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社会失业保障体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海峰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面对当前城市中失业人员增加的形势,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安全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失业状况及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 城市失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社会保障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在很多地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之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安全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保障制度
  
  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根据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的定义,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采取一系列保护性措施,以帮助人们渡过由于失业、年老、疾病、生育、工伤而造成工资或收入损失的难关。而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安全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人们在生活中将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制度正是规避和分散这些风险,以保证人们在面对意想不到的灾难和不可避免困难时能有基本生活的权利和条件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社会保障起到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减少收入差距、增进人们生活福利的目的和作用。
  
  我国城市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体现出两大特点:
  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单位,收入差距明显加大。城镇贫困人口增加,截至2003年10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数为2148.5万人,共899.3万户,如按全国城镇人口4.8亿,则为4.48%,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或其他原因,在《经济要参》中披露的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约在3100万,约占6.48%,这可能还是保守数字。
  与此同时,工作岗位将在目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中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据统计,2003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同年,全国城镇需要重新就业的国有企业、城市集体下岗职工总数约有1050万人。除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外,以往被称为“金饭碗”的几个垄断行业也开始大规模的裁员。据报道,石化集团2002年裁员2万,作为2005年前裁员10万的一部分;银行业也出现大量裁员,国有商业银行中,继中国银行关闭141家分行,裁员5200人后,央行计划关闭88家分行,裁员5000人,工行计划裁员3万。
  针对这种状况,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两个确保”的措施,一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在国有企业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由再就业中心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所需资金按照三三制,由政府财政、社会、企业三方面共同筹集(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二是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与此相适应,社会保障系统中对城镇社会弱势群体设计了“三条保障线”即企业下岗职工领取三年基本生活费,三年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两年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申请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城市失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失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还存在着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收入分配中制度内差距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制度外各种渠道的收入来源较为复杂,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收入,因此有关部门对个人收入的情况难以准确及时地把握,使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陷入了一个怪圈,有一部分人应该受保而由于种种原因保不上,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另一部分参加了自谋职业的人,平时生活条件相当不错,远远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但是仍然递交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而享受低保,没有完善的收入信息系统来提供准确的收入状况,使得保障对象的确认工作非常困难。
  三条保障线给社会、企业带来重负
  大批的企业职工下岗,加上有许多不景气的企业实行内部退休或提前退休的举措,从微观上看,暂时解决了企业冗员问题,精简了机构,节约了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这一部分人大都年龄在45岁以下,工作经验也相当丰富,应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时候,但是让他们走下工作岗位,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反而要社会、企业担负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一部分人在就业问题上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不是积极寻找出路,而是采取了消极等待安置的态度,给再就业工作带来了难度。

  社会保障范围较窄,无法顾及全部
  我国地域宽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的特点明显,社会保障制度也体现出不平衡性。相对而言,国有的下岗职工可以获得较为全面充分的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一部分有条件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也能为职工提供某些方面的社会保险,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及流动到城市中的大量民工在享受社会保险方面还不完全,还需进一步纳入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健全失业保障体系的对策措施
  
  完善个人收入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程度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这一国际上认可的综合衡量指数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平衡程度。如果基尼系数在0.2以下,就是分配的高度平衡,在0.2-0.4之间是低度的不平衡,0.4以上是高度的不平衡了。可见,相比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0.168),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平衡程度已经相当高了。但在没有完善的收入信息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具体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使社会保障难以发挥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只有建立在个人收入透明程度较高的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有效的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逐渐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因而,应采取个人财产申报制度,调节个人所得税,征收遗产税、消费税等方式来增加个人财产透明程度,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良好的基础。
  解决就业问题,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
  解决城市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防患于未然固然是必须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应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总量,增加居民收入来提高生活质量。首先,要大力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把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创造和新增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减少失业人数。其次,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人才市场等职业中介机构的化、规范化、化管理,畅通劳动力信息供需渠道,完善就业服务。第三、要加强下岗职工职业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和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第四、发展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给再就业人员在简化工商登记、安排场地、减免税费、提供信贷等方面实行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其顺利实现再就业。最后,还应加强下岗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工作,让他们客观认识就业现状和自身文化、技术和身体条件,确定符合实际的就业目标,尽快重新走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拓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如果为数不少的社会弱势群体连最起码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的话,那么整个社会将会产生难以预计的不利后果。因此,要加强扩大社会保障对象的范围,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得到较全面的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
  多方面筹集资金,确保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充足的资金是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和企业已很难完全包下来,需要社会统筹,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通过扩大社会福利彩票的发行规模等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宣传力度,使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认识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改变原来的国家统包的传统观念,提高自我保障意识,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同时,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制约,保证专款专用。


  资料: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9号
  2.诸旭,《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综述》,《社会保障》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