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以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晓微 时间:2010-06-25
摘 要:根据资源消费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多元化指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指数,本文研究了能源消费与变化趋势,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包括:(1)1953—1990年期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能源驱动,而且是能源和其他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我国能源、煤炭,石油消费强度变化趋势都呈现倒“U”宇型;1958—1975年期间,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3)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4)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影响不同。

  关键词:经济发展,能源消费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矿产资源的消费强度定义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矿产资源量(单位:万tce/百万元);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是从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第一产业的产出作为基准值,以此进行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出状况的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相加,得出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是以煤炭消费量作为基准值,以此进行石油、天然气和水力、核电及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评价,最后得出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

  1.2  数据来源

  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能源消费和产业产值数据:1953—2005年能源数据和产业产值数据主要来自能源经济数据库,2004和2005年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GDP和各产业产值数据全部换算为1978年的相对价格。

  2、实证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结合我国能源和经济数据,出1953—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能源消费增长串、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等,并对能源强度变化进行拟合。

  2.1  我国能源消费周期和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利用能源消费变化增长率指标把1953—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周期,进而进一步比较能源消费和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为了便于比较分析,首先根据经济体制把中国经济历程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1953—1978年);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1978—2005年)。

  从能源消费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变化图(图1)可以发现:

  (1)第一阶段,能源消费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表现出高度的吻合;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速率的增大,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的供应也随之变化。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提供保障。

  (2)第二阶段,能源消费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基本一致;但在不同能源消费周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方向却不尽相同。第二阶段可以划分为5个周期,即1976—1981为第一周期;1981—1986为第二周期;1986—1990为第三周期;1990—1998为第四周期;1998—2005为第五周期。其中,在一、二、三周期,能源消费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变化方向一致;而在四、五周期,能源消费的增长率的变化方向和GDP增长率的变化方向有所不同,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而能源消费变化则经历了平稳—下降—加速过程。

  (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在改革开放前,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整体偏高,大于1,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大于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长率);1978—2002年间,保持一个较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2002—2004年期间,而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

  总体来说,在1953—1990年期间,能源消费变化和经济波动的周期性高度吻合,且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1990年后,能源消费变化和经济波动方向有所不同,说明经济的发展不单单是能源驱动,而是能源和其他驱动因素(如技术进步、宏观政策调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对能源消费强度(图2)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我国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强度变化趋势符合能源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它们的消费强度变化规律符合倒“U”型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处于化之初的我国能源强度超过6万tce/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强度上升到1977年的16万tce/亿元;在1978年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单位GDP的能源消费水平持续下降。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高,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如200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相比于1990年,煤炭的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而石油、天然气的比例增加了6个百分点。

  (2)煤炭和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具有极强的相关性。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70%以上依赖于煤炭。在20世纪50年代,煤炭消费量占到我国能源消费的90%以上,在60年代以后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煤炭消费的比重在逐渐减少,能源消费结构在逐步优化,但是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状况也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持续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3)1958—1975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1978年以后,煤炭消费的强度变化与增长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而石油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保持着和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大体一致的趋势。1958—1975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主要是由于一些非经济方面的影响。如1958年的大炼钢铁,1960年的三年灾害,以及文革等自然灾害和事件等,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和能源消费关系出现了扭曲。而1978年以后,煤炭消费强度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分不开的。

  2.3  产业结构多元化与能源消费变化关系分析

  通过对产业结构多元化与能源消费增长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从1953年的1.7增加到2005年的14,增加了8倍多;而能源消费从5411万t增加22.33亿t,增加了40倍之多。1953—2005年期间,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趋势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的变化趋势高度吻合,表明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从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和能源消费增长变化关系图(图3)上可以看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保持在0.96以上。

  

    2.4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与强度变化

  从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图(图4)上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段,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影响不同。

  在1957—1967年、1996—2005年2个阶段,随着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的上升或下降,能源消费强度呈现下降或升高。也就是说,在这期间,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符合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增加,一次能源消费强度减小这样一个规律。1957—1967年期间,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中能源石油的消费比例增加,传统能源煤炭的消费比例减少,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在1996—2005年期间,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节能意识的增强等。

  而在1967—1987年期间,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规律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规律相同,也就是说能源消费强度变化随着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的上升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能源消费强度反而升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1967—1978年期间,主要是由于文革导致经济停滞不前,能源消费强度因此居高不下;而在1978—1987年期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随着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超过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的,在这阶段,第二产业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发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能源消费周期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能源消费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的一些主要结论如下:

  (1)1953—1990年期间,能源消费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周期性高度吻合,且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能源消费变化和经济波动方向有所不同,说明经济的发展不单单是能源驱动,而是能源和其他驱动因素(如技术进步、宏观调整政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2)1953年至今,中国能源消费以及占主要地位的煤炭、石油消费的强度变化规律都呈现倒“U”字型趋势;1958—1975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1978年以后,煤炭消费的强度变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而石油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保持着和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大体一致的趋势规律。

  (3)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趋势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的变化趋势高度相吻合,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保持在0.96以上。

  (4)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影p向不同。如1957—1967、1996—2005期间,随着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增加,能源强度减小;而1978—1987年期间,能源强度却随着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超过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带来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体措施包括: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基础以及经济发展目标,合理选择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目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相关产业向高能效的方向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