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
摘要:通过选取1995年以来福建省国民核算相关数据,运用宏观经济学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有关原理,出国内生产总值各个组成部分对福建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而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为有限。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进口产品多为中高档产品,附加值较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技术壁垒严重;服务贸易滞后等是限制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率;国民经济核算
据福建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初步核算,福建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 5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居民收入、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 321元和4 440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2%和5.8%。全年进出口总额54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进出口相抵,顺差152.59亿美元。事实上,纵观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经济指标,可见福建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那么促使福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因素何在,其影响又有多大呢?以下将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入手进行分析。
一、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方法
经济增长就区域而言是指一定时期中商品和劳务供应能力的增加,即产出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被作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最好衡量。经济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有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较为成熟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还有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和乔根森方法。三者本质上都是基于经济增长中直接投入因素分析的,抑或说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分析的。而本文从另一个角度——从GDP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个广义的支出项目: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即Y=C+I+G+NX(用Y代表GDP)。由于定义变量的方法使该等式恒成立。
在该恒等式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数学推导:
Yt-Yt-1=(Ct-Ct-1)+(It-It-1)+(Gt-Gt-1)+(NXt-NXt-1)•……①
rt=(Yt-Yt-1)/Yt-1•……②
rt=(Ct-Ct-1)/Yt-1+(It-It-1)/Yt-1+(Gt-Gt-1)/Yt-1+(NXt-NXt-1)/Yt-1……③(将①代入②得到)
1=(Ct-Ct-1)/(Yt-1*rt)+(It-It-1)/(Yt-1*rt)+(Gt-Gt-1)/(Yt-1*rt)+(NXt-NXt-1)/(Yt-1*rt)……④(③两边同时除以rt得到)
其中Yt表示t期国内生产总值,Yt-1表示t-1期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指标含义依此类推。rt表示经济增长率。则由推导过程及经济含义可见(Ct-Ct-1)/(Yt-1*rt)即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C表示;It-It-1)/(Yt-1*rt)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I表示;(Gt-Gt-1)/(Yt-1*rt)为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G表示;(NXt-NXt-1)/(Yt-1*rt)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NX表示。
二、福建省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依上述测算方法收集1995—2004年福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购买的数据,计算得到福建省1995—2004年经济增长率及GDP各构成要素的贡献率解析表。从表中可知福建省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除1999—2002年略有放慢之外,GDP年增长率均超过10.82%,其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和消费。由下表容易得到近十年福建省投资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为47.70%,消费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为27.08%,政府购买也对推动GDP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均贡献率为19.70%。可见,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构成了促进GD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但是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极低,甚至1999年时出现负贡献。福建省位于沪、宁与广东之间,与隔海相望,被经济强势地区围绕,具有优良的港口和发达的路运系统,这些极佳的进行国际贸易的客观条件为何没能使净出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呢?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福建的出口“瓶颈”。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低价竞销造成出口秩序混乱。出口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和轻纺产业为主,出口增长主要靠数量扩张。福建省最大宗的轻工产品鞋类出口生产大多靠贴牌来支撑,平均每双鞋单价仅为2.5美元;服装出口的档次也偏低,平均单价为3.96美元;出口日用陶瓷平均每件0.2美元,仅为英、日等国同类产品价的1/7,进口陶瓷则是出口瓷价格的14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占该产品总额不足10%。
其次,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美、日、欧盟等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总量的70%。而这些发达国家又恰恰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并通过种种技术壁垒,限制我国出口产品。例如,欧盟对中国机电产品实施两个指令,涉及10类产品约310亿美元。福建机电出口占全国7%,其中欧盟达13亿美元,约占全省出口机电产品的1/3。另外,欧盟自2005年2月1日起对进口来源于中国的鞋类产品实行“预告进口许可监控”,于6月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美国对我19种纺织品设限,涉及36个类别,下半年多类纺织品将无缘美国市场。石狮市有千余家纺织类企业,仅有6家可获输欧纺织品配额,与企业实际出口量相差很大。诸如此类,都成为闽货出口的壁垒。
此外,净出口包括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在货物贸易(商品贸易)方面,尽管存在许多上面提及的问题,但是基本能实现顺差。而服务贸易方面,不仅是福建省,据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均存在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的情况,诸如运输、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影音像及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等。这些服务贸易的滞后使得实际的净出口数额降低,从而影响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
三、政策建议
(一)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
西方发达国家化的经验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的实践都验证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对于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福建而言,要继续保持福建经济的快速增长,就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日前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跳出了福建的省份范围,把福建的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上进行战略考量,有利于福建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同时,福建还具有另一有利的经济环境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多年来东盟对福建进行了大量直接投资,东盟是福建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04年,福建省累计吸引东盟国家合同外资69.9亿元,实际到资35.7亿元。更为有利的情况是,东盟各国分布着规模庞大的闽籍华人,这一网络在东盟和福建相互投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东盟国家的华人华侨资本一直是福建省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籍华人家鉴于市场规模和社会安全等诸多因素,仍然把福建作为投资的优先考虑对象。而且易带动东盟国家的非华人企业家积极来福建投资。总之,福建不仅应积极发挥省内、国内企业及居民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更应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强闽台合作,密切闽港澳经贸关系,加大引资力度,从而继续保持并加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继续发挥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
福建近年来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平稳的重要的作用,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该作用在未来仍将保持甚至凸现。据福建统计局初步统计,2006年1—5月,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81.3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在消费结构的构成中有几大不容忽视的力量:一是市场增速加快。今年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福建省农村消费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5月,全省农村市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8.91亿元,增长10.8%,月均零售规模扩大7.55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6%,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个百分点。二是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明显。1—5月,福州、泉州、厦门等中心城市共实现零售额690.75亿元,零售额占全省零售总额的63.9%,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高达67.5%,带动作用显著。三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其中,家居装潢商品销售增长迅速;受燃油需求不断扩大及价格上涨的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旺盛,汽车消费迅速增长。可见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从长远看还是较为乐观的。
(三)改善出口结构及外贸增长方式
针对福建省主要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增长、依靠低附加值产品扩张的外贸增长模式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是改变主导出口产业结构。如前文所述,福建主要的出口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该产业有其自身的弊病,如产业关联度差,缺乏优势互补产业引资环境,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不发达等。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也不具有相对优势,缺乏吸引国际资本驻足的产业配套环境。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加工贸易仍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阶段,相当部分产业涉及国内的产业链短,对省内经济的前向和后向联系都很弱,对福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较小。所以应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那样的成功经验,即大量加工贸易企业互相配套,互相渗透,且不断升级换代,辐射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整个地区产业层次,并形成集加工制造、贸易、航运、金融、信息和高新技术开发为一体的、技术档次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群。正如诺思所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改善福建外贸出口结构、组织方式正是提升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要做好的第一步。
:
[1] 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唐茸.福建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对外开放,2004(6).
[3] 张美恋.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效率评价[J].福建商业高等专校学报,2000(6).
[4] 李建建,陈燕.福建—东盟双向投资前瞻[J].亚太经济,2006(2).
[5] 黄启才,黄敬前.福建省经济增长的目标探讨[J].经济纵横,2003(6).
[6] 福建省统计年鉴.1996—2005年[Z].http://www.stats-fj.gov.cn
[7] 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5年[Z].http://www.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