公约、协议等各国行使绿色壁垒的依据,我国应针对其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政策,主动提高产品的标准,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应尽快建立、完善环境税收体制并采取适当的环境措施以严禁国外污染产业向国内的转移,并把环境评估作为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企业的主要考虑因素。?

  2.采用多元化企业经营方式,积极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对于大多数我国企业来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对跨越国外绿色壁垒,尤其是跨越国外动态的绿色壁垒非常有效。这是因为,合资企业的产品由于外方的加入,在向外方所在国出口时,其生产往往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容易跨越国外的绿色门槛,如我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的合资企业生产的。?

  3.积极研究并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绿色限制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实现对绿色壁垒的跨越。绿色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我国应借鉴其积极的一面,在追求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借鉴发达国家的存储返还制度、推行税收优惠或处罚以及充分借鉴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