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管福泉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中小集群是当今世界中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浙江模式。现阶段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加强技术创新以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企业集群 技术创新 竞争环境因素
  
  企业集群及波特集群理论
  
  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二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巨型企业全球化与中小企业集群化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能有效竞争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成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这引起了决策部门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如在1997年就举行了两次有关这个主题的国际会议,世界银行也把集群作为其核心发展战略。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都是以企业集群的面貌出现的,它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同样,我国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也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以集群的方式出现的,其中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是典型的代表,它是浙江经济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发展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产生的外部经济即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区经济学家韦伯首先提出的,他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韦伯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即“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波特把企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集群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
  波特认为,各国企业竞争优势并不是由比较优势和规模递增所决定的,而是由竞争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投资和创新决定的。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有它直接的说服力,但它并不能解释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以技术发展新产品与新流程,可以弥补资源的不足,而且产业的全球化也解决了企业依赖单一国家资源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规模报酬递增的观点获得了重视,但是技术通常并非像前几代那样有敏感规模弹性。最重要的是,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都是静态的竞争观点,实际的竞争是动态的,是建立在创新和寻求战略差异的基础上的。波特提出了竞争环境的四个组成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波特强调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而地理集中是必要条件。地理集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这就是波特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无论是对一国或某一地区的企业集群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浙江中小企业集群概况
  
  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2001年全省共有中小企业108万多家,约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8%;中小企业创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83%,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如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均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极具特色,众多的中小企业都是以集群的模式存在。浙江企业集群由制造企业集群和贸易性企业集群组成,2001年,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制造业企业集群有306个,其中10亿元至50亿元的集群有91个,50亿元至100亿元的集群有13个,超过100亿元的有4个,另外,还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贸易性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市场286个,其中10亿元至50亿元的46个,50亿元至100亿元的8个,超过100亿元的3个。而且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集群相互依存、功能互补,有些学者称之为“浙江模式”。
  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大都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为大部分地区积累低、缺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同时传统产业仍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主体,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较低,其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单一、品牌意识淡薄、缺少市场知名度的企业或区域品牌,;集群内部组织度不高,同业无序竞争严重等等。而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如何实现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这也是浙江提出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决策的要求,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以若干个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集群组成的。但如何发挥企业集群的优势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波特的理论就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挥集群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从波特的集群理论可知,企业集群竞争环境因素的集中作用有利于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能力。可见,要发挥集群竞争优势,促进浙江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关键就是要注重竞争环境因素的作用。
  
  集群生产要素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生产要素通常被分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但这种分类很难看出它与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系。波特对集群中生产要素的第一种分类是: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等人力资源、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被动继承的,或者说是只需简单的投资就能拥有,而后者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而持续的投资。初级生产要素已不再重要,而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就高多了。波特对生产要素的第二种分类是根据它们的专业化程度划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化生产要素。一般性生产要素包括:公路、融资和良好素质的员工,它们可以运用在任何一种产业上。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则限制在专门的知识、技术型人力、专门的基础设施等针对单一产业的要素。前者虽然能提供最基本的优势,但后者提供更具决定性和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一个集群要建立强大又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
  集群的规模生产和专业分工为高级生产要素和专门性生产要素创造了大量的需求,这使集群可以提供现代化和专门的基础设施、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人才等相应的高级和专门性生产要素。如浙江服装企业集群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众多的著名区域性品牌,这其中高级和专门性的生产要素是其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又如海宁的皮革企业集群,海宁并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但却能发展成为皮革服装产量、交易量及出口量占全国第一、毛皮经营量占世界毛皮经营总量的四分之一这样的优势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级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对企业集群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海宁的皮革城是浙江省重点市场,并且是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市场之一,在这里每年举行一次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是我国皮革界最大规模的专业博览会。这些高级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极大促进了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稳定发展。
  

  集群需求条件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集群需求条件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关系主要体现在:集群能吸引和创造大量的需求,需求是集群和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别是挑剔顾客和高级顾客的存在;集群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机会,减少了搜寻成本,可以最快地获取市场需求变动的信息、良好的需求信息反馈以及能及时与顾客互动交流沟通,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市场,进行技术创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包括产品价值链上同一环节的水平竞争和不同环节的垂直竞争,都能够增加对集群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垂直竞争中,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需求增加,那么其上下环节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带动整个集群内的需求。这种通过竞争增加需求原因在于集群中企业与竞争对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
  集群需求条件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浙江企业集群在发展初期出现许多专业从事营销或贸易的企业和个人,随后出现了专业市场和各种博览会,他们是企业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吸引了各种层次需求,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如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企业集群最初的发展就得益于庞大的购销大军的服务和市场开拓,随后建成的专业性交易市场——柳市电器城则成为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摇篮”。而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电器文化节暨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更是集群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动力。各种层次需求不断促进柳市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柳市现己发展成为全国低压电器生产与出口基地,销售的低压电器约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
  
  集群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集群的规模生产增加了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必然导致专业化生产,它为相关和支持产业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等相关企业;同时也使相应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中介机构、部门与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这种柔性集聚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体系,在企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的堆积,相关企业与竞争者既竞争又协作,密集分布的中介机构与服务机构,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了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重要来源与物质基础。
  中小企业集群中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专业化生产。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生产专业化的演进就明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生产的专业化,集群内的企业生产相同门类的专业产品;第二阶段是生产工艺的专业化,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开始从原生产企业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些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以“中间产品”为主业的企业;第三阶段是生产服务专业化,就是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为集群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专业化又是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关键所在。
  
  集群中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集群中企业的战略主要是竞争和合作,集群增强了企业间竞争,竞争可以增强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群内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等不同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浙江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式是渐进式技术创新模式,现在大多还表现在“模仿创新”阶段,并呈现出由“集群创新”到“创新集群”发展的特征。同时集群间的竞争容易加强集群内部企业的合作,群内企业的多点关系,企业之间广泛的联系加强了企业间的这种合作,长时间反复接触压制了机会主义行为,带来企业之间行为的长期性,也加强了企业对未来行为的预期。
  单个中小企业往往较难与科研机构联系,但集群众多中小企业的集聚则有利于中小企业与远距离的机构开展多种合作。合作的内容可包括:为企业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术人才;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另外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技术知识、产品生产的诀窍往往是相互模仿和学习,这样企业集群就可以获取知识外溢的效果。
  应用波特的集群理论,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环境因素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因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只有发挥这些优势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升级,才能进一步提升其产业层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浙江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


  资料:
  1.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非国有年鉴》(2002年)[R],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王道平、林华,《企业集群及其成长环境与技术创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 (2)
  4. 郑健壮、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 (3)
  5. 王珺,《企业簇群的创新过程研究》[J],管理世界,2002 (10)
  6. 汪少华、汪佳蕾,《浙江省企业集群成长的创新模式》[J], 中国经济,2002 (8)
  7. 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