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传统机制的经济学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冯勇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国有改革一直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我国理论界对国有企业机制问题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来思考传统国有企业及其机制形成问题,将有利于国有企业机制改革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机制 制度安排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持续的迫切要求,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注中心更多地放在了国有企业体制变革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机制问题。而实际上,国有企业机制变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经历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后,机制变革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中成为深层次的堡垒。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国有企业传统机制形成的逻辑,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国有企业及其本质
  
  国有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弥补市场失灵,在制度、目标和管理诸方面具有特性的契约组织。它的内涵是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政府占有终极所有权的企业。国有企业的本质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理解。
  国有企业同样具备一般企业的本质。从新古典经济学看来,国有企业同样可以理解为一个技术系统的生产函数;从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它同样可以理解为对市场的替代,通过它国家可以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避免昂贵的市场交易费用;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看来,国有企业同样可以理解为“契约的组合体”。
  国有企业也具有现代公司的一般特征,即大生产方式、大规模产销活动、具有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还具有一般现代公司所不具有的特有本质。它的制度特性、目标特性、管理特性都有别具一格之处,它的产权构成特性、目标函数、体制与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的安排都有其特殊性。
  从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本质分析来看,国有企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还不足以说明国有企业如何能够生存并发展下去,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
  
  传统国有企业机制剖析
  
  一般来说,企业机制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和求得生存与发展而具有的内在功能和运行方式。
  企业机制可分为传统企业机制和现代企业机制两种类型。传统企业机制更多地模仿军队和机器机制,容易形成僵化的官僚机制,其灵活性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差。现代的企业机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机制,具有灵活性、成长性、高效运作、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及市场环境等特征。

  对于国有而言,也存在着机制问题。下面用学理论来分析传统国有企业机制的问题。
  生产机制。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就不能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监督。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截了当且奏效的治理方式,就是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生产指令从事生产,不能根据市场上的需求变化调整生产计划,更无权决定生产什么,这样,企业就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车间。
  财务机制。在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高度扭曲,企业又无权决定生产方向的情形下,必然出现因政策原因一部分企业盈利,一部分企业亏损。这时利润就不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国家难以区分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真正原因。为了防止盈利企业享受政策性盈利之惠,同时使因政策性亏损的企业能够保持正常生产,因而就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制度。
  劳动工资管理机制。由于企业利润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也不能反映职工的努力程度,因此职工的工资福利就不能和企业的利润挂钩。国有企业的工资标准就由政府统一规定,实行低工资制度。在低工资制度下,为了保障职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企业必须提供生活必需的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可见,企业办社会也是劳动制度的一种内生结果。
  物资配置机制。经济学告诉我们,人为地压低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必然使短缺成为普遍现象。为了确保稀缺资源流向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部门,必须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方式来配置资源,国有企业需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所需物资的计划,经批准后由物资部门根据指令性计划供货。
  产品销售机制。由于国家无法用利润来监督和考核企业经营绩效,就不得不控制住企业经营的各环节。如果企业拥有产品销售权,就意味着其可以自行选择销售对象、销售数量和产品价格,国家的物资配置权就会失控,也难以掌握企业销售收入的真实信息,从而给企业截留经济剩余开了口子,因而就必须剥夺企业的产品销售权。
  可以说,这种传统国有企业机制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这种传统国有企业机制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生存和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国有企业机制变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料:
  1.袁易明.产权•机制•效率.人民出版社,2001
  2.芮明杰.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