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农业产业化与农区工业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皮晓辉 时间:2010-06-25

摘要:绥化属于典型的内陆农业地区,加快必须走产业化、化的路子。但在选择工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时,应从农区特色的个性差异出发,立足丰富的农牧资源,把发展食品产业作为工业化的切入点,着眼于工业化的前景,在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综合进程上,把实施“大项目”拉动与系列开发作为农区工业化的战略突破点。

  关键词:绥化市;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资源整合
   
  农业产业化是“固本生工”的过程。农区工业化绝不是一个地或性的概念——在农区建工厂;而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农业的工业化。因此,农区工业化必须起步于农业产业化,它只能建立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之上。
  农区工业化的时代内涵:它的工业形态,是“生态工业”;它的主导产业是农产品的深加工;其资源配置功能是资源互动互生、生态循环;它的最终实现形式是“生态城市”,即城市功能的生态化——把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整合于城市生活的文明生态。
  
  一、绥化市农区工业化的战略背景
  
  黑龙江省所启动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规划,已把绥化列入哈尔滨市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和黑龙江省“中部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这无疑为推进绥化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新的机遇和相应的战略调整。2005年4月29日,省委调研组向黑龙江省委提交的《关于绥化市完善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的调研汇报》指出:“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三化一同步’。即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确保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重点抓好的战略性举措是:‘两建’、‘两靠’、‘两转’、‘两招’、‘两联’。‘两建’,即建设哈尔滨都市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和黑龙江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工基地。‘两靠’,即西部县(市)靠大庆,中南部县(市)靠哈尔滨。‘两转’,即农转牧率先实现主辅换位,农转工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两招’,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联’,即与农垦总局联合,合力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工基地,构建区域特色经济新优势;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借助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单位科技、人才和要素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利用5—10年时间,经济社会发展赶上全省中上游市(地)水平,使城市居民收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这一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既渗透着绥化市与“工业走廊”整体战略的相关性,同时也与绥化市的实际是相一致的。
  
  二、绥化市农区工业化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操作点
  
  绥化属于典型的内陆农业地区,加快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工业化的路子。但在选择工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时,应从农区特色的个性差异出发,立足农业大市丰富的农牧资源,把发展食品产业作为工业化的切入点,加快发展玉米、大豆、乳制品三大系列产品,创品牌,争名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和支持发展工业园区,提高工业集约化水平。应重点打造绥化和肇东两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加快建设安达工业园、明水三精工业园和兰西东方亚麻城。
  基于绥化市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着眼于工业化的前景,今后应在农业产业化与区农工业化的综合进程上,把实施“大项目”拉动与系列开发作为农区工业化的战略突破点。农业产业化,从其微观的操作层面来说,引进大项目、培育龙头,以此来确立和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既是生成农业产业化的中心支点,也是引领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绥化市紧紧抓住引进“大项目”这个引领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积极推动“龙头”企业的生成与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绥化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和农区工业化的前景,下列设想和措施既是可行的,又是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整体水平。一是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在强壮主导产业上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绥化市资源和生态比较优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工业,开发各类绿色食品,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从农产品加工工业到食品工业,粗链条、长链条的工业体系,努力构造“基地+龙头+中介组织”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产业化推进工业化,把绥化市建设成全国较大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二是围绕建设支柱型工业,在打造产业基地上实施重点突破。医药、化工、纺织、机械、建材行业,要立足绥化市的资源优势、依托科技进步,在地域分工和企业规模上定位,选准突破口,要重点建设一批大项目,不断壮大五大骨干行业的发展规模,增强产业的支撑作用。三是围绕集聚工业经济后发优势,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实施重点突破。要重点开发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生物制药,要重点扶持安达迪龙生物制药系列产品的开发,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新型小分子药物,采用技术研制开发新型中药制剂和生物保健品,并尽快地实现产业化、精细加工。要着力发展石油化工和粮食化工产品,开发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产品。

  2.培育创立名优品牌,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十一五”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国内叫响五种名优品牌。在省内叫响15种名优品牌,重点企业名优产品销售额占企业全部产品的60%以上。加大对名优品牌的扶持力度,增加广告的宣传投入,围绕寒地黑土优势,突出抓好名优产品、特色产品、绿色食品生产,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品牌,重点推广冰花牌调味品、大豆蛋白肽、大豆皂苷等适应市场需要的精细加工食品和特色绿色食品。
  3.构建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工业综合实力。要进一步引导企业,以产品、资本、市场、地域为纽带,构建大型企业集团,整合绥化市的粮食加工、大豆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烟草加工、酒类加工及薯菜加工企业。积极支持企业联大靠强,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投资环境,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具有投资能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绥化市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打造以玉米、乳品、水稻、肉类、大豆、亚麻、医药、粮食化工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八个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
  4.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政府要加大组织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畜产品基地的种养基地。通过品种改良繁育和技术改进提高玉米、水稻、亚麻、马铃薯、牛、猪、羊等农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绿色食品、特色产品、专用品种的种植面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化模式,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原料供应,通过产业化促进工业化。
  5.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绥化市的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出发,以国内外实力企业集团为目标,广泛开展招商引联、合资合作,一定要突出重点项目。引导外资投向农产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机械配套加工、新型建材等行业。对大财团要锲而不舍,盯住不放,促使项目尽早落地生根。要以商招商,不仅要靠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政府还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吸引外商不断追加投资并引来新客商,不断分蘖孵化出新项目新企业。
  6.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采取省内外企业联合、大财团投资等多种方式建设工业园区。新建企业要新企新制,重点引进创办股份制企业,在规模、环保、科技含量、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严格把握。绥化、肇东、安达等省级工业开发区要重点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高科技项目。按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摆布入区项目,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通过上项目开发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努力营造园区集聚效应。
  7.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一是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优先扶持科技新型、财政支柱型和外向型民营企业。正确引导民营资本由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二是围绕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三是加快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着力提高企业科技和管理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着力开发新产品和新品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四是创造条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国企产权改革,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8.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落实落靠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在税费征收、土地征用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向外来投资者提供便利,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对重点企业实施重点保护制度,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
  上述八个方面,既是绥化市向实现农区工业化的战略性指向,同时也是固化生存根基的现实操作点,它需要有一个稳固而高效的体制机制作为其内在的支撑,这就需要做大量细节性的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