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深度剖析
信息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的基础,是技术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信息技术、机技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图像、声音和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信息迅速成为交流与服务的主流,这就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宽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图书馆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信息资源因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人们渴求索取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的手段与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前图书馆界的重大研究课题。
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采用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贮和传输。也就是说,数字化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的加工与服务,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组织用户访问馆外数字化文献信息,如期刊、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同时,数字化图书馆还将通过广域网、局域网与办公室、宿舍、家庭等联结,让人们非常方便地、快捷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
数字化图书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馆藏数字化: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传递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
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用户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操作电脑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如身份、年龄、职业等,从多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馆藏特色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系统,各个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信息资源、手段和环境。
以图书馆为中心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体系
由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术更新又非常快,因此,图书馆不可能去开发数字图书馆的尖端技术,也没有必要争先作为新技术的实验场。数字图书馆的范围非常广,图书馆应着眼于自身的目标定位,立足于自身的优势,选择和引进必要的软件和技术,逐步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
应以发展读者服务体系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中心任务。读者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建立和发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是图书馆置身于数字图书馆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的读者服务体系主要包括:
集成的检索体系:指针对图书馆各种媒体资源的统一检索体系。包括各检索系统的集成、不同检索界面检索方式的集成。
集成的服务体系:指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和借书、还书、咨询等与网上服务、电子服务、语言服务进行集成,形成统一服务体系。
馆际协作的体系:指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已经突破单馆的概念,必须进行广域的合作,这种文献不仅限于普通文献,还应扩展到电子资源服务和知识服务。
与相关服务体系的整合。数字图书馆与其他服务系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子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数字图书馆要利用其他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手段,进一步方便读者。
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读者服务体系中追求个性化就是要在资源的创建、资源提供、资源增殖过程中,不断吸引读者,不断激发并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图书馆环境。
应以资源加工整合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攻方向
所谓加工,就是突出资源的确定性,通过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元数据,对资源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取特征资源,帮助读者对资源进行鉴别。元数据的建立有利于查重,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图书馆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图书馆馆藏目录的整合;多媒体电子资源与传统纸质资源文献的整合;本馆资源与其他馆资源的整合。在加工整合过程中,应以业已形成的联机编目为基础,发展大范围的各类资源的合作建设,形成广域网上的传统文献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创造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环境
图书馆现行的管理理念一直阻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图书馆有限短缺的经费与出版物无限增长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界。图书馆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思想观念的变革
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以书为本,图书馆的主体是书,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展开,从采编典藏到借阅,工作重心在“藏”上,一切业务活动,都是围绕着收藏保存图书这个核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指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图书馆的所有业务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位的思想。思想观念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变革,收藏结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将随着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图书馆与社会和读者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其业务活动将始终围绕着社会和读者需求而展开。
传统的管理体制突出图书馆各部门管理、层次管理。新的管理体制主张多功能一体化管理,寻找各工作环节的协同运作。要加强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的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
管理技术创新
以数字化和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图书馆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不再仅仅是一个保存资料的藏书楼,而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情报的服务机构。技术创新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多媒体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是以多媒体电脑,控制一系列多媒体设备,对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体进行处理、传递、存取,为读者创建图文并茂、音响逼真、色彩的高级视听环境。多媒体电脑为图书馆的化管理和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建立无墙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又称分布式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电脑网。为用户提供快速查找和共享知识的手段。
建立虚拟图书馆。人工智能电脑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传真技术,例如可以模拟战斗机、博物馆、图书馆等,这种模拟的图书馆就是虚拟图书馆,这是比多媒体电脑实现的高级视听环境更复杂、更进一步的传真环境系统。
重组业务流程,寻求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合理机制
积极调整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中介,如何综合开发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加工,使之成为特定用户对象需要的情报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要求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纸质文献的入藏质量,努力提高其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逐步把馆藏资源建设转移到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及多媒体的建设与开发上,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和网上获取,以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
重组图书馆业务流程,建立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
在自动化、网络化条件下,图书馆应突破传统的展示业务流程的管理机制,重组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体系,建立起以自动化为中心,面向社会、能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能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运行机制。具体应弱化以采编流程为主导的管理环节,建立起以用户服务为主导的业务体系。图书馆工作重心应由一般的借还服务向咨询服务变革,工作人员应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工作,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和咨询工作。
建立一支适应网络化发展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是管理的主体因素,无论是现代化的设备,还是现代化的文献资源,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员管理。因此要重视人才的发展战略,为迎接知识的挑战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的挑战是巨大的。图书馆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拓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信息服务的需要,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资料:
1.刘爱荣,《图书馆的未来》,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9
2.沈迪飞,《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0.
3.邓尚民,《图书馆建设刍议》,信息管理导刊,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