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未来格局前瞻
内容摘要: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投资主体、投资形式、投资目的、投资对象、投资内部运行机制上均有所不同,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其投资效率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并不能用民间投资代替政府投资,即二者并非替代关系,正确处理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拉动增长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投资 财政投资 民间投资 挤出效应
国家信息中心在2003年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全社会投资增长16%左右,其中民间投资将继续加速增长,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增长率达20%左右。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债投资拉动社会需求的政策作用有限,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间投资潜能的进一步挖掘。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重视民间投资增长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和巩固民间投资的热情。
正确认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投资是相对于消费的一个概念。政府投资不同于我们常说的财政投资,它是政府财政投资、政府部门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资的总和。广义的政府投资包括政权建设投资、经济建设投资和事业发展建设投资。其中财政投资是指国家各级政府在其允许的财力及一定的财政风险内,用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生产建设支出。而民间投资是指家庭、个人、机构、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以获取未来收益为主要目的,用其积累资金或融入资金在国内外经济领域及部分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资本投入,此外还包括民间消费性投资。从二者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们在投资主体、投资目的、投资对象、投资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民间投资在过去时期内与政府投资相比并不享有同等“国民待遇”的情况下,却以较少的资源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说明其投资效益、效率比政府投资要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也可得到验证,产权在经济运行中具有极端重要性,交易成本对产权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楚,代替市场的价格机制来界定产权,或是否定私人产权的存在,或是政府过多干预资源配置,那么必将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据此有关学者提出以民间投资代替低效率的政府投资,以进一步更为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在我国现阶段民间投资没有完全启动的情况下,政府投资的地位与作用并非完全能由民间投资所取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政府投资是民间投资的前提和主导,尤其体现在当前通水、通电、通讯等带有一些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这些都由政府投资来完成。这一系列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民间投资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民营经济与民营产权清晰,相比政府投资与市场经济有着更为天然的联系,由此,市场经济也决定着加大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全国范围看,呈现出政府投资逐渐退出,民间投资随之跟进、逐渐成为投资领域突出“亮点”的趋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从地区经济发展看,民间投资与地方经济具有密切联系,民间投资的活跃、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并非由政府投资所确定。哪个地区民间投资活跃了,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迅速,哪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终将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江苏、浙江等地不仅成为“亮点”而且成为经济“强点”,便是典型例证。由此,政府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其“领航性、诱导性”,其投资领域主要应集中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投融资环境的改善上,从长远来看,应改变以往凭借“垄断”地位参与竞争(事实上这种方式的“挤出效应”是相当大的),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以使其引导投资预期的功能进一步突显。
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尽管在“九五”和“十五”纲要中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还并未根本解决。一方面,许多政策并未得到根本落实;另一方面,一些体制改革还相对滞后,使得“老毛病”还未根除,“新问题”又在不断涌现。从投资方面看,目前急需深入改革的体制主要涉及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公平竞争三个方面;从融资方面看,权益资本融通、创业投资等等仍需建立、健全。在融资方面,我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私募资本”融资,私募资本即无须经由政府监管部门审核或注册的、非公开募集的证券性资本。这一融资方式,很类似于我国严厉打击的“地下钱庄”的非法融资,目前可以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乃至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事实上,我们从我国现实(非法融资,屡禁不止)可以看出,民营的客观存在对这种性质资金的需求。当然这还需要我国一系列的政策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由此促进“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发展资本市场,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监督反馈,形成投资决策、资本决策、信贷决策三权鼎立,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投融资格局”的形成势在必行。
从长远来看,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两者不可或缺,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宏观调控者,政府应尽快改变既充当“导演”,又扮演“演员”双重角色的状况,尽量避免和减少使用行政手段干预、甚至阻碍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营,而可以多利用杠杆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和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搭起更宽、更活、更有效的“市场”大舞台,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那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正确处理一定程度上必不可少的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以更快、更高、更有效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终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资料:
1.林晓言,投融资管理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逄锦聚等,跨世纪宏观经济难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