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我国消费市场的再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隋维林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的一直保持着9%左右的高速增长率,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所增长,政府采取了各种经济政策来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率。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率。较高的预期消费成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等综合因素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制约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探讨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消费 消费成本 消费增长 不可分性消费
  
  消费市场现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国人均GDP1300美元),人们的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阶段。因此,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镇化、新型化、国际化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继续提高,从而带动了餐饮业、住房、信息通讯、汽车、、休闲、文化、、娱乐等市场继续红火,消费上升。居民收入缓慢增长,主要以提高营养水平、增加家庭设备、改善家庭基本生活条件和增加消费为主,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巨大差距,促使城乡形成了彼此割裂为两个市场。
  
  消费市场持续上升但消费比率下降
  商务部公布2005年市场预测显示(除价格变化因素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左右,商品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最终消费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统计摘要2000—2005年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额/GDP)分别为:60.1%、61.1%、59.8%、58.0%、55.4%、52.3%。
  
  城乡市场持续拓展相对滞后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逐年扩大,虽然农民收人不断增长促进了消费,但消费水平增长相对滞后。消费在居民总支出中的比重从1978年62.1%下降到1997年的50%,并在近年来进一步下降至2005年的39.2%,同期,占全国人口40%城镇居民,其消费在居民总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仅仅达到57.6%。
  
  物价上涨因素加大消费支出
  近几年,我国物价呈上涨趋势,据统计,2006年1月份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9%,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2.8%。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相关产品主要体现在:能源和部分原材料、居民生活用水、电、燃料和房租等服务性项目、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将使总消费支出虚增。
  
  影响消费市场发展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收入问题是导致消费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要想增长快速,收入首先要快速增长,但是,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达到0.45(国际警戒线0.4),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降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会对消费增长起到抑制的作用。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虽然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家庭收入总量较少,那么,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则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结果一方面使富人把日益增多的钱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另一方面穷人的基本消费需求却因收入过低得不到满足,导致消费增长乏力,从而抑制最终消费率上升而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需求。
  另外,过高的消费成本也是导致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农村消费者消费商品发生的费用要比城市消费者高,主要体现在:进城购买消费品而发生的误工费、交通费和运输费,进城购买商品的次数越多,这部分费用越高;购买必须有互补商品的同时消费才能获得其效用,而形成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附加成本;信息不完全下购买劣质商品产生的成本——消费意外损失成本。
  价格上涨的负面作用将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准提高。2006年商品的价格上涨已成定势,上游产品涨价向下游产品的传导也将加速。居民生活用水、电、燃料和房租等服务性项目的价格将上涨,价格上涨将使总消费支出增大。尤其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总体价格水平将持续维持高位,加大人们基本生活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例,因而出我国恩格尔系数将偏高,其它消费品的消费将无法加大支出。
  非正式制度约束影响消费市场的发展。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宗教信仰、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熊彼特、诺思等都认为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非正式约束的功用在于告诉人们关于行为约束的信息,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差异性,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是与各地消费者不同非正式约束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千差万别的非正式约束下对消费市场的需求差别性、扩散性,生产的产品由于不符合各地消费者的需求,难以销售出去。在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非常重视节俭,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消费资金下降。
  消费者未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不断完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预期未来风险较大的适应能力不足,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加的信心不足。近年来,我国企业破产重组;职工提前退休、下岗;定期聘任使在高校、科研院所或政府机关学历不高的人受到威胁,再加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大多数老年人退休以前工资较低,买房、子女婚事等消费支出,使中年消费者面对上有“老”、下有“小”须承担经济补贴的负担;面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的威胁,这种动荡不安的状况使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收入的稳定增长信心不足了,即使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也不敢、不愿大量用于消费。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消费。新制度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根源在于政府的“软政权”,可以理解为包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社会纪律,表现为缺少立法、各级公务员不遵法、不遵守规章制度与指令,并且常常与那些本应管束其行为的拥有公共权力的人们串通一气。它扭曲了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通过行政管制或不正当手段,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差别待遇,使本地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达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行为,实施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以及对本地企业的违法行为(如制假、售假等)和违反环保规定(如排污等)提供保护伞等等;地方保护行为的存在,妨碍了市场秩序,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局面,造成地方企业生产商品成本高,质高价低的商品得不到流通,损坏消费者的利益,长期下去会减少消费水平。
  
  扩大消费市场的几点思考
  
  加大机构对城乡发放的消费信贷
  现在金融机构对城乡发放的信贷主要局限于生产性贷款,对消费贷款不够重视,放宽金融机构对城市消费贷款的手续、减少消费贷款程序;而的信贷具有特殊性,据统计到2005年6月末,全国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为6512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141亿元,虽然全国90%以上的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这种小额信贷只是一种生产性信贷,规定只能用于农户发展生产,而在农村,有些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生活资料,所以,针对农村的信贷,不能与针对城市的信贷一样严格区分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否则,农村消费市场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政府政策扶持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目前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非常有利于消费增长,中央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政策基础;政府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保人员补贴,扩大低保范围,使低收人阶层的收人明显增加,这为消费者扩大即期消费创造了良好条件;充分利用经济参数调节企业生产有前景的、需求旺的产品,促使消费市场发展。
  
  加大市场监督和监管力度
  2006年是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将给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带来良好机遇,但是目前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没有规范,产品质量与卫生条件令人堪忧,尤其农村市场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多销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心存疑虑,造成信用危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保证居民消费安全,并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各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产品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机构,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将有助于净化消费环境,从而降低消费者消费的意外损失成本,间接达到促进居民消费的目的。