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全球化程度看汇率制度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国晖 时间:2010-06-25

【摘要】本文借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化与汇率制度的选择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程度与汇率制度选择没有直接关系,浮动汇率制度有广泛的适用性,我国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是基于浮动汇率制度的适用性和汇率制度的趋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程度 主成分分析 浮动汇率制度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是吸收外部冲击、实现一国外部经济均衡的工具(Edwards and Yeyati,2003)。随着发育程度较低的市场和封闭的资本市场(Rogoff等,2004)的逐步消失,人民币汇率作为外部冲击“吸尘器”和“缓冲垫”的功能理应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然而,在1997年9月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和平年代”波动较大,在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非常时期”却极少波动;从1999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在相对封闭时期或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的时期频繁变动,在对外依存度急剧提高时期却超常地稳定。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6月这7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率竟然呈“零波动”状态,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2005年7月21日起,央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尽管如此,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要改革,改革的方式是什么,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现状
  
  2003年日本和美国相继发表声明,呼吁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学术界从各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综合各家之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人民币短期内不应该升值。人民币升值的条件是,首先改革中国的银行体系,然后放松资本账户控制,只有这些条件完善后,人民币才能像欧元、美元那样,逐步采取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保持不升值状态会给中国带来极大好处。
  2、人民币汇率机制实行渐进式改革。国际上的压力并不完全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其他因素如层面的压力。中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渐进的办法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
  3、人民币应尽快实行灵活的汇率体制。人民币已经被低估,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已相当强烈,采取调整汇率来稳定市场预期是比较明智的方法。因此,应从战略高度看人民币升值。
  
  二、经济全球化程度量化分析
  
  本文在借鉴刘玉玫和张芃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上,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量化分析。IBM公司在早期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可以根据这一定义得出衡量经济全球化的指标体系:
  1、反映生产一体化的指标:包括GDP占全球GDP的比重、货物贸易占货物GDP的比重、外国分支机构占世界全部外国分支机构的比重、本国发生的全部收益占GNP的比重等。
  2、反映投资全球化的指标: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投资总额的比重等。
  3、反映贸易自由化的指标:包括国际经济外向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
  4、反映金融国际化的指标:包括国际金融总体流量占GDP的比重、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总额占GDP的比重等。
  为了从总体上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他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6个国家进行研究。他们选用主成份分析法,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将各个样本之间具有相对较大代表性的那些成分因子抽取出来,从而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函数。为了使主成分的代表性更强,从而综合评价函数的结果更能反映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情况,选择前四个主成分代表整个指标体系,累计贡献率达到93%(通常情况下85%以上为宜)。因为综合评价函数的变量已经不代表原始指标中的任何指标,而是变成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他们为方便分析起见,综合每个主成分与之高度相关的原始指标,分别把四个成分定义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因子,国际经济影响程度因子,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因子和投资全球化依存度因子。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综合得分就是四个主成分因子的综合评价函数的得分。他们对16个国家参与全球化程度指标值的研究最终结果见表1。
  表1中主成份分析过程中将数据标准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平均水平应视为零,正负关系表明该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水平的位置关系。
  
  
  

  三、全球化程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联性分析
  
  我们采用类平均法对上述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由于美国全球化程度综合得分最高,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可单独列为一类;英、德、日、法与美国有差距,但分值仍高于零,应列为第二类;、新加坡、意大利、加拿大得分相近,归为第三类;其余国家归并为第四类。
  第一、第二类中的美国、英国等,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表明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总体水平及国际经济影响度很高。但对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及投资全球化依存度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很低。这五国的汇率制度状况是:美国、日本和英国实行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汇率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虽然也偶尔进行干预,但这种干预旨在缓和汇率不适当的波动,而不是设定汇率的水平,因而可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德国、法国属于欧元区,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随欧元的浮动而浮动。
  在第三类中的加拿大和意大利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较高,对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及投资全球化依存度均较低,它们实行的是独立浮动汇率制度,特点与美国等国一样;而中国和新加坡是中国家,其中新加坡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在16个样本国家中高居第一,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也很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达160%以上,但国际经济影响度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新加坡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选择一篮子货币制定出新元的名义有效汇率,设定一个不公开的波动范围,在汇率超出政策带的情况下,管理局会进行“逆风干预”以使汇率重新回到政策带的范围之内,具有“监督带调整汇率制度”的典型特征。这种高度的开放性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的汇率制度需要随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中国政府对外宣布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汇率的实际表现,将中国的汇率制度归为固定盯住汇率制度。
  第四类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国家经济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较大。这些国家中韩国、墨西哥和巴西都是实行独立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
  上述分析表明,16个样本国家中有12个实行的是独立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的实行并没有因为一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的差别而有明显区别。也就是说,汇率制度的选择受各国生产与贸易依存度、投资全球化依存度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或限制不大。大多数国家偏向于选择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四、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另一种视角
  
  通过研究表明,浮动汇率制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经济全球化程度不同的国家均可以选用。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深,国际间资本流动频繁,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少,因此采用浮动汇率制有利于保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种情况在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更为显著。经济开放度低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会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对于封闭型国家,用国内通货膨胀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调整对外经济关系,如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代价太高,因而也更倾向于选择代价较小的浮动汇率制度。只有经济开放度低但规模大的国家倾向于选用有管理的汇率制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全球化程度与汇率制度选择没有直接关系,浮动汇率适合哪个国家不受经济开放度的限制;以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来坚持固定汇率的旧观点有待商榷;根据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或贸易顺差巨增而求人民币必须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观点,也缺乏足够的证据。
  鉴于浮动汇率制度广泛适用性的优势,世界汇率体系发展趋势是倾向于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应该顺应这一趋势,结合我国现实条件,加快深化外汇体制的改革,和配套制度的建设,早日使浮动汇率制度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用。
  
  【】
  [1] 特里·J沃特沙姆、基思·帕拉莫尔:《金融数量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刘玉玫、张芃:“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研究”,《世界经济导刊》2004年第8期
  [3] 朱耀春:“汇率制度的国际化比较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环球金融》2003年第10期
  [4] “中美经济学家激辩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商业银行》2005年第7期
  [5] 曹凤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