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物流对武汉经济圈的支柱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焯章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武汉圈是以中心城市—武汉作为核心枢纽城市,与相关八个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在物流的支撑下,构成的开发性经济循环系统。现代物流促使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多种形式在该系统中形成“对流”,发挥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有利于促进武汉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武汉经济圈经济协调和增长方式转变。武汉经济圈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

  关键词:现代物流 武汉经济圈 重要支柱
  
  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的新的专业化领域和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落后的产业支撑的经济必定是落后的,新兴的、充满朝气的现代物流必定会带来经济新的繁荣。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下,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新的必然趋势。
  
  现代物流促使区域中心城市武汉的聚散功能形成
  
  著名科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以及哈格斯特朗(T.Hagestrang)的扩散理论,都把城市与区域间各种“力”的消长概括为两种力的作用—“集聚力”和“扩散力”。聚集和扩散功能是经济区域内各城市所共有的城市功能,聚集和扩散功能最强的城市是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推动下,现代物流已成为具有服务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高渗透性的综合服务性产业。随着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不断发展,中心城市的生产方式将由福特制生产方式转向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市场竞争格局也将由商品竞争转向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全面竞争。在这种竞争形势下,中心城市对现代物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强,高效率、高水平的现代物流对于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的形成和发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在经济区域内,各种因素的优势是不可能相同的,必然形成经济区域优势差异,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内所形成的一个体系中综合优势最强的结点。在市场经济竞争形势下,众多的决策者和集团为了自身或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必将在中心城市形成优势区位聚集,从而带动资本、人口、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是形成聚集和扩散功能的重要原因,而现代物流恰好能够有效改善部分区位因素、强化区位优势、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
  现代物流的主体是一个网络系统,它由诸多结点和连接结点的链组成。这个网络系统的形成使原来松散、孤立存在的各个因素之间的随机的、偶然的关系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稳定的、紧密的、经济利益一致的共同体。一个结构稳定、高效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成员之间的磨擦和矛盾、降低交易费用,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成本,还可以提高网络成员和网络整体的经济效益。
  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作为该经济区域内空间流转集中系数最高、综合优势最强,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核心枢纽城市,与圈内其他八个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在现代物流的支撑下,构成开发性的经济循环系统,依托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多种形式的“对流”在该系统中发挥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圈的共同发展。
  
  现代物流促进武汉经济圈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
  
  现代物流的发展必将促进产业新的分工和聚集,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剥离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可以集中精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因社会对物流业务需求扩大得以加快发展,导致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的迅速提升。物流业的许多行业,如运输、仓储、包装、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也因此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和发展契机。物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必将成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将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改变经济区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的状况,这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现代物流的产业关联度高,与之配套的机械制造、商贸流通、邮政通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也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使这些传统产业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以调整。
  武汉经济圈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群(带):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光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保等产业群,建设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产业带;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出口加工等产业群,建设仙桃、潜江、天门市产业聚集带;以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为龙头,推进汽车零配件、食品、农产品及加工、磷化工等产业群,建设孝感市产业带。这三个具有鲜明区域经济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带)的形成,将对武汉经济圈发展现代物流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武汉经济圈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圈内首先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保证经济圈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畅通。几年以后,从武汉市城区任一地点,半小时可以到达连结圈内城市间的外环高速公路,武汉轻轨将直达圈内八个城市,圈内电话将实现同一区号;在经济圈内还将实现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武汉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幅度将高于湖北省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GDP年平均增长将达到12%以上,到2010年圈内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70%左右。在现代物流的促进和支撑下这三个具有鲜明区域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带)的发展必将推动武汉经济圈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武汉经济圈的发展,也必将对湖北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现代物流促进武汉经济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和圈内其它八个城市分布在长江、汉水流域的江汉平原、鄂东和鄂东南丘陵地带,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江、河、湖泊水资源,适合农、水、禽产品的生长和养殖,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水产、禽类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担负着本地区、全国和出口的供应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因地制宜搞好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制约经济圈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农、水、禽产品流通的市场化、组织化的水平较低。加强农、水、禽产品流通组织建设,不断进行流通组织的创新,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农、水、禽产品流通组织体制,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化的流通体制对于确保农、水、禽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进入消费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提升质量、提高价值;减少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引导农、水、禽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农、水、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水、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消费者不但要求农、水、禽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而且还要求品种多样化、配送及时迅速,由此对农、水、禽产品的流通方式、物流技术、物流服务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为适应农、水、禽产品流通的发展,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流通新格局,初步建立起了绿色农、水、禽产品产销体系和一批大型、规范化的农、水、禽产品批发市场和超级市场的流通网络。
 随着消费者对农、水、禽产品的消费需求从单纯追求数量、品种的物质消费上升到追求数量、质量和品牌的精神消费。无公害、无污染果、蔬、鱼、肉等生鲜“绿色”食品将作为新的饮食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绿色”食品以其无污染、优质、营养为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保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流通部门应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市场升级,培育并形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综合性、多功能、辐射能力较强的大型农、水、禽产品流动中心。农、水、禽产品流动中心与生产基地、农户或其他中介组织的联结,形成农、水、禽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销售、配送和提供市场信息一体化的流通模式。这种新的流通模式的建立必将对农、水、禽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整个“产业链”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物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出新的要求,也是现代物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于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和难得机遇。

  鲜活农、水、禽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大体上相当于国际市场的1/8~1/5,生产成本普遍低于日本,蔬菜生产总成本是日本的1/5,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日本的1/7,有些水果的生产成本仅为日本的1/20,因此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无论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都是明显的。预计日本高昂的劳动力费用将导致它的鲜活农、水、禽产品的竞争力逐步减弱,而武汉圈和周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成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良好的区位优势、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市场潜力也为武汉经济圈的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新的机遇。迄今为止,我国蔬菜、水果的出口量分别仅占生产总量的1.2%和1.9%,发挥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潜能,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从具有生产强势向产品出口强势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我国保鲜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鲜活农产品因具有“保鲜”、“保活”等特性不能久存久放,因此对到货、存货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只有具有先进的物流技术、快捷准确的物流信息和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产品周转快、及时安全送达消费者,达到满意的鲜活标准。
  
  物流促进武汉经济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推进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重生产、轻物流,重速度、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的倾向比较严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不断加剧,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日遭破坏。为了经济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在保护和治理环境、节约和保护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使各类在社会物流系统的支撑下,对各个物流环节进行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使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消费者、生产者、贴近市场,通过物流环节的优化实现降低成本、加快周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达到转变经济增产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目的。加快武汉经济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将有利于打破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地区分割、市场封锁的传统落后观念,有利于转变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武汉经济圈工商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994年至2001年武汉市GDP年均增长13.36%,同期物流业年均增长15.98%,高于GDP增长近2.62个百分点,物流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率也逐年提高,显示出物流业强大的发展潜力。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当物流业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幅时,物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可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按照物流业年均增长16%测算,10年后,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武汉经济圈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现代物流推动武汉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依照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区域的内在联系、地理位置和条件等特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经济联合。现代物流的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动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物流服务的综合功能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区域间的互动,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项指标为10%左右,而我国目前水平是21.3%。虽然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但这些指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物流管理的粗放和落后。2004年我国工业流动资金凭据周转次数为2.16次,流通行业也不到4次,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武汉经济圈现有的物流管理水平、物流技术、物流基础设施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因此,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备和设施、增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益,物流业才能真正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武汉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支柱。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要求现代物流具有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近几年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经济总量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贸依存度提高,必然带来社会物流总量急剧增长,经济发展速度与武汉经济圈现有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和相应的物流服务能力的基础之上。没有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强大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将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地增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更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目前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消费需求持续发展时期,随着武汉经济圈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商品结构也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服务的个性化、特殊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要求我们加快构建能够满足各阶层、各种类型消费者和生产者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健康、和谐发展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对现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发展现代物流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要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当前武汉经济圈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从整体上减少社会的物流总量,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用最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降低车辆空驶率和迂回运输,减少道路拥堵和废气排放,推行“绿色物流”等,都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物流促使武汉经济圈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以机、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国际市场,加速了资金流动,从而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由于跨国经济的兴起与各国物流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全球物流发展与国际经济的大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的应用为我国企业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求抓住机遇发展现代物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物流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国际上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已基本上进入我国,服务对象为国内生产和流通企业,活动领域拓展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大部分企业都是独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外资企业“引进来”和企业“走出去”引发了物流竞争新格局,我国的物流企业将面临与具有世界一流经营能力的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这对我国的物流业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一场不可避免的竞争。
  为了更好发挥武汉经济圈中心城市—武汉的经济聚集、扩散效应,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武汉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综合运输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优于周边的省会城市郑州、长沙、南昌,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集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综合运输中心的优良基础;武汉是全国高等院校聚集的四大都市之一,拥有众多的各级各类科研院所,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建立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信息中心的必要条件。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吸引更多国际著名企业聚集武汉经济圈,提高武汉经济圈经济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水平,将构建一个新的现代物流系统,提出未来几年武汉经济圈的交通发展蓝图。到2020年,武汉将形成“三环十射”的快速交通公路骨架,呈“井”字结构的通达全国重点城市的高速铁路系统,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的航空网络和通江达海的水运交通体系,向世界展现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全新的“九省通衢”,使武汉经济圈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
  1.周游,张敏.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规律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
  2.刘志扬.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竞争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
  3.方志权,焦必方.中日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